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素芭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語文人教版選修外國小說欣賞第四單元《素芭》青海省優(yōu)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素 芭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字詞等基礎知識;了解泰戈爾及其作品。
2、了解人物描寫的方法、類型等,把握素芭的形象及作品的主題思想。 二、過程與方法:
體會小說中細膩的肖像描寫和心理描寫,對作品中素芭的形象進行分析,把握其主要特征,從而把握主題。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正確理解作者所表現的素芭的美麗聰慧和善良純潔的,樹立正確的審美觀。 四、教學重點:
1、整體感知,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2、分析素芭這一人物形象,領會小說的內容和主旨。 五、教學難點:
1、體會本文多種描寫人物的手法的運用。
2、通過對本文內容和主旨的把握,理解泰戈爾的悲憫情懷。 六、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泰戈爾說過:“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今天在有關“人物”這個單元中,我們來結識一個印度女孩素芭。 二、整體感知
1、閱讀小說,回答下列問題: 她住在哪里?
這是一個怎樣的村莊?
明確:環(huán)境優(yōu)美(世外桃源)、樸實善良 她住在這里快樂嗎? 明確:不快樂 【引導】泰戈爾塑造了一個啞女素芭的形象,文章中著重表現了素芭的內心感受:痛苦與孤寂。那么,文章中哪些地方表現了素芭的痛苦與孤寂?作者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素芭的這些痛苦和孤獨寂寞? 明確:第一節(jié):正面心理概述、側面環(huán)境襯托 ①村里的“人們在素芭面前,毫無顧忌地對素芭的前途,發(fā)表了各色各樣令人擔憂的議論”,對于這么一個可憐的孩子人們沒有過多的同情,根本沒有考慮她的感受,只是把她當作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素芭“始終設法躲避眾人逼視的目光”,“心靈痛苦”。
②尋常的男女孩子都對她懷有一種敬畏的心理,不敢接近她,和她一起玩耍。她猶同寂靜無聲的晌午,無聲無息,無親無朋,孤寂地佇立著。
第二節(jié):側面景物烘托
①“小溪的絮語、村人的喧嘩、船夫的哼唱、鳥兒的鳴叫……拍打著那位姑娘永恒孤寂的心靈的彼岸。大自然的各種響聲、不同語言和多彩運動,就是這位啞巴姑娘的語言。”
②“那時辰,在炎熱炙人的遼闊無垠的天空下,唯有一個無言的大自然和一位無
言的女孩子,面對面靜坐著——一個置身于炙熱的陽光之下,一個靜坐在一棵大樹的綠陰底下。”
第三節(jié):側面烘托
①素芭身邊并不是一個知心朋友都沒有。牛欄里有兩頭牛,一頭叫薩爾帕迪,一頭叫班爾帕迪。……哪天素芭在家里聽到叱責,她就在自己啞巴女伴那兒,消磨時光。……牛用犄角輕輕地摩挲她的臂彎,竭力用無聲的同情,安慰她。 ②除了兩頭牛外,還有一頭山羊和一只小貓,也是她的朋友。
第四節(jié):正面心理描寫
