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伶官傳序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伶官傳序》廣東省 - 梅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伶官傳序》廣東省 - 梅州
《伶官傳序》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伶官傳序》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材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第五單元“散而不亂 氣脈中貫”的第二篇課文。要求在老師指導下自主賞析。本文是一篇史論性文章,論述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一歷史盛衰規律。文中涉及五代歷史。閱讀時必須首先弄清史實,理清文中提及的人物及其關系。文章平易流暢,論證條理井然,要求找出文章的中心論點、論證過程和結論,然后讓學生通過學習本文提高對史論的鑒賞水平,并就某一史實提出自己的見解,學會寫評論文章。
關于文言文閱讀欣賞,《大綱》的要求為:“學習中國古代優秀作品,體會其中蘊涵的中華民族精神,為形成一定的傳統文化底蘊奠定基礎。學習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從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評價其積極意義與歷史局限”。所以在第一課時我注重文言知識點的落實,第二課時則注重對文本思想性的挖掘和延伸,讓學生在學習歷史事件的同時能夠由此思己,從而有所悟有所得。 二、設計理念
適應"新課標"的要求 ,高中階段要能達到初步鑒定文藝作品,能感受想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
的情感體驗,受到感染和啟迪。要想實現這一要求,在教學方式上必須采用合作學習、師生互動的學習方式。為此我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新的課程理念的宗旨是"以人為本",具體表現"三位一體"的理念,即"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下面我從這三個方面確定本課的具體目標) 第一課時側重知識與能力:
1、了解歐陽修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特點,理解積累這些詞的用法:原、盛、系、函、等實詞和與“其”的義項和用法。
2、學習掌握詞類活用的文言語法現象(名詞活用為動詞),體會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手法。 第二課時側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過程與方法
a、采用由宏觀到微觀的思維方式,逐漸深入,點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學生個性理解感悟的能力和創新解讀。
2、合作學習,以學生為本,注重師與生的親和力
3、在教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德育教育,理解"滿招損,謙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義重點探究“憂勞則興,逸豫則亡”的經驗教訓,及其對我們人生的啟示。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高二階段雖是夯實基礎的關鍵時期,但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自主賞析領會作者的情意,感受作者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1.掌握名詞活用為動詞的特征。2.學習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本文是"傳序",所以眾多的史實都是正文的主要內容,這里可簡約都盡可能地簡約,因而也給閱讀本文帶來一定的困難,成為學習的難點,只要對涉及的人事有一般的了解即可。 四、教法學法
新課改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態度、習慣,鼓勵學生想象、質疑、發現、創新。所以,我嘗試使用以下教法和學法進行教學:1、情景教學法;2、導讀法;3、學生自主學習法;4、討論法等等。
通過“因聲求氣”,“提要鉤玄”,在獲得對作品情意的深切了解之后,進一步研究作者表達情意時自然形成的高下、緩急、頓挫的聲調和各種藝術手法,從而學會在寫作時運用借鑒,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意。
第一課時設計
一、導語設計
有一幅很有英雄氣的對聯,里邊閃爍著項羽的過人的膽識和越王勾踐那超拔意志的,"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其中越王勾踐和吳王夫差爭霸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其實夫差打敗勾踐的故事,也有一段
背景:電視劇《西施》中的片段,夫差的父親闔廬在與勾踐的爭戰中被勾踐所傷,臨死囑咐太子不忘殺父之仇,之后三年,夫差"習戰射,常以報越為志"。終于困越王于會稽山,使勾踐卑躬屈膝臣服腳下,吳國也因此而強大,伐齊魯號諸侯,聲震天下,其勢可謂壯哉!等到吳王夫差寵信佞臣伯喜,誅殺諍臣伍子胥,沉湎一西施美色中,吳國也就走上了滅亡之路,最終被勾踐圍困于姑蘇山,落得伏劍而死的下場。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全文。教師點評,聽錄音(注意節奏、語氣等)
2、自讀課文,分組競賽解釋個別字詞義,說明特殊用法,古今詞義。從文中找出你感受最深的名言警句。
明確:“嗚呼”這兩個字,確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慨嘆,惋惜. 3、歸納總結重點字詞句的用法。利用幻燈片展示下列內容: a、多音多義詞 ① 盛:shèng(盛衰之理);chéng(盛以錦囊) ②系:xì(捆綁) ; jì(打結)
b、詞類活用 ① 原:用作動詞,推原,意指推究事物的根本原因。 ②函(hán):名詞活用為動詞,裝在木匣子里。 ③本:動詞,溯本、推求,跟"原"意思相同。 ④夜、東:名詞作狀語 。 ⑤興、亡:使動用法。 (6)伶人——樂工 人事——人力的作用
前驅:古義 走在前面,向前跑。今義 在前面起引導作用的人或事 至于:古義 到了 結局 今義 表示另提一事或引進另一話題
從事:古義一般屬官 今義 做某事 或進行某種活動 成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成就功業,把大功告成的消息稟告先王。
《樂羊子妻》“今若斷斯織也,則損失成功” 就喪失已成的功績。
c、虛詞 其:副詞
①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祈使語氣 一定,應當 ②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揣測語氣 大概,差不多 ③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 反詰語氣 同"豈"
④攻之不克,圍之不繼,吾其還也 婉商語氣 還是
⑤何其衰也 何其:多么; 其(語氣詞表程度)衰:衰 敗 以上設計從文言基礎出發,鞏固知識,掌握文言虛詞,學會靈活運用。 三、“因聲求氣”,“提要鉤玄”
1. 學生自己揣摩晉王的臨終遺言,并自由朗讀.,請學生總結語氣。 (教師引導:晉王的臨終遺言,應該是語重心長,遺恨未消,用幻燈片打出)
2. 問:莊宗對晉王的遺命持什么態度?
