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蘇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一節(jié)《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四川省南部中學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 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掌握同源染色體的基本概念;
(2)理解和掌握減數分裂的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特征; (3)簡述減數分裂的概念;
(4)嘗試建構減數分裂過程的物理模型。 2、過程與方法:
在模型建構教學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小組合作探究,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進行推衍與分析,并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進行修正和完善,在建構模型的同時達成知識生成,同時進行了科學思維和方法的訓練。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體驗學習過程中實踐、交流、討論、模型建構等認知過程,認同合作學習的必要性; (2)通過體驗科學思維與科學方法,形成一定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節(jié)課是生物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書(必修2)新課標第二章第一節(jié)。這部分內容不僅是第二章的重點內容,也是整本書的重點內容之一,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細胞學知識,有絲分裂知識等知識基礎上進行。通過學習,使學生全面認識細胞分裂的種類,實質和意義。另外減數分裂又是遺傳定律的細胞學基礎,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是學好遺傳和變異的關鍵。因此,本節(jié)課內容在知識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三、學情分析
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認知能力,觀察分析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及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但對于細胞中微觀世界的物質變化缺乏感性認識,仍難以理解,較難抓住本質。在內容上,學生已經學習了有絲分裂,掌握了有絲分裂的過程及結果。在此基礎上再通過老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對于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相關知識便能掌握。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同源染色體的概念以及減數分裂的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 (2)減數分裂的兩次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五、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學法,建構模型,多媒體輔助教學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2
創(chuàng)設
情境導入新課 進入新課之前,請大家和我一起來觀看一
段短片。(播放視頻短片)
該視頻內容幽默風趣的回答了我從哪里來的問題。請問同學們視頻中眾多的精子是怎么產生的呢?前面我們學習了有絲分裂,親代細胞通過有絲分裂可以產生子代細胞,若精子和卵細胞按有絲分裂方式產生的話,會有怎樣的結果?(引導學生以人為例進行分析)ppt展示過程。
通過過程分析,顯然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實際上,我們父母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我們自己也是46條染色體,那么,生物體是如何保證前后代染色體數目的恒定呢?ppt
展示過程。
啟發(fā)學生:那么,細胞以怎樣的分裂方式使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
提出另一種分裂方式:減數分裂。 總結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結果,并提出問題:怎樣才能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生殖細胞?
1、觀看短片 2、學生思考,回答問題:
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都為46,結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體數目為92,受精卵再通過有絲分裂和分化發(fā)育成個體,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則為92。
(發(fā)現不符合事實) 產生我的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為46,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數目都為23 。 (發(fā)現精子和卵細胞中染色體必須減少一半)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觀看視頻,利用視頻直觀、生動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
引出本
節(jié)課的教學
主題:減數分裂。 合作探究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
解決這個問題前,先了解一些資料(事實)。依次給出三則資料:
事實1:減數分裂是在有絲分裂的基礎上進化形成的,保留了有絲分裂染色體復制(核DNA復制)以及著絲點分裂的機制。
也就是說減數分裂過程中依然要發(fā)生染色體的復制和著絲點的分裂。
事實2:大多數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例如人的體細胞中有46條染色體,可以配成23對同源染色體,每一對同源染色體的大小形態(tài)相同。
對同源染色體做詳細講解,(出示一幅受精卵的形成簡圖,讓學生觀察受精卵中同源染色體的特征,得出同源染色體的概念)。
同源染色體是大小形態(tài)一般都相同,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的染色體。
事實3:減數分裂形成的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中的染色體形態(tài)大小各不相同,無同源染色體。
再次以受精卵的形成簡圖為例,讓學生觀察精子或者卵細胞中染色體具體構成?有什么特點?
學生閱讀資料并認真思考。
通過文字表述分析和實例圖掌握并理解同源染色體的概念。了解體細胞中染色體的組成情況。
思考并回答事實3引出的問題,觀察發(fā)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的特點。
同源染色體是本課題的關鍵點和切入點,在教學安排上,將同源染色體概念提前講述,為的是分散難點,為后面講述聯會和四分體奠定基礎。
通過三則資料為探究過程做好鋪墊。
三個問題層層遞進引導學生思
3
待三則資料全部分析清楚后,再次提出前面未解決的問題: 怎樣才能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生殖細胞?(分組合作探究)
ppt上展示染色體復制后的圖像和生殖細胞圖像(以兩對同源染色體為例),由學生探究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變化并回答以下三個問題:
1.要實現上述目的,細胞分裂幾次? 2.先均分同源染色體后分著絲點,還是先均分著絲點后分同源染色體?