①在高等動物里,素芭還有一個同伴。“她心里總想讓他明白,她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毫無用處的廢物,但這里真的沒有什么可分配給她做的。于是,她從內心祈求造物主賜予她非凡的力量,她借此一念咒語,就會出現奇跡……然而,素芭卻沒有誕生在設有臣民的水晶宮的王朝里,……所以她今朝無法施展魔術,讓古寨家里的孩子帕勒達帕感到驚奇。
第五節(jié):正面心理描寫、側面人物烘托、正面動作、心理描寫
①她似乎感覺到,月圓時節(jié)的大自然,像她一樣孤寂地坐在熟睡的大地上,覺醒著。她也仿佛全身充盈著青春的歡樂、激情和憂傷情愫,抵達那無垠孤寂的邊緣。 ②素芭的整個心宛如被濃霧籠罩的清晨,浸沒于淚水里。這些日子,她像一頭無言的牲畜,懷著一種無可名狀的恐懼心理,緊緊尾隨著父母……企圖探聽到一些消息,但父母沒有作任何開導,沒有作任何安慰。
③一天下午時分,在河岸邊,帕勒達帕一邊專心致志地釣魚,一邊面帶笑容問素芭:“喂,素,我聽說,你有了未婚夫……”素芭猶同中了箭的牝鹿一般,懷著令人憐憫的目光,直盯盯地望著帕勒達帕,仿佛在怨恨地嘮叨個沒完:“我什么地方得罪了你?” ④那天又是月圓之夜,素芭從自己屋子步出,走到從小就熟悉的河岸那未經修葺的埠頭處,撲倒在綠茸茸的草地上,她仿佛用自己雙臂緊緊抱住整個人類的無言的大地母親。她想說:“你別把我攆到陌生的地方去……”
第六節(jié):側面人物烘托、環(huán)境對比烘托
①眼淚大把大把地從素芭眼睛里淌下來。母親在內屋狠命的責罵她,她的淚水格外流得兇。
②素芭“觀察了四周,她沒有獲得訴說自己心靈的語言。在這里,她沒有發(fā)現那些從她降生人間以來就領會啞女語言的熟悉臉孔。現在,在這位姑娘永恒沉默的心靈里,響起一種無限的無法言說的哭泣聲,除了心靈探索者,誰也不會去傾聽那種無聲的哭泣。
2、素芭的故事,是一個悲劇性的故事。魯迅曾經說:悲劇是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那么,你在素芭身上看到了哪些有價值的東西?作者用了哪些藝術手法來表現素芭身上的這些有價值的東西?
明確:素芭是一個美麗聰慧、心地善良的啞女,他“有一雙長長睫毛掩藏這的大黑眼睛”,有著純真清澈的心靈。
“素芭不會說話,卻有一雙長長睫毛掩藏著的大黑眼睛;她的兩片嘴唇,只要獲得心靈情緒的少許暗示,就會像兩片嬌嫩的新葉,顫抖不已。”這句話給人的印象是這是一個驚人美麗的女孩子,她配得上所有沒有的東西。(P55頁)
素芭雖然不會說話,卻有一顆聰穎、敏感的心靈。(P55頁) 素芭對牛、山羊、小貓的愛撫,善良。(P56頁)
泰戈爾通過肖像、動作、心理等描寫,刻畫人物。在肖像時,運用排比和比喻,細致而生動地刻畫出素芭美麗而迷人的眼睛。
小結:人物描寫的方法包括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的方法有這樣幾種:概括介紹、肖像描寫、語言描寫、行動描寫、細節(jié)描寫、心理描寫。而側面描寫則包括對比襯托、環(huán)境描寫、景物描寫。
她經歷了什么讓她感到不快樂?(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jié))
明確:素芭是個啞巴,她不會說話,但她卻有一雙美麗動人的大眼睛。素芭生活在一個美麗的村子,素芭沒有朋友,只有兩頭牛、一頭山羊和一只小貓陪伴她。古賽家的小兒子是唯一一個愿意理睬素芭的人。隨著年齡的增大,素芭越來越了解自己的窘境。父母在村人的逼迫下,將素芭嫁給了加爾各達城的一個人家。與其說是嫁,不如說是騙了一個人家。新郎家事先完全不知道新娘素芭是啞巴,而自私的素芭父母,為了保住自己的種姓和所謂的“美好來世”,竟狠心的將素芭留在了外鄉(xiāng)。
