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伶官傳序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伶官傳序》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伶官傳序》重慶市 - 萬州區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 學習通過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2. 學會篩選主要觀點、論據、論證的信息能力,學習運用例證法。
(二)過程與方法
理解本文先提出論點,然后運用事例,步步深入地進行論證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懂得“憂勞興國,逸豫亡身”和“禍患常積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的道理。
2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66人,文科平行班。通過對學生的調查測試,結合上學期的學習表現,本班學生對語文學習興趣比較高,有四分之一學生很喜歡語文學習,大部分學生喜歡或比較喜歡語文學習,只有幾位學生不太喜歡語文學習。從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時間與學習知識檢測來看,我班總體學習基礎不夠扎實,兩極分化距離較大。同樣的一篇課外閱讀作業,最快的學生與最慢的學生在閱讀完成時間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時間,作業慢的學生主要是知識不掌握,基礎較差者,讀課文還停留在低年級的指讀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學生總體學習水平一般,特別突出的學生不多,大部分學生處于中等水平,極少數學生成績較落后。可以說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基礎之間形成鮮明的反差,也就是簡單的知識學生表現為很強的表現欲望,積極性高漲;而對于有一定難度的知識,學生望而生畏,表現出無能為力的態度。許多學生家長忙于勞作,輔導不夠,更談不上精神食糧的溉灌了,學生的課外知識面與知識量少得可憐,而學校又是條件簡陋,沒有充分的圖書可供學生借閱。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正反說理突出中心論點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文章借古諷今的手法和對北宋統治者的勸諫。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
4.1.1教學活動
活動1【導入】興趣導入
1《伶官傳序》是在為伶官做傳嗎?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莊宗李存勖
2在課題下寫908年912年923年926年
活動2【講授】新知探究
(一)思考: (學生集體回答)
1.主人公李存勖在這幾年里,分別是多少歲?
明確:莊宗李存勖(885━926)學生看注釋4推算
908年(23歲),912年(27歲),923年(38歲)
926年(41歲)
2.問:這幾年里,在李存勖身上分別發生了什么事?盡可能用書上的原句回答。
明確:908年(23歲),“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與:給)
912年(27歲),滅燕,“系燕父子以組。” (系:縛)
923年(38歲),滅梁,“函梁君臣之首”,建后唐。 (函:名作動,用木匣子裝)
926年(41歲),后唐亡,“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為:被動)
二自主學習
(1)集體翻譯“與爾三。。。。。。” 三支箭代表了什么呢?(三個仇人)晉王拿著這三支箭是怎么處理的呢?(用原文回答)
(齊讀本段,一生翻譯)
(2)請勾畫出與矢有關的動詞:(受藏請負納)
告:祭告,禱告。
盛:裝。
盛以錦囊:“以錦囊盛”的倒裝。用錦綾做的袋子裝著。盛,裝著,動詞。 負:背著 驅 納
(3)這段記敘寫得較細,有何作用? (學生思考,并舉手回答)
莊宗對三矢的恭敬態度,接受父命矢志復仇的決心和意志。?
(請一男生朗讀本段)
(4)912年莊宗“系燕父子以組”,一仇已報;923年“函梁君臣之首”,再加916年打敗耶律阿保機,三仇已報,建立后唐,當了皇帝,君臨天下,萬歲萬歲萬萬歲,可以說是盛極一時,那么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表現盛的氣勢?
明確:方其系燕父子以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廟,還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氣之盛,可謂壯哉!
(A重點:勾畫出與莊宗李存勖有關的動詞?系、函、入、還、告、盛。這些字詞是表現盛的氣勢的,應該讀得重一些;整句應讀得激昂、振奮男生齊讀)
(5)問:本段主人公在你們心中是什么樣的形象?
盛:躊躇滿志,氣勢激越,情調昂揚。金戈鐵馬,馳騁沙場英雄。
(6)926年41歲的莊宗發生了什么事?
