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芣苢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版語文高一上冊《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芣苢》四川省綿陽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統編版語文高一上冊《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芣苢》四川省綿陽
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
——《芣苢》
教學目標
1.理解詩意,認識古代勞動者積極樂觀的勞動精神——識芣苢。
2.反復吟誦,感受詩歌疊章復沓的結構形式表現出——韻律美。
3.涵泳咀嚼,體味詩歌以自然質樸的語言所描繪出——畫面美。
4.還原情境,通過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創造力——勞動美。
教學內容
教學重點:
吟誦涵泳,感受詩歌疊章復沓的韻律美,自然質樸的畫面美。
教學難點:
還原情境,通過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創造力——勞動美。
教學過程
(以“勞動”為主題的課前3分鐘演講)
一.導入之,識《芣苢》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用語言為我們描繪的美妙意境,從小便縈繞在我們心頭,培育著我們的民族心,文化根。今天,讓我們一起再次穿越時空,回到那個樸素而浪漫的時代,一起感悟這首《芣苢》之歌。
1.解題
芣苢,也叫車前草,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名字,叫豬耳朵草。春天,它的葉子是一種味道鮮美的野菜。到了初夏,開花結出的籽兒就叫車前子。曬干后可入藥,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1.劃分節奏,標劃重音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整部《詩經》,大多以四言為主,二二節拍,兩字之后要停頓或聲音延長,充滿節奏感、音樂感。
-
這首詩講了什么意思呢?理解這些字,采、有、掇、捋、袺、襭 。(查閱網絡)
“掇”右邊有四個“又”字,“又”字指的是手。“捋”的右邊指以五指持物。袺、襭兩字與衣服有關。當時老百姓的衣服是這樣的,上衣長到膝蓋,腰間有腰帶,類似現在的人穿的風衣款式。
-
譯文
活動1:《詩經》中的作品產生于約兩千五百年前,自二十世紀以來,眾多的詩人學者將《詩經》轉譯為白話文,以便令人閱讀欣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找出至少三種《芣苢》的今譯版本,選出你們覺得最好的一種,推薦給同學,也可譯出自己的版本。
提示:
①好的譯文不僅能準確翻譯出詩歌的意思,更能再現詩歌語言形式的特點和內在的精神情韻。
②今譯的版本多,可以利用圖書館、網絡、數據庫來查找。
③以下三種版本的譯文以作參考:
余冠英譯文:
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來。車前子兒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一顆一顆拾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來。
車前子兒采呀采,手提衣襟兜起來。車前子兒采呀采,掖起衣襟兜回來。
袁梅譯文:
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快來采呀快來采。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采起來呀采起來。
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撿起來呀撿起來。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捋下來呀捋下來。
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兜起來呀兜起來。大伙兒來采車前草啊,系好衣襟兜回來
程俊英譯文:
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采些來。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采得來。
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拾起來。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抹下來。
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端起來。車前子喲采呀采,快點把它兜回來。
-
我們的譯文
鮮嫩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起來。鮮嫩繁盛的芣苢呀,采呀采呀采得來。
鮮嫩繁盛的芣苢呀,一片一片摘下來。鮮嫩繁盛的芣苢呀,一把一把捋下來。
鮮嫩繁盛的芣苢呀,提起衣襟兜起來。鮮嫩繁盛的芣苢呀,掖起衣襟兜回來。
-
這首詩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重章疊唱”中僅僅換了六個字。這六個字究竟妙在哪里呢?(小組討論)
這首詩用詞連貫,富于變化,是按情境的推進來寫的,《芣苢》是一首勞動的歌謠,姑娘們從一開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開了勞動序幕曲;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的勞動進行曲;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扎起衣襟“襭之”的勞動凱旋曲。這一完整的采摘過程,就是通過六個動詞體現出來的,順序是不能調換的。“掇”、“捋”,“袺”、“襭”,具有雙聲和疊韻的特點,這使其節奏舒卷徐緩,韻律和諧,耐人尋味。