3、素芭的悲慘命運中,包含著多重的悲劇內涵,能引人深入思考。那么,你從文中讀出了哪些深刻的悲劇意義? 明確:①沒有親情:
素芭有一個缺陷,就是天生不會說話。對這樣一個不幸的女孩,素芭的父母不但沒有給予她更多的關愛,反而把她看成是自己的負擔。
“小女兒素芭猶如一塊碩大的無言石頭,重重壓在父母的心田上”“尤其是她母親把她視為自身的一個殘疾”“把她視為自己胚胎的污點,因而她始終沮喪不堪”。(P55頁)
“把自己的啞女托付給人之后,父母踏上了回村的歸途,他們躊躇滿志,因為他們終于保住了他們的種姓和美好的來世。”(P59頁)
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父母對素芭是多么的冷漠,對女兒的內心對女兒今后的生活根本沒有絲毫的擔心。我們看不到親情的可貴,只有欺騙和交易,僅僅因為素芭是個啞女! ②:沒有愛情:
小說的結尾素芭被逼遠嫁他鄉(xiāng),哭得像個淚人兒似的素芭反而順利地通過了“考官們”的檢驗。但是沒過多久,婆家就發(fā)現她是個啞巴。盡管“素芭沒有任何過錯,她自己也沒有欺騙任何人”(P59頁)最后還是被丈夫無情的拋棄:“這一次,她丈夫用自己的雙眼和雙耳,非常仔細的察聽,相了親,娶來了一個會說話的姑娘。”文章結尾含蓄地寫她的丈夫拋棄了她,另娶新娘,寫得輕松卻沉重無比。 ③沒有友情:
她的朋友是牛、山羊、小貓。“在高等動物里,素芭還有一個同伴,但人們很難描述素芭與他關系的深淺程度,因為他會說話,而素芭是位啞女,他們的話語不會毫無差別。”這句話暗示了素芭的可悲命運,她的唯一的朋友并不真正理解她。
“其實,世上沒有不可能的事。然而,素卻沒有誕生在設有臣民的水晶宮的王朝里,而降生在巴尼康托一位庶民家里,所以她今朝無法施展魔術,讓古賽家的孩子帕勒達帕感到驚奇。”素芭千方百計想獲取朋友的關注卻不能。
“這期間,一天下午時分,在河岸邊, 帕勒達帕一邊專心致志地釣魚,一邊面帶笑容問素芭:‘喂,素,我聽說,你有了未婚夫,你準備赴加爾各答結婚?可別把我們忘得一干二凈!’”朋友的話顯得漫不經心,沒有絲毫的分別的惆悵,
只是輕描淡寫,并帶有一種調侃的味道。 ④沒有同情和憐憫:
村里的“人們在素芭面前,毫無顧忌地對素芭的前途,發(fā)表了各色各樣令人擔憂的議論”,對于這么一個可憐的孩子人們沒有過多的同情,根本沒有考慮她的感受,只是把她當作一個茶余飯后的談資。
因為素芭的婚事,村人譴責素芭的父母,甚至威脅要把他們逐出種姓。從而直接導致素芭的父母的冷漠絕情。 ⑤沒有人性的美好:
美麗、聰慧、善良的素芭,因為殘疾而變成了親人的負擔,得不到親人的愛護,得不到村民的同情,得不到丈夫的愛情。在這里,只有欺騙和交易,我們看不到人性的美好,看不到親情的可貴,看不到悲憫的情懷。 三、賞析探究:
4、探究:第二節(jié)作者描寫了素芭生活的村子。思考:素芭生活的村子具有怎樣的特點?這對刻畫素芭這個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呢?
明確:作者寫素芭生活的環(huán)境,為我們展示了一幅絕妙的風景畫:這遠離塵囂的小村莊、小溪、小鳥、樹葉、蟋蟀,仿佛是世外桃源。 素芭生活的環(huán)境,一切似乎是無比美好無比溫暖的。可是就在這樣一個看似無比純凈的地方,就在這樣一個人們做過“數不勝數的善事”的村子,卻容不下一個美麗善良的啞女,素芭只能孤獨地在河邊獨坐,只能和大自然進行別人無法理解的交流。這就引人深思,加深了小說的悲劇內涵。 5、你認為造成素芭悲劇的根源是什么?