教師引導:莊宗對晉王的遺命是恭恭敬敬,兢兢業業. 3. 請學生劃出本段中與矢有關的、能體現莊宗恭敬的動詞. 重點:受、藏、請、盛、負、納(用幻燈片打出)
4、為什么每次出師征戰都要“負而前驅”?
明確:用三支箭激勵自己,表明其復仇的決心和意志。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導入:
唐太宗李世民說得好: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現在的我們通過學習歷史、觀照歷史人物的人生經歷,一樣可以得到有益于我們人生的養料。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學習歐陽修的《伶官傳序》,從后唐莊宗的人生起伏中尋找歷史對我們的啟示。
一、朗讀課文,把握莊宗的人生要點 908年(23歲) “與爾三矢” 912年(27歲) “系燕父子以組” 923年(38歲) “函梁君臣之首” 926年 (41歲) “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引發思考:得天下 ------ 15年----盛 失天下 ------ 3年----衰 為什么?
二、梳理全文論證脈絡,再次明晰把握作者觀點: 中心論點:盛衰成敗由于人事
總起:提出論點:盛衰之理,是天命也是人事
分說 正面 后唐莊宗得天下 謙受益
憂勞可以興國——盛——成—— 得天下:在人事 分說 反面 后唐莊宗失天下 滿招損
逸豫可以亡身 ——衰——敗——失天下:在人事 總結 得出結論 禍患常積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聯系學過的課文填空,引導學生學以致用,靈活思維: 莊宗:憂勞則興,逸豫則亡; 秦: 仁政則興,暴政則亡; 六國:抗秦則興,賂秦則亡; 項羽:重賢則興,寡謀則亡; 北宋:思危則興,茍安則亡; 學生:勤奮則興,懶惰則亡。 四、探 究:
“憂勞則興,逸豫則亡”
(一)、請同學們在古今歷史上尋找一些事例來加以補充說明。 (二)、聯系現實生活,觀察此類現象
(三)、歐陽修在末尾意味深長地點出“豈獨伶人也哉?”,我們生活中有沒有備受我們寵愛的“伶人”? 明確:
(一)、憂勞則興的歷史故事:
1、燕昭王,其父昏庸無能,讓位子之,公室寶物被齊國一掠而空,后燕昭王復位,發誓復仇,啟用名將樂毅,聯合韓趙魏等國,打下齊國70多城,差點滅亡齊國。
2、秦孝公,即位時內憂外患,后發布《求賢令》,啟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國富兵強,為其天下打下堅實的基礎。
3.越王勾踐忍辱含垢、臥薪嘗膽終于復國,而吳王夫差驕逸享樂以致滅國。
4.漢初文帝景帝勤儉克己終成“文景之治”
漢文帝提倡節儉,他在位期間,宮室苑囿,車騎服御,都無增加。他曾經想做一個露臺,預算報上來,需要百金,他便放棄了這一想法。他說:“百金相當中產人家十家的財產總和了,我繼承先帝的宮室,還常覺得羞恥,怎么能花百金建露臺。”為了減免人民稅負,他還減少自己的開支,裁減侍衛人馬。
漢景帝下詔不接受地方貢獻的錦繡等奢侈物品,并禁止地方官員購買黃金珠玉,否則以盜竊論罪。
逸豫則亡的歷史故事:
1、商紂王寵美人設酒池肉林,荒淫無度,后亡國身死。
2、秦始皇到了后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使得夢想千秋萬代的秦朝到二世即亡。
3、漢武帝年輕時期勵精圖治,有強悍威名,老年迷戀金石煉丹之術,凄慘而死。
(二)、聯系現實生活,觀察此類現象:
①有些政府干部,先前艱苦奮斗,深入群眾,有口皆碑,政績顯著。一旦身居高位,掌握實權,為滿足個人嗜好,貪圖逸豫,被別有用心者充分利用,拉攏腐蝕。開始拿一點,后來多拿點,拿去了國家的財產,拿丟了自己的前途,拿掉了家庭的幸福。
(“貪欲”是伶人)
②許多民營企業家(如山西煤老板),白手起家,以汗水澆鑄輝煌,以誠信樹立品牌。一旦功成名就,腰纏萬貫,便張開巨嘴大吃,吃果子貍,吃活蝎,吃河豚,吃黃金宴„„吃倒了品牌,吃去了信譽,吃掉了未來。 (“吃喝”是伶人)
③有的知識分子,年輕時志存高遠,埋頭苦干,成就輝煌事業,享譽學界。得志之時便猖狂,或迷戀女色,沉溺享樂,身敗名裂;或貪圖金錢,拋棄事業,專事“招研”培訓,斯文掃地。 (“狂妄”是伶人) (三)、聯系個人實際:
在我們的學習和生活中,也許有很多像“伶人”那樣的角色。如網絡是我的“伶人”,它讓我對課堂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績直線下降。
現代小說、穿越小說是我的“伶人”,我開始的時候對它不在意,以為這樣的東西能對我產生什么影響呢,誰知一發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蝕我原本堅強的意志等等。
五、小結:一個人的興亡得失,成敗,與天命神靈無關,關鍵在自己;事在人為。這也是興亡規律帶給我們的啟示,希望同學們用這一“規律”指導我們生活和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