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寫作的多樣性,獨特性,學會溝通
所屬欄目:高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選修學科《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第三節“學會溝通”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學 會 溝 通》教 學 設 計
【教學設想】
人們用將近70%清醒時間進行各種形式的溝通(包括聽、說、讀、寫等)。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是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增進了解、彼此接納、發展友情、合作共事等最基本的方式;溝通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具有心理保健的功能。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出現隔閡、產生誤解甚至發生沖突,大多數情況是由于溝通不暢造成的。高中生經常溝通的人有同學、教師、家長,與這些人進行有效的、愉快的溝通,不僅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利于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本課出自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文章的寫作與修改》,本次設計著眼于高中生日常生活的口語表達,重點掌握幾點運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有效策略。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明確溝通的概念、結構、功能、分類,認識溝通的重要性。 2、過程與方法:在活動實踐中,學習溝通技巧,掌握日常生活中運用語言溝通的方法,加強與人有效溝通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增進同學之間的默契配合程度,能建立更和諧的人際關系。
【教學重點】 學習語言溝通技巧
【教學難點】 運用語言溝通技巧進行有效溝通 【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法、講授法、對話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卡紙 【課前準備】
1.對學生預先進行問卷調查,根據統計結果了解學生溝通能力的總體情況。 2.課前搜集人際溝通相關知識、方法技巧、成功溝通案例等,以備學習人際溝通相關知識、方法和技巧,強化學生的溝通意識,鞏固并深化溝通主題。
3. 閱讀課本第14頁“知識導引”,梳理信息,教師發放導學稿,準備“我的溝通”資料。
4.對學生進行分組,并對A組和B組同學分別進行培訓,為A組同學分發卡紙,讓B組同學明確溝通任務,為課堂活動做準備。 【課時課時】 一課時 【導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
《古代笑話》中收錄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人宴請三位朋友,屆時,有一個朋友未赴約,主人當著兩位已到朋友的面說:“該來的沒來。”在座的一位朋友站起來,嘴里叨念著:“這不是說我不該來嗎?”于是起身走了。主人一著急又說:“不該走的走了。”留下的那位朋友心想:這不是說我該走嗎?于是,這位朋友也走了,只剩下主人孤孤單單地呆坐著。
你認為這個故事諷刺了什么?
明確:這個故事諷刺了主人不會說話,不顧說話的場合、對象,結果使朋友不歡而散。那么,我們怎么說,才能把話說好,把話說妙,從而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呢?今天,讓我們認真學習“學會溝通”這一節。
(設計意圖:以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對故事的思考引出“溝通”話題)
二、活動熱身:“我說你做”活動
人教版選修學科《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第三節“學會溝通”
1.活動目的: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有效溝通。
2.活動導入:A組同學坐好,B兩組同學背對A搭檔坐好。 3.教師宣布第一輪活動內容和規則:
(1)全體學生兩人一組背靠背而坐,不允許回頭。
(2)稍后給A組同學發任務卡,B組同學帶紙,A組同學要根據任務卡的內容傳達給B同學。
(3)B同學聽A同學傳達任務時,不允許提問,不允許交流,要獨立完成A同學交待的任務。
(4)完成任務以后,舉手示意,將成果展示給大家。 4.教師引導思考:當對方在講步驟的時候,自己想到了什么?我們折出來的紙相似程度有多大,為什么?想想為什么會呈現千差萬別的形狀?學思考、交流并分享。
5.教師宣布第二輪活動內容和規則: (1)全體學生兩人一組面對面而坐。
(2)A組同學根據任務卡的提示清楚傳達給B組同學, (3)B同學聽A同學傳達任務時,可以提問和交流。 (4)完成任務以后,舉手示意,將成果展示給大家。
6.教師引導思考:第二輪活動完成,我們展開的紙相似程度有多大,為什么?學生思考并交流分享。 7.教師引導思考:兩次剪紙過程最大的區別是什么?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啟示?