“及仇讎已滅,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亂者四應,倉皇東出,未見賊而士卒離散,君臣相顧,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夜,東:名作狀。夜:在夜間。// 東:向東。
A全班一起翻譯
B一女生緩緩地朗讀并且有情感的翻譯朗讀(陳周瑤)
C讓同學們靜思兩分鐘,想象莊宗君臣凄然相向,淚下如雨的悲慘情景,并和當年的金戈鐵馬,氣吞萬里進行比較。
活動3【活動】拓展延伸
莊宗盛也人事,衰也人事。然而作者在一百年后的宋代中葉,重提這件史實,是為什么呢?
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歐陽修想通過后唐莊宗李存勖的興亡史進行諷諫。告誡北宋統治者吸取后唐莊宗李存勖寵信伶人而身死國滅的歷史教訓,力戒驕奢,防微杜漸,勵精圖治。
借古諷今
2哪個句子是對北宋統治者說的?
“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哉?”翻譯。于:被動。
所:所+動詞,組成名詞性的短語。
(禍患常常是從細微的事情積累起來的,人的才智勇氣往往被他溺愛的事物困擾,難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嗎?)
引人深思,強調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僅限于溺愛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聲色犬馬的逸樂之中,忘記憂勞興的治理,同樣會導致身死國滅的下場。
3 請同學們在古今歷史上尋找一些事例來加以補充說明
商紂王——寵溺妲己——敗政滅國
周幽王——寵溺褒姒——眾叛親離
秦始皇——溺于豪奢——二世即滅
唐明皇——溺于美色——安史之亂
宋徽宗——好于蹴鞠——靖康之變
活動4【練習】課堂練筆
你身邊有“伶人”嗎?
如網絡是我的“伶人”,它讓我對課堂失去了原有的興趣,整天沉溺于此的我成績直線下降;
小說是我的“伶人”,我開始的時候對它不在意,以為這樣的東西能對我產生什么影響呢,誰知一發而不可收,它在一天一天腐蝕我原本堅強的意志,請將它寫下來。
活動5【測試】課后測試
伶官傳序·基礎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加粗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抑(或者)本其成敗之跡 原(推究)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B.此三者,吾遺恨(仇恨)也 及凱旋而納(收藏)之
C.至于誓天斷發,泣(眼淚)下沾襟,何其衰也 負(背著)而前驅
D.爾(你)其無忘乃父之志 及仇讎(仇人)已滅
2.下列各句中加粗詞語與例句中加粗詞語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 ]
A.自然之理也
B.則勝負之數,存亡之理
C.至于顛覆,理固宜然
D.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
3.下列句中的加粗詞含義相同的兩項是
[ ]
A.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
B.舉以予人
C.舉世無雙
D.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4.下列句中的“可以”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項是
[ ]
A.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與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B.學不可以已
C.而猶有可以不賂而勝之之勢
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下列四句中的“其”與其他三項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是
[ ]
A.請其矢,盛以錦囊
B.與其所以失之者
C.向使三國各愛其地
D.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6.下列四句中加粗的“之”字,不是代詞的一項是
[ ]
A.莊宗受而藏之于廟
B.及凱旋而納之
C.世言晉王之將終也,以三矢賜莊宗而告之
D.子孫視之不甚惜
7.下列四句不屬于被動句的一項是
[ ]
A.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C.智勇多困于所溺
D.契丹與吾約為兄弟
8.下列四句加粗的詞,與“函梁君臣之首”的“函”字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一夫夜呼,亂者四應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
C.晉軍函陵
D.闕秦以利晉,惟君圖之
9.下列各句默寫有誤的一句是
[ ]
A.此三者,吾遺恨也。
B.豈得之準而失之易歟?