-
“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復品味。清代著名學者方玉潤先生教我們這樣讀——平心靜氣,涵泳此詩,好似“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描繪畫面、交流)
看到鮮嫩茂盛的芣苢,即將“采而有之”,姑娘們不由得呼朋引伴,心情歡悅,動作輕快的
喜悅圖。
接著慢慢摘取的動作就變成了飛快的拾取,緊接著由手指的動作變成了手指與手掌的協作,從“拾”變成了大把大把的“捋”的
競技圖。
然后飛快地采摘,她們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手把捋下的車前子放進去。但這樣仍然不夠,最后,她們還要把已經沉甸甸像個大包袱似的衣襟塞進腰帶里的
滿載圖。
整首詩歌描繪了一幅熱烈、緊張、充滿歡欣的勞動景象,耳畔余音繞梁,令人心曠神怡。
(出示勞動圖片、號子歌視頻)
六.總結之,明主旨
畫面是優美的,歌聲是悅耳的,歌聲可以減輕疲勞,振奮精神。勞動是歡樂的,勞動是充滿熱情的,勞動是最美的,因為辛勤的勞動會綻放出嫣然的花朵,因為辛勤的勞動會結出累累碩果,因為辛勤的勞動會讓人的人生變得更有希望。享受勞動之樂,感受勞動之美,讓我們用心去體味,用心讀文本。
七.勞動美,讀文本
(見學習任務單)
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
——《芣苢》
四川省綿陽市安州中學 劉尚才
學習目標
1.理解詩意,認識古代勞動者積極樂觀的勞動精神——識芣苢。
2.反復吟誦,感受詩歌疊章復沓的結構形式表現出——韻律美。
3.涵泳咀嚼,體味詩歌以自然質樸的語言所描繪出——畫面美。
4.還原情境,通過綜合性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創造力——勞動美。
課前學習任務
一.文化常識
1.了解《詩經》的相關知識
2.《詩經》表現手法
3.了解四言詩
二、預習課文
1.明確字音
芣苢( ) 掇( ) 捋( ) 袺( ) 襭( )
2.解釋詞語。
①采采:
②薄言:
③有:
④掇:
⑤捋:
⑥袺:
⑦襭:
3.詩歌譯文:
活動:《詩經》中的作品產生于約兩千五百年前,自二十世紀以來,眾多的詩人學者將《詩經》轉譯為白話文,以便令人閱讀欣賞。以學習小組為單位,找出至少三中《芣苢》的今譯版本,選出你們覺得最好的一種,推薦給同學,也可譯出自己的版本,寫在作業本上。
三.以“勞動”為主題的課前3分鐘演講。
課上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一】朗讀劃分節奏,標劃重音。
【學習任務二】這首詩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重章疊唱”中僅僅換了六個字。這六個字究竟妙在哪里呢?(小組討論)
【學習任務三】“涵泳”就是沉浸其中,反復品味。清代著名學者方玉潤先生教我們這樣讀——平心靜氣,涵泳此詩,好似“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繡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若遠若近,忽斷忽續......”你仿佛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描繪畫面)
課后作業:《芣苢》和《插秧歌》(楊萬里)兩篇作品產生的時代相距十幾個世紀,詩體不同,所表現的勞動內容也不同,但兩者也有相同的地方。他們的相同之處在哪里?(小組討論、交流)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①,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 ①蒔(shì)未匝:移植或栽種沒有完畢。
推薦學習資源
1.
《詩經》中的《關雎》《蒹葭》《七月》《斯干》《大田》《無羊》《甫田》《十畝之間》
2.漢樂府《江南》
3.《插秧歌》宋 楊萬里
4.《四時田園雜興》宋 范大成
5.《鄉村四月》宋 翁卷
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
——《芣苢》
一.拓展練習
1.閱讀下面的宋詩,然后回答問題(6分)
插秧歌
楊萬里
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從頭上濕到胛。
喚渠朝餐歇半霎,低頭折腰只不答。
秧根未牢蒔未匝①,照管鵝兒與雛鴨。
注: ①蒔(shì)未匝:移植或栽種沒有完畢
(1)詩歌的頷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2)前人評價楊萬里的詩,都認為他講究“活法”,所謂“活法”就是努力用自己的眼和手,將“活潑潑”的自然風景和生活場景捕捉到筆底來加以表現。請任選一聯,談談楊萬里的這首詩是如何體現“活法”的?(3分)
《十畝之間》與《芣苢》在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上有何相同之處?
《十畝之間》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與子逝兮。
明確: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芣苢”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統編版語文高一上冊《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芣苢》四川省綿陽”,所屬分類為“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統編版語文高一上冊《重章疊唱 勞動贊歌——芣苢》四川省綿陽”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99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