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高亢的西北腔
所屬欄目:高中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亢的西北腔》專家點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亢的西北腔》專家點評
[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設計]
第一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帶著歌聲走進鄉土音樂文化——走進陳文明老師《高亢的西北腔》課堂
第二節 高亢的西北腔
昌平實驗中學 陳文明
第一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第一節 高亢的西北腔
昌平實驗中學 陳文明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民歌是一個民族音樂文化的母語,是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智慧結晶。作為21世紀的青少年,應該對祖國的民歌感興趣,對祖國的民族文化有感情,由此才能承擔起繼承、發揚光大民族音樂文化的重任。要通過我們高中的音樂教學,讓學生對我國的民歌從陌生到熟悉,從不感興趣到有感情,并能熱愛我們的民歌,這是高中音樂教師的責任。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學習內容: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第二單元“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中的第二節“高亢的西北腔”。在這一節中,安排了三首具有典型意義的西北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和《腳夫調》。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頗具影響的青海“河湟花兒”,是民歌“花兒”中的代表曲目。旋律高亢開闊,自由舒展。單樂段結構,由上、下兩個樂句組成。旋律由高面低,由低而高,回環往復,一唱三嘆,使高亢的氣勢和沉郁頓挫的情懷融為一體。
《刨洋芋》生動地表現了農民的勞動生活。歌詞用比興的手法,起興后進入主題。先敘事,再抒發收獲后的喜悅心情,是借景抒情的佳作。
《腳夫調》是陜北信天游代表曲目。歌曲上下句結構,旋律一起一伏,表現了腳夫們拋妻離子、背井離鄉,流落在外的寂寞、無奈、幽怨以及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低沉、壓抑、憤懣的心情,同時也表達了腳夫們對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
2.學生情況分析:
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學生對我國的民歌還很陌生,導致對民歌的關注程度很低,不感興趣,甚至是不喜歡。但學生剛剛進入高中,大多具有較強的求知欲望,對高中所設的學習科目充滿期望,這也正是引導他們學習高中音樂課程的有利條件。
3.教學方式與教學手段:指導識讀節奏、視唱民歌主題樂譜,在聽的過程中進行分析、交流,并作必要的講解。利用多媒體設備,制作成PPT演示課件,隨時展示文字說明、譜例、圖片及音樂音頻與視頻的播放。課前設計好本課學習的“課上作業表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隨時記寫相關內容,以便課上交流和課后的評價。
三、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初步了解民歌在音樂文化中的重要位置,提高對民歌的興趣,增進對民間歌曲的感情。
2.過程與方法:通過視聽、試唱、賞析幾首典型的西北民歌,感受、體驗西北民歌的地方風格,并初步了解民歌與創作的關系。
3.知識與技能:(1)學習并基本掌握 “XXXX 0 X X X· ”這三種節奏元素。(2)初步了解民歌的基本知識,認識“花兒”和“信天游”這兩種民歌體裁,認識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四、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賞析《刨洋芋》、《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夫調》三首西北民歌。
2.難點:對 0 X 和 X X· 兩種節奏音型的掌握。
五、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課前情境創設
上課之前打開PPT演示稿,屏幕第一頁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高原,背景音樂為陜北信天游《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并設定為循環播放。
[設計意圖] 學生一進教室就在無意之中進入了情境,也給學生增加了熟悉這節課音樂作品的機會。
(一)復習與檢測
1.將孔子的話填寫完整
興于( ),立于( ),成于( )。 ——- 孔子
2.聽音樂,回答樂曲名稱、作曲家、國籍和演奏形式。
(1)播放視頻琵琶協奏曲《草原小姐妹》主題
(2)播放音頻《第六(悲愴)交響曲》第四樂章主題
3.以談話的形式進行小結
[設計意圖]鞏固上節課學習內容的重要知識點。
(二)節奏與讀譜學習
1.復習上節課學習的五種節奏元素:X - X X X X XX XX X
擊拍讀節奏組合樂譜:
X X X | X X X | X XX XX X | X X X | X X X | X - ||
2.學習三個新的節奏元素:XXXX 0 X X X·
(1)從 X X 引出 0 X 休止節奏型 練習:0 X X XX |
(2)練習 X X· |
(3)組合:0 X X XX | X X· |
(4)與音高結合:0 X X XX | X X· |
0 6 321 |2 6· |
(5)練習 XXXX XX X | X - |
5556 32 1 | 2 - |
(6)用聽唱法視唱山西民歌《刨洋芋》曲譜。
[設計意圖]鞏固與學習8種節奏元素,并為視唱本課曲譜《刨洋芋》做好了鋪墊。
(三)賞析山西民歌《刨洋芋》
1.聽前提示:(1)歌曲唱的是什么內容?(2)是我國什么地區的歌曲?