C.《書》曰:“滿招損,謙受益。”
D.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
二、常識填空
10.《新五代史》是________體史書,記載了公元907年至960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代史實。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號________,晚年號________,卒謚________,著有《________》,編寫兩本史書,除《新五代史》外,還有與宋祁等人合寫的《________》。
11.《伶官傳序》一文運用________,論證方法和________論證方法,論述后唐李存勖得天下和失天下的歷史教訓;又運用________論證方法,引用《尚書》中的“________,________”語句,闡明與“________,________”一樣,都是“自然之理”。
三、閱讀下面兩段文字,完成文后問題。
(甲)何澤為洛陽令。唐莊宗好田獵,數踐民田,澤乃潛身優草間伺莊宗。當馬諫曰:“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而暴斂疲民以給軍食。今田將熟,奈何恣田游以害多稼?使民何以出租賦,吏何以督民耕?陛下不聽臣言,愿賜臣死于馬前,使后世知陛下之過。”莊宗大笑,為之止獵。
(乙)莊宗好田獵,獵于中牟。踐民田,中牟縣令當馬切諫,為民請。莊宗怒,叱縣令去,將殺之。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眾伶走追縣令,擒至馬前責之曰:“汝為縣令,獨不知吾天子好獵耶?奈何縱民稼穡以供稅賦!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從備吾天子之馳騁?汝罪當死!”因前請亟行刑,諸伶共偶和之。莊宗大笑,縣令乃得免去。
12.下列加粗字讀音意義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數踐民田 以給軍食
[ ]
A.shu^屢次,多次 g7i付給
B.shu^屢次,多次 j!供給
C.sh(計算 j!供給
D.sh(計算 g7i付給
13.下列加粗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
A.當馬切諫 切:急切
B.請亟行刑 亟:趕快
C.何以出租賦 以:因為
D.縣令乃得免去 乃:卻,反而
14.與“當馬諫曰”的“當”字,講法相同的一句是
[ ]
A.汝罪當死
B.則存亡之理,當與秦相較,或未易量
C.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D.有大石當中流
15.翻譯下列句子,并解釋加粗詞詞類活用觀象
①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民
譯文:________
解釋:一:________。 體:________。
②何不饑汝縣民而空此地
譯文:________
解釋:饑:________。
16.對下列句中加粗詞的意義分析正確的一組是
[ ]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C.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17.甲、乙兩文就內容與寫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 ]
A.寫的都是對莊宗的進諫,進諫的方式相同。
B.寫的都是對莊宗的進諫,但進諫的方式不同。
C.甲文寫何澤進諫用的是詳筆,乙文寫伶人敬新磨進諫用的是略筆。
D.甲文寫何澤進諫,語言強硬,乙文寫敬新磨進諫,有意附和唐莊宗的作法。
四、下面是一段關于歐陽修的文字,讀后,請簡要談談歐陽修的生平事跡
歐陽修字永叔,廬陵人,四歲而孤,母鄭,親誨之學,家貧,至以荻畫地學書。幼敏悟過人,讀書輒成誦,及冠,嶷然①有聲。
宋興且百年,而文章體裁猶仍五季余習,餿刻駢偶②,士因陋守舊;論卑氣弱,修游隨③,得唐朝愈遺稿于廢書簏中,讀而心慕焉,苦志探賾④,至忘寢食,必欲并轡絕馳而追之與并。
舉進士,試南宮⑤第一,抉甲科,調西京推官,始從尹洙游,為古文,議論當世事,迭相師友;與梅堯臣游,為歌詩相唱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范仲淹以言事貶,在廷多論救,司諫高若訥獨以為當黜,修貽書責之,謂其不復知人間有恥辱事。
修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將其敢言,而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歐陽修者,何處得來?”同修起居住⑥,遂知制誥⑦;故事,必試而后命,帝知修,詔特除之。
修以風節自持,年六十,即連氣謝事。帝輒優詔弗許。熙寧四年,以太子少師致仕⑧,五年,卒贈太子師,謚曰:“文忠。”修始在滁州,號醉翁,晚更號六一居士。
[注釋]①嶷然:超絕的樣子 ②餿刻駢偶:注重寫雕琢文字,講究對偶的駢文 ③隨:地名 ④賾:z6奧妙⑤南宮:禮部 ⑥起居住:皇帝言行錄 ⑦知制誥:掌管起草詔令的官 ⑧致仕:辭官退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