8.教師總結:溝通是雙向的,有效的溝通需要我們坦誠面對的。
(設計意圖:教師始終圍繞“溝通”主題拓展,通過說與做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感悟到溝通需要對話雙方坦然面對,溝通是雙向交流活動,也認識到影響溝通效果的因素,例如指令不明確,表達不清楚等問題,為下一步話題的探討做準備。) 三、話題探討 (一)、溝通的概念
溝通是信息的傳遞和交流過程。包括:大眾溝通:傳媒溝通 人際溝通:個體與個體間的溝通 (二)、溝通的結構
①信息源:具有信息并試圖溝通的個體
②信息:溝通者試圖傳達給他人的觀念和情感 ③通道:信息的載體
④信息接受者:溝通的另一方 ⑤反饋:交互過程
⑥障礙:信息不充分,沒有正確轉化為溝通信號,溝通方式不當,誤解,信息自然增強和衰減。
⑦背景:溝通發生的情境。 (三) 溝通的功能 ①獲取信息的手段
②思想交流與情感分享的工具
人教版選修學科《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第三節“學會溝通”
③滿足需求、維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工具 ④減少沖突、改善人際關系的主要途徑
⑤溝通能協調群體內行動,促進效率的提高與組織目標的實現 (四) 常見的人際溝通方式
① 肢體語言表達 ②口頭表達③書面表達
(學生可以從傾聽、微笑、眼神、儀態、穿著、音量等方面去談,教師引導如何進行運用語言溝通。)
(設計意圖:積累知識,明確溝通的概念、結構、功能及常見的溝通方式,在實踐中能綜合運用。)
四、自主交流 我的溝通
請寫出在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件”(開心或生氣)。 1.請簡要敘述事由。
2. 你采取了什么溝通行為?
3問題是否得到了解決?(是、否)如何解決的?
4.你認為還可以運用哪些溝通方式更好地解決?
5.教師總結:有效溝通的方式很多,而常見的語言溝通處理問題有以下幾種方式:
①指責,(不支持不接納) ②超理智(對話) ③逃避(冷戰)
④接受(支持、理解)
讓人感覺舒服的:第二種和第四種方式,容易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先診斷,再自我分析,學生在共同分析中,探討更好的與人有效溝通、從而解決問題的方法。) 五、典型案例研究
請看一段視頻《改變話語,改變生活》。 春天來到了巴黎,春風給巴黎抹上了一層新綠,圣馬丁大教堂附近游客如云。這時,一位雙目失明的老人手托黑氈帽坐在路旁,期待著游客的施舍。老人身旁立著一塊牌子,上面寫道:“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一出世就雙目失明……”可是游客卻無動于衷,老人等了半天,黑氈帽仍舊空空如也。
這時,一位游客走到老人身旁,飽含同情地說:“老人家,讓我來替您想想辦法吧。”不等老人回答,就動手把牌子上的話改成:
“春天來了,先生、太太們可以盡情享受這美妙的景色,可是我不能,因為我一出世就雙目失明……”
很快,黑氈帽里就盛滿了錢。
1、教師引導:請一位同學想一想,基本內容相同,表達不同,效果大不一樣,為什么?請運用課本“知識導引”部分內容進行分析。
(答題要點:改動前的文字,心中無對象,僅單方面訴說,未與他人溝通。改變后的文字,心中有對象,考慮到了具體的客觀環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感染人。其
人教版選修學科《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第三節“學會溝通”
他言之有理亦可)
2、你認為有效溝通的技巧有哪些? (引導學生總結) 3、教師總結:
溝通技巧:心中有對象;眼中有情境;口中有妙語(改變話語)。 改變話語之說的技巧:
①說,要坦誠:內容要具體。
例如:老媽:周五放學后直接回家,對吧? 兒子:回去你就知道了。(含義:我還想玩一會) 老媽心想:他答應了,還不好意思明說。(因為她想期望兒子早回家) ②說,要以“我”開頭,告訴對方你的需要,而不是指責對方做錯了什么。
例如:比較下面兩句話表達效果:
“在這件事上你管理有問題!” “我在這件事上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③說,要巧妙,注意措辭。
例如:比較分析下面兩句話表達效果
