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減數分裂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減數分裂》安徽省 - 合肥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減數分裂》教學設計
一、教材地位
“減數分裂”是細胞增殖知識的延續,其更重要的是遺傳學基本規律的細胞學基礎,深刻認識和理解減數分裂的過程、結果和意義是學好遺傳的關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學過有絲分裂內容,認識染色質、染色體、紡錘體等基本概念,減數分裂的許多過程與有絲分裂相似,學生有熟悉感。但減數分裂更為復雜一些,涉及了較多新的概念如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初級性母細胞等等,且發生兩次細胞分裂,要想厘清減數分裂過程已實屬不易,要深刻理解減數分裂的結果和意義更是難上加難。 三、教學目標
1. 闡述精子或卵細胞形成過程發生的減數分裂,并運用模型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 嘗試探究減數分裂過程中非同源染色體的行為,培養利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嘗試根據科學家實驗結果做出合理的假設。
4.認同有性生殖方式在自然選擇中比無性生殖方式占優勢。 四、教學重難點
1. 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2. 減數分裂的結果和意義。 五、教學環節
環節1:生物生殖方式的進化
教師指出生物最初的生殖活動是無性生殖,并引導學生說出一些無性生殖的實例,揭示無性生殖的特點:無性生殖后代與親代完全相同,這種生殖方式的有可能有什么不利之處?
生:這種生殖方式沒什么變異,如果生存環境適合便會繁衍下去,如果生存環境發生改變,不在適合這個物種生存,便會全軍覆沒、無一幸免。因為它們是按照同一套模板復制出來的,沒有差異。 在生物的進化過程中出現了另一種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師:有性生殖的優勢是什么?
生:有性生殖比無性生殖產生的與親代完全相同的后代更能適宜多變的生活環境。
師:因此生物區分為兩性,進行有性生殖,在自然選擇中更為有利。絕大多數高等生物(99.9%,包括動植物)都實行有性生殖,這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是生物進化的必然。 環節2:減數分裂
研究表明,無論是動物還是植物,進行有性生殖的物種親子代在染色體的形態、結構和數目上都能維持恒定。提問:(學生獨立思考回答) 1、有性生殖的生物如何實現親子代之間的染色體數目恒定? 2、在實現親子代之間染色體數目恒定的同時又如何形成多種變異? 生:①.先減數分裂再受精作用②.交叉互換、自由組合、受精作用 減數分裂染色體減半是實現親子代之間染色體數目穩定的前提,而減數分裂中形成多種多樣的配子又是子代產生多種變異的重要原因。
環節3:【小組合作】模擬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學生用剪紙模型模擬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
教師拋出問題:1、染色體有哪些特殊行為?有何意義?2、為何分開的是同源染色體?
學生思考回答:同源染色體分離進入不同的子細胞,保證每個配子中含有控制生物性狀的一整套遺傳信息。 環節4:【小組活動】探究非同源染色特的行為
材料:蝗蟲為二倍體的生物,雄蝗蟲2n=23,雌蝗蟲2n=24,由性染色數決定性別(雄X0,雌XX)。此外,笨蝗還有一對特殊的同源染色體大小不等。(教師用模型模擬染色體形態) 思考:1、選擇雄性還是雌性作為實驗對象?為什么? 2、如何探究非同源染色體是否自由組合?說說你的思路 學生思考,并進行小組討論,給出思路。
給出實驗證據:薩頓的師妹Carother統計了300多個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細胞,發現X染色體與那對大小相異的同源染色體的組合接近1:1。證明了非同源染色體是自由組合的! 師:這一現象有什么意義?
生:導致配子中染色體組合的多樣性,這對于生物多樣性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環節5:摩爾根實驗
教師呈現摩爾根的實驗,學生思考,對跟孟德爾相矛盾的實驗結果做出假設: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體單體的交叉互換。
師追問:這一現象有什么意義? 生:進一步增加了配子的多樣性! 環節6:總結減數分裂的結果和意義
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嘗試說出減數分裂的結果和意義: ①減數分裂結果是產生多種多樣的染色體數目減半的配子。 ②減數分裂不僅保證了生物世代間的染色體數目恒定和遺傳性狀的相對穩定,還為生物的變異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有利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進化。 六、教學反思
減數分裂的內容對學生學好遺傳基本規律至關重要,但往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分強調要熟記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甚至會花大把時間在記憶染色體的數目變化上,而忽略了減數分裂最核心的內容,即減數分裂產生多種多樣染色體減半的配子。要想深刻理解掌握這句概念并不容易,如學生通過背書知道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分開、配子中染色體數目減半,但是學生真的了解為什么同源染
色體分開嗎?這對生物有什么意義?又如同源染色體分開,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這識記起來并不難,但怎么樣才能讓學生深刻理解掌握,并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未知問題的探究能力呢?再如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發生交叉互換,能不能不是直接告訴學生有這么一個事實,而是在學生原有認知的基礎上,創造矛盾,讓學生去大膽的猜測假設,激發思維。
我們希望培養的是具有未來學習能力的學生,不是只會背書,把知識記得很牢固卻不會用的學生,所以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不僅僅是教知識,怎樣以知識為載體,發掘學生的潛能,激發思維,創造性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是目前教師最應該去探究的。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