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伶官傳序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伶官傳序》福建省 - 廈門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二年級選修《伶官傳序》福建省 - 廈門
《伶官傳序》教案 廈門外國語學校 蔡文恭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 了解歐陽修及《新五代史》;
2. 了解唐末五代及北宋的歷史背景;
3. 掌握課文重點實詞、虛詞及各種文言現象; 4. 疏通文章大意;
5. 解讀作者的深刻寓意。 (二)過程與方法
1. 誦讀法:通過誦讀,對本文在音韻上有一定的掌握,同時培養較好的文言語感; 2. 歸納法:通過對字詞句的梳理,掌握本文的重點實詞、虛詞和文言現象; 3. 討論法:通過讓學生對關鍵問題進行討論,得出結論;
4. 舉一反三法:通過對本文的分析,引申到修身養性、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 培養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的熱愛; 2. 培養學生對中國歷史的興趣; 3. 教給學生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二、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史傳類文章的序言,在文體上首先是文言文,因此,疏通課文的大意,掌握重要的文言現象,應該是教學的第一個方向。同時,本文具有較強的現實教育意義,可以教給學生歷史興衰成敗的道理以及為人處事的一些原則。 三、生情分析
高二學生的文言基礎應該不錯了,但是對于個別較難的地方仍會有理解的難處。學生雖然學過多種類型的文言文,但對于這樣的史傳序言并不常接觸,因此不一定能夠較好地理解。因此本文在疏通文意之外,還應該重視對學生的人生觀、歷史觀的正確引導。 四、教學重難點
1. 疏通文章大意,歸納字詞句; 2. 深挖歷史興衰成敗的教訓。 五、教具準備 1. PPT課件; 2. 平板電腦。 六、課時安排
1課時。 七、教學過程
(一)引入(約5分鐘) 1. 教師導入(約3分鐘)
教師:雨果在他的著名小說《笑面人》中寫道:“歷史是什么?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而余秋雨在《藝術創造工程》中則更為溫和地說:“歷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個人,既隨和又自尊。”歷史給了我們無限的思考,指引著我們在人類歷史長河中前行。一千年前的歐陽修也用他的方式編纂了前人的歷史《新五代史》,并在千古名文《伶官傳序》中向我們發出振聾發聵的警示!他想對我們說什么呢?
在大家已經做好充分的預習之后,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伶官傳序》,大聲讀出本文議論風生的最后兩段!聆聽歷史的回聲!(學生齊讀最后兩段)
教師:這是一篇什么樣的故事?李存勖是個怎樣的人?通過課文我們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我們同學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顯然遠不止于此。
劉豫龍和姚澤昕同學在檢索了大量資料之后,為我們做了一節精彩的微課,就讓我們一起欣賞吧!
2. 播放學生錄制的微課,介紹李存勖的生平。(約2分鐘)
李存勖,后唐莊宗(885年-926年),山西應縣人,后唐太祖李克用的長子,后唐開國皇帝。
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晉陽宮,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后經過多年的征戰,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漸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國號叫“大唐”,史稱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滅梁朝,定都洛陽。
天成元年(926年)死于興教門之變,廟號莊宗,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 李存勖會打天下,卻不懂得治天下,寵幸伶人,重用宦官,又吝嗇錢財,不懂撫恤士兵,三年即兵變被殺,失敗之速,亦是罕見。
李存勖喜歡和伶人們一起演戲,還給自己起了個藝名“李天下”。有一次,他玩得竟亂喊道:“李天下!李天下在哪兒?”敬新磨走上去便給了他一個耳光,李存勖被打得直發蒙,其他的伶人見了,頓時變了臉色,敬新磨卻斥責道:“李天下只有一個,你又叫誰呢?”說得大家笑了,李存勖也轉怒為喜,重賞了敬新磨。 3. 教師小結(約1分鐘)