一位教徒在祈禱時犯了煙癮,就問神父:祈禱時可以抽煙嗎? 神父瞪了他一眼說:不可以。
另一位教徒在祈禱時也犯了煙癮,他問神父:抽煙時可以祈禱嗎? 神父贊賞地說:可以。
(設計意圖:通過改變話語,改變溝通效果的典型例子,讓學生明白有效溝通注意點,并進一步體會有效的語言溝通的方法和妙處。) 六.當堂檢測
比較下面兩句話的表達效果,說一說下哪句措辭更好,為什么? a.“地震過后,他們的辛勤工作挽救了一半人的生命”。 b. “地震過后,他們的無能使一半人喪命”。 (答案:A.正向思考問題。) 七.課堂總結
1.溝通的概念、結構、功能、分類 2.溝通的方式和方法 八.作業布置
1.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相關練習題
2.預習作業:有效溝通的前提是,先專注地聽,并把你聽到的總結、反饋給對方,然后再談你的看法。想想我們該如何傾聽,搜集相關資料,為下節課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學會溝通
心中有對象
眼中有情境 說,要坦誠:內容要具體。
口中有妙語 說,要以“我”開頭,說你的需要。 說,要巧妙,注意措辭。
人教版選修學科《文章寫作與修改》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和獨特性”第三節“學會溝通”
【教后反思】 一、反思教學內容
《學會溝通》出自人教版選修第一章“寫作的多樣性與獨特性”中的第三節,屬于高二下期選修課程。“學會溝通” 溝通是傳遞信息、交流思想、增進了解、彼此接納、發展友情、合作共事等最基本的方式;溝通也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學會溝通,不僅有利于高中生與同學、教師、家長進行有效的、愉快的溝通,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而且還能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進而對其寫作實踐也有很大的幫助。在教學設計時,本想著眼于學生的寫作進行教學設計,借助學習有效溝通的策略,寫好即興演講詞、慰問信、通知等實用類文體,但在調查學情之后,學生更傾向于進行口語溝通,想了解在其實際生活中如何與人更好地交流,化解矛盾,讓關系更和諧。為此,我的教學設計,重在從改變語言表達方式方面,掌握幾點運用語言進行溝通的有效策略。讓學生學會如何與人溝通。反思不足,這節課應立足于課標,最好將口語溝通與書面語溝通結合起來,讓課堂內容更豐富。 二、反思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分為以下八個環節:故事導入(激趣)——你說我做活動(體驗中了解有效溝通的重要性)——話題探討(從理論高度認識溝通的概念、結構、功能和方式等)——分享“我的溝通”(從學生生命體驗中總結有效溝通方法和常出現的問題)——典型案例分析(通過改變話語改變效果案例,分析有效溝通的注意點以及有效“說”的策略)———當堂檢測(鞏固)——課堂總結(強化)——作業布置(鞏固和預習)。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環環相扣,目的明確,但不足的地方是,由于為了節省課堂實踐,讓學生討論、感悟、展示的時間太少,教師講得還是偏多。從整個課堂完成情況來說,基本任務完成。不足之處在于,讓學生寫作、修改的時間太少了。比如最后幾個練習題,可以出示第一句話,讓學生去修改,看看還有沒有更好的表達,能改變溝通效果,最后再出示表達效果較好的第二句話。 三、反思教學效果
本節課內容活動設計豐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互動活動中體會到有效溝通的重要性,通過典型案例分析,也獲得了有效溝通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很多策略就是學生積極的生命體驗,把有益的經驗分享,從而總結和提煉,便是很好方法。
總之,此次教學活動是一次嘗試,如何通過活動實踐,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開發創新語文課堂。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探索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