3.若先分同源染色體后分著絲點,共均分了幾個著絲點,幾對同源染色體?
若先均分著絲點后分同源染色體,共均分了幾個著絲點,幾對同源染色體?
教師介紹實驗用具的使用并明確小組合作的任務。在學生建模過程中,教師參與學生的討論,了解他們的想法并對其進行積極的評價。
待學生活動結束,展示兩個分裂過程不同的小組模型,并請小組代表講解他們制作的分裂過程。教師適當輔助分析過程,并解決問題3。
兩種分裂過程都達到了我們想要的結果,到底哪個才是減數分裂的真實過程呢?下面我們對兩種不同的分裂方式進行分析:
假說1: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第一次同源染色體分離,第二次姐妹染色單體分離。 這種分裂方式共均分4個著絲點,2對同源染色體。
假說2: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分裂兩次。第一次姐妹染色單體分離,第二次同源染色體分離。 這種分裂方式共均分4個著絲點,4對同源染色體。
由于著絲點的分裂和同源染色體的分離都是耗能的過程,從節(jié)省能量,方便調控的角度考慮,減數第一次分裂均分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均分姐妹染色單體。所以剛才哪一組是正確的呢?
到此我們對如何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生殖細胞的問題就弄清楚了。(即減數分裂的過程就理清楚了)
現在我們再一起來看看減數分裂的全過程動態(tài)圖。(播放動態(tài)圖)
研究人員為了方便描述,對減數分裂過程
小組合作探究如何形成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生殖細胞,并試著制作減數分裂過程模型。
在探究減數分裂過程中,解決課件中的三個問題。確定了染色體經過復制,細胞只有分裂兩次才能達到目的,并制作分裂過程模型。 小組代表具體講解他們制作的減數分裂過程模型。
學生發(fā)現無論是先均分同源染色體還是先均分著絲點都會得到染色體數目減半的生殖細胞。
通過教師的講解分析,學生理解了為什么減數第一次分裂均分同源染色體,減數第二次分裂
均分姐妹染色單體。 判斷回答哪一組的正確。 觀看減數分裂全過程動態(tài)圖,對減數分裂過程染色體的行為變化更進一步的熟悉。 知道了減數分裂的幾個階段及其
考、分析、合理推測并構建減數分裂中染色體變
化的模型。
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體現了探究學習的自主性,培養(yǎng)
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對不同組構建的模型的分析過程中,通過生生質疑、師生質疑,對比分析、理解相關過程。教師點播在此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使學生理解:符合理論的猜想不一定是事實,必需要靠事實或實驗來實證,這也
是科學研究的必經過程,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科學、嚴謹的思維方式,使學生進一步領悟了科學。
動態(tài)圖
4
中的細胞進行了命名。復制前的細胞叫精原細胞,進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細胞稱為初級精母細胞,初級精母細胞分裂形成兩個次級精母細胞,次級精母細胞經過減數第二次分裂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要經過復雜的變形才成為精子。
細胞名稱。
的播放讓抽象的過程顯得更加直觀,使學生更容易理解。
歸納總結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得出減數分裂的概念: 由學生來填空。 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產生成熟生殖細胞的
過程中染色體復制__次,細胞連續(xù)分裂___次。
其中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目的:______________
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 結果:成熟的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生殖細胞的減少______ 。
對減數分裂概
念的理解并完成填
空。
學生通過動畫、幻燈片、學案,與老師共同梳理、總結減數分裂過程得出減數分裂概念。
課堂檢測 ppt出示5個練習題,檢測學生對減數分裂過程的掌握情況
回答課件中的五個練習題。
檢測學生對本節(jié)課
的內容掌握情況,也進一步鞏固本節(jié)課內容。
七、板書設計
減數分裂-精子的形成過程
一、同源染色體 二、減數分裂概念
特點:染色體復制1次 細胞分裂2次 結果:染色體數目減半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