李存勖用十五年的時間,從晉國的國王,到統一中國中原,建立起頗為強大的后唐,而后三年貪圖安逸,結果很快被伶人殺死。從盛極一時走向身死國滅,只有短短的3年時間,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先在這里埋個小小的伏筆。
現在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家的預習情況。 (二)檢查預習情況(約12分鐘)
1. 學生將預習后所整理的“其”和“以”的不同用法和意義的句子拍照上傳。(2分鐘) 2. 其他學生補充用法。(1分鐘) 3. 教師補充用法。(2分鐘) 其:副詞,加強反問語氣:“其孰能譏之乎?” 連詞,表選擇:“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 副詞,表推測:“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以:介詞,由于:“樊將軍以窮困來歸丹。” 介詞,連接時間,在:“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 動詞,認為:“ 皆以美于徐公。” 連詞,表并列:“夷以近,則游者眾” 連詞,表目的,用來:“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4. 翻譯(3分鐘)
①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參考譯文:憂患與辛勞可以使國家興盛,貪圖安逸享樂可以使自身滅亡。 ②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參考譯文:可見禍患常由微小的事情積累而成,聰明勇敢的人總是被所溺愛的人或事困擾。 5. 選擇(3分鐘)
①下列選項中,不含有古今異義詞的一項是( )
3
A. 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B. 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 C. 及凱旋而納之 D. 不知所歸,至于誓天斷發 答案:C(A項“人事”、B項“從事”、D項“至于”都是古今異義詞) ②下列選項中,標紅字(加點字)的活用現象與其他項不同的是( ) A. 原莊宗之所以得天下 B. 函梁君臣之首 C. 函封之 D. 而后乃今將圖南 答案:C(C是名作狀,其他三項為名作動)。
③下列選項中,與其他三句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 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 B. 智勇多困于所溺
C. 為國者無使為積威之所劫哉 D. 趙嘗五戰于秦,二敗而三勝 答案:D(D為狀語后置,其他三項為被動句) (三)文本探究(約18分鐘)
1. 問題一:教師在ppt上打出莊宗簡歷表:908年,23歲,接受三矢,承父遺命。912年,27歲,“系燕父子以組。”923年,38歲,“函梁君臣之首。”926年,41歲,“身死國滅。”
學生回答:后唐莊宗為什么能夠獲得成功,建立后唐?為什么在短短三年的時間內就身死國滅?盡量用原文的話來回答。(2分鐘)
參考:后唐莊宗之所以成功,是因為有著三支箭的鞭策,他懷著一股報仇的信念,時刻恭敬地面對父親的遺愿。用原文的話來說就是“憂勞可以興國”。而獲得成功之后,沒有了奮斗的方向,于是貪圖安逸,親近伶官,導致身死國滅。用原文的話來說就是“逸豫可以亡身”。 2. 分組討論一:本文是歐陽修為《伶官傳》作的序,可為什么主人公不是伶官而是莊宗呢? (8分鐘)
參考:首先,伶官的事跡在傳內已作了詳細敘述,不必重復。
其次,莊宗的衰敗正是由伶官所引起,作者借古諷今,就伶官亂政誤國之事評述國家興亡盛衰之理,希望北宋統治者勵精圖治。 3. 全文脈絡(板書)(2分鐘)
全文的脈絡非常清楚,作者首先提出觀點,然后進一步用事例論述,最后得出了結論。 觀點: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論述:得(盛)—三矢—恭敬 失(衰)—伶官—寵幸
結論: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4. 分組討論二:展示五代時間簡表(后梁 907—923;后唐 923—936;后晉 936—946;后漢 947—950;后周 950—960),并結合樸槿惠的“親信門”事件,讓學生聯想同類事件,探索興衰成敗的規律,思考給予我們的人生啟示。(6分鐘) 參考:首先,要注重生活中的細節,防微杜漸,謹言慎行。
其次,要親賢臣,遠小人,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勤勞的精神。 最后,要有憂患意識,保持謙遜的生活態度。 (四)朗讀及總結(3分鐘)
1. 全班齊讀最后兩段(約2分鐘)。
2. 教師總結:孟子在《生于憂患,死于安樂》中已經告誡我們,要保有對安樂生活的一顆憂患之心,才能夠讓精彩歲月長存。希望同學們能夠牢記這一點,以史為鑒,止于至善。 (五)布置作業(1分鐘)
1. 整理歸納全文的字詞句,翻譯全文。 2. 對比閱讀歐陽修的《朋黨論》(《古文觀止》),談談你的感受,寫一篇800字左右的小論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