明確:一個人有問題是個人的問題,幾個人有問題是領導的問題,一群人有問題是制度的問題,一代人有問題是文化的問題。
造成素芭悲劇的根源,其實就是制度問題,就是文化問題。可以說泰戈爾就是要通過素芭的悲劇,來揭露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對女性的戕害。 2、時代背景介紹:
在印度,有94%的人口信奉印度教與回教,而這兩種宗教都歧視女性。根據印度教的教義,一個人死前必需由兒子施以臨終儀式,靈魂才能得救,而且兒子繼承家產,有扶養(yǎng)父母的義務,於是父母千方百計的想生男孩,女孩先天就受歧視。不僅如此,大約公元前750年寫成的印度教經典中規(guī)定,女子在世間唯一的神就是她們的丈夫,她們唯一的工作就是順服丈夫,討丈夫歡心,不論他有任何缺陷。這種思想,深入民間,女性從小就被灌輸將來做個賢妻良母。
在印度,婚姻是許多女子的隱痛,因為印度盛行嫁妝,女子出嫁,如果沒有體面的妝奩,易受夫家凌虐。而且嫁妝不是結婚時一次付清,夫家在婚后多年還會不斷索取,腳踏車,機車,電視或者洗衣機,妻子因為父母無力負擔,而被夫家澆上汽油活活燒死的新聞,屢見不鮮。父母為了女兒的幸福,不得不勉力營治,女兒於是成為家庭的包袱。 事實上,印度人的婚姻多半由父母安排。而相親是女性一生之中極為羞辱的一刻,男方和他的家長應邀到女方家中。女方盛裝以待,用豐盛的食物款待男方,女方的家長免不了要夸耀女兒的手藝,例如強調菜肴都是女兒親手做的,然后才把女兒帶出來讓對方打量。
倘若對方滿意,雙方的父母就開始討論嫁妝。如果男方的條件好,比方是公務員,嫁妝就要多一些。反之,如果女方的條件好,譬如受過高中教育,嫁妝就可以少一些。如果談不攏,整個相親的過程就得重來一次。對女子而言,不論因
為她外貌平庸,或是她父母籌不出男方要求的嫁資而遭到拒絕,都是極大的創(chuàng)痛。
泰戈爾對于印度婦女悲慘的命運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在他的眾多短篇小說中,都述說了婦女們不幸的生活,揭露了社會的黑暗,為婦女鳴不平。可以說揭露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對女性的戕害是泰戈爾小說的一大主題。
6、綜合全文,請概述素芭的形象特點,說說作者通過這一形象要傳達的主題。 明確:素芭是一個美麗聰慧、心地善良的啞女,他“有一雙長長睫毛掩藏這的大黑眼睛”,有著純真清澈的心靈,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和世俗的偏見,卻只能獨享孤獨和寂寞,最后被父母騙嫁到遠方,最終被拋棄。作者通過對素芭遭遇和命運的敘寫,表達了對素芭不幸命運的同情和對世俗的不滿情緒,揭露了印度落后的婚姻制度對女性的戕害。 1、了解泰戈爾及其作品
泰戈爾是具有世界影響的作家,共寫了五十多部詩集,被稱為“詩圣”。寫了12部長篇小說,一百多篇短篇小說,二十多部劇本及大量文學、哲學、政治論著,并創(chuàng)作了一千五百多幅畫,譜寫了難以統(tǒng)計的眾多歌曲。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國主義和封建種姓制度壓迫下要求改變自己命運的強烈愿望,描寫了他們不屈不撓的反抗斗爭,充滿了鮮明的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精神,同時又富有民族風格和民族特色。他的重要詩作有詩集《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等,重要小說有短篇《還債》《棄絕》《素芭》等,長篇代表作有《沉船》《戈拉》《兩姐妹》等。
1913年,泰戈爾成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亞洲作家,他獲獎的作品是詩集《吉檀迦利》。頒獎詞這樣寫到:“由于他那極為敏銳、清新與優(yōu)美的詩篇;這些詩不但具有高超的技巧,并且由他自己用英文表達出來,便使他那充滿詩意的思想成為西方的一部分。”悲哀的是,泰戈爾是以“成為西方思想的一部分”而獲獎,而并不是以一個完全的“印度人”的身份而獲獎的。 四、布置作業(yè):
1、想象素芭被拋棄后的情景,給本文加一個結尾。
2、想象你在夜空下的一片荒野上,用內心獨白的方式寫出你當時的感受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