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阿房宮賦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阿房宮賦》國家級優質課_湖南省 - 永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古代詩歌散文欣賞 《阿房宮賦》國家級優質課_湖南省 - 永州阿房宮賦練習
阿房宮賦復習 測試題(含答案)
一、基礎訓練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不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
A.驪山(lí) 囷囷(qūn)
阿房宮賦(ē pánɡ)
B.剽掠(piāo) 邐迤(lǐ yǐ)
妃嬪媵嬙(bīn ténɡ)
C.錙銖(zī zhū) 椽筆(chuán)
直欄橫檻(jiàn)
D.嘔啞(ǒu) 鼎鐺玉石(chēnɡ)
庾之粟粒(yǔ)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有錯誤的一項是( )
A.縵立遠視,而望幸焉(幸,古時候皇帝到某處叫“幸某處”,妃嬪受皇帝寵愛叫“得幸”)
B.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霽,雨后初晴)
C.矗不知其幾千萬落(落,量詞,座、所)
D.各抱地勢,鉤心斗角(抱,抱住,動詞)
3.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
A.①驪山北構而西折
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
B.①盤盤焉,囷囷焉
②縵立遠視,而望幸焉
C.①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
②燕趙之收藏
D.①多于周身之帛縷
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
4.下列句中加點的 詞語,古今意義最接近的一項是( )
A.各抱地勢,鉤心斗角
B.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C.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D.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
5.下列句中加點的實詞含義相同的一組是( )
A.①六王畢,四海一
②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
B.①戍卒叫,函谷舉
②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
C.①奈何取之盡錙銖
②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
D.①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二、課堂練習
閱讀《阿房宮賦》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題目。
妃嬪媵嬙,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來于秦。朝歌夜弦,為秦宮人。明星熒熒,開妝鏡也;綠云擾擾,梳曉鬟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轆遠聽,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玉石,金 塊珠礫,棄擲邐迤,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
6.下列句子中的“之”,與“多 于南畝之農夫”的“之”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齊楚之精英
B.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C.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D.杳不知其所之也
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 錙銖:古代重量單位。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
B.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庾:露天的谷倉。
C.戍卒叫,函谷舉 舉:攻占。
D.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矩:火把。
8.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
(2)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三、課外拓展
閱讀下面(甲) (乙)兩段選文,完成9—12題。
(甲)寶歷(唐敬宗年號)大起宮室,廣聲色,故作《阿房宮賦》。
(杜牧《上知己文章啟》)
(乙)(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除(修整)道,道九原抵云陽,塹(開挖溝道)山堙(填塞)谷,直通之。于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吾聞周文王都豐,武王都鎬,豐、鎬之間,帝王之都也。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渡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阿房宮未成;成,欲更擇令名名之。作宮阿房,故天下謂之阿房宮。隱宮徒刑者七十余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麗山。發北山石槨,乃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余。于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麗邑,五萬家云 陽,皆復不事十歲。
(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
9.讀(甲)段文字可知,杜牧寫《阿房宮賦》并非吊古,而是傷今,采用了 的寫法。
10.下列各句中的“以為”與現代漢語的意思相同的一句是( )
A.于是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 宮廷小。
B.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
C.于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
D.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
11.將《阿房宮賦》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關于阿房宮的記載進行比較閱讀,下列看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阿房宮賦》寫阿房宮“覆壓三百余里”,從《史記•秦始皇本紀》 的記載來看,實際上阿房宮的規模并沒有如此之大。
B.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營建阿房宮,主要是因為 “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廷小”,并非全由于“秦愛紛奢”。 C.從《史記•秦始皇本紀》看來,秦始皇在位第三十五年開始營建阿房宮,至其死(不過兩年)尚未 建成,其名稱也尚未確定。
D.從對比中,我們發現,阿房宮的營建確屬事實,但關于建造阿房宮的原因、阿房宮的規模等,二者的描寫或記載出入較大,究竟實際情況怎樣,是很難斷定的。
12.根據(甲)文,《阿房宮賦》從內容方面來講,是一篇什么性質的作品?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
四、語言運用
13.根據下面的材料,用一個單句介紹某市的狀況。
材料1:某市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材料2:某市鐵路、公路四通八達,機場開通國內十多條航線。
材料3:某市景色優美,有景區被評為中國AAAA風景旅游區。
材料4:某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在我國地級市中名列前茅。
14.仿照材料中加點的語句,另寫兩個句子構成排比句式,要求結構相似,語意完整。
從古至今,分別都是使人痛苦的。“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燕太子丹與荊軻之間的“壯別”;“ , ”, ;“ , ”, 。
答案與解析
1.B(“妃嬪媵嬙”中的“嬪、媵”應讀“pín、yìnɡ”。)
2.D(抱:依、隨,動詞。)
3.C(A.①表并列/②表轉折;B.①……的樣子/②句末語氣詞;C.都是結構助詞,的;D.①比/②從。)
4.B(A項,鉤心斗角,古:形容宮室結構的參差錯落,精巧工致;今:指各用心機,互相排擠。C項,可憐,古:可惜;今:憐憫,同情。D項,精英,古:指金銀珠寶等物;今: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類拔萃的人。)
5.C[取:都是奪取的意思。A項,①一:動詞,統一;②“一”與“旦”一起表假設。B項,①舉:拔、攻占;②舉:拿、把。D項,①族:家族;②族:動詞,滅族。]
6.A(“多于南畝之農夫”一句中的“之”相當于現代漢語的“的”字;A項中的“之”相當于“的”;B項中的“之”作代詞;C項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D項中的“之”作動詞。)
7.D(句中用作動詞,放火。)
8.(1)唉!一個人的心思,也是千萬人的心思啊!秦國統治者們愛好奢華,平民百姓也(都)顧念自己的家。
(2)戍邊的士兵們一聲吶喊,函谷關就被楚人攻破了,入關的楚國人 放了一把火,可惜那富麗堂皇的阿房宮化成了一片焦土!
9.借古諷今
10.A(A項是“認為”的意思,其他三項是“把……當做”。)
11.D(《史記》 產生在西漢,距秦較近,其記載應該比較可靠。)
12.針砭時弊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借古諷今的情懷。
13. (示例)某市是交通便利、景色優美、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14.(示例)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這是王維與友人間的“愁別” 醉不成歡慘將別 別時茫茫江浸月 這是白居易與友人之間的“慘別”(需要緊扣“分別”的主題,選取有關寫離別的詩句,作出恰當的解說,形式上與例句一致。)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