2.播放音頻:山西民歌《刨洋芋》
3.以《刨洋芋》為話題,以談話的形式了解什么是民歌、什么是原生態民歌。
——民歌是勞動人民口頭創作,口頭流傳的歌曲。
4.出示課題:第二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第二節 高亢的西北腔
[設計意圖]以上內容實際是導入的環節,從節奏訓練、視唱樂譜引到歌曲《刨洋芋》,自然而然地說到了民歌的話題。
5.從地圖上明確“西北”地區包括我國山西、陜西、寧夏、甘肅和青海五個省、區。
6.演唱山西民歌《刨洋芋》
7.聽賞童聲齊唱和女聲合唱《刨洋芋》,交流歌曲的演唱形式。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不同形式的演唱,了解歌曲改編、創作與原生態民歌的關系。
(四)賞析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1.聽前提示:(1)說一說這首歌是在什么地方的唱的?(2)在唱什么?(3)這首歌有什么特點?
2.播放《上去高山望平川》音頻(朱仲祿演唱錄音)
3.讀歌詞。
4.試唱歌曲的第一句。
5.播放馬漢東演唱視頻《上去高山望平川》。
6.簡介“花兒”這一民歌體裁:“花兒”是我國惟一有八個民族均用漢語演唱的民歌種類,這八個民族是回族、漢族、撒拉族、土族、東鄉族、保安族、裕固族和藏族等。
(五)賞析陜北民歌《腳夫調》
1.播放《腳夫調》視頻。
2.簡說“信天游”。“信天游”是流行在陜西北部、寧夏、甘肅東部以及內蒙古西部的一種山歌。
(六)討論西北民歌的主要特征
西北民歌的特征:
旋律——高亢、悠長
節奏——自由,寬廣
這與西北人民在高原山川上演唱有著很大的關系。“花兒”和“信天游”在西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
(七)西北民歌對專業歌曲創作的影響
通過例舉人們耳熟能詳的“西北風”通俗歌曲,說明民歌是音樂家創作的源泉。
(八)總結民歌的文化價值
民歌是我們中國音樂文化賴以生存的土壤, 是中國音樂文化的根,是中國音樂文化的靈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世界優秀音樂文化中的絢麗瑰寶,也是人類精神文明的智慧結晶。
(九)作業:利用書后光盤,聽賞本課三首民歌。
音樂鑒賞第二節作業(2)
高一( )班 姓名 學號 成績
第二單元 腔調情韻-----多彩的民歌 第二節 高亢的西北腔 |
|
1 |
[復習檢測] 一、.將孔子的話填寫完整 興于( ),立于( ),成于( )。 ----- 孔子 二、聽音樂寫答案 1.曲名: 作曲家:① ② ③ 國籍:中國 2.曲名: 作曲家: 國籍: |
2 |
讀會下面這首節奏譜: 0 ╳ ╳╳╳|╳ ╳. |╳ ╳╳ ╳ ╳╳ ╳ | 0 ╳ ╳╳╳|╳ ╳. |╳╳╳╳ ╳╳╳ ╳ | |
3 |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河湟花兒”的代表曲目,在全國各地頗具影響,聲譽極高。 |
4 | -------“信天游,不斷頭,斷了頭,窮人就無法解憂愁。” |
5 |
[考試題]: 1.現在聽到的這首《刨洋芋》是( )民歌。 A青海 B陜西 C山西 D寧夏 2.現在聽到的這首歌叫(《上去高山望平川》),是流行于青海、甘肅、寧夏地區的歌種( )。 3.現在聽到的這首歌叫(《腳夫調》),是流行于( )地區的山歌,被稱為( )。 4.西北民歌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