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減數分裂,受精作用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2.1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課時)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二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2.1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課時)
2.1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第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章第1節內容。本節內容不僅是本模塊的重點內容,也是整個高中階段生物學的重點內容之一。其中精子的形成過程是重點也是難點,它是學生構建減數分裂概念的核心,承載著學生明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變化的異同,是理解第1章孟德爾遺傳規律的細胞學基礎。
本節內容是在前面學習了細胞、染色體、有絲分裂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入,同時也為后面要學習的遺傳規律以及生物遺傳、變異打好基礎, 故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具備了細胞結構、有絲分裂等知識,通過設疑和運用多媒體手段展示染色體的規律性變化,讓學生以探索者的身份觀察、分析、比較、歸納,使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體,發揮學生自己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在能力方面,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分析問題能力、推理能力、獲取信息能力及探究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模擬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2)舉例說明精子的形成過程。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讀圖、識圖、析圖和探究學習的能力。
(2)運用模型建構的方法,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的變化。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在建立減數分裂染色體變化的模型過程中,培養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1)減數分裂的概念。 (2)精子的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模擬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 五、教學策略
由于減數分裂是微觀、動態、連續變化的過程,給準確認知帶來了困難。因此,充分利用多媒體手段從教材的哺乳動物精子形成過程示意圖入手,結合模型構建活動,模擬精子形
成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變抽象為直觀。通過教師的設置問題串,引導學生自己探究精子的形成過程的有關知識,體會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不同,形成對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和行為變化的直觀印象,引導學生內化“減數分裂”中的諸多概念、主動構建起“減數分裂”過程的知識。體現“提高生物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的新課程理念。這樣既擺正了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的位置,又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教學效率,同時也體現了生物學“作為探究科學”的特點。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具:紅藍兩色的軟磁片,小磁鐵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提問】同學們,你是從哪里來的?
學了生物學,我們知道每個個體都是由受精卵發育來的,父親產生的精子和母親產生的卵細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通過個體發育形成新的個體,這種生殖方式稱為有性生殖。精子和卵細胞這種有性生殖細胞是怎么產生的?能否通過有絲分裂產生?回憶有絲分裂的特征。
【提問】假如精子和卵細胞都是通過有絲分裂形成的,那么,子女體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會發生變化嗎?
作出推理。
猜想在卵細胞和精子成熟的過程中,必然有一種特殊的過程使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減少一半,這種特殊的分裂方式即為減數分裂,那什么是減數分裂呢?引出新課:第一節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學意圖:引起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新知識的知識氛圍。 (二)動畫演示,共同探究 一、減數分裂
1.減數分裂的概念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16頁,找出減數分裂的概念和特點。 師生一起對減數分裂的對象、時期、特點、結果等進行歸納。 2.精子的形成過程 (1)場所
【提問】成群結隊的精子是如何形成的?
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教材人的睪丸的圖解,讓學生知道哺乳動物的精子是在睪丸的曲細精管中形成,睪丸中有原始的雄性生殖細胞——精原細胞。精原細胞通過有絲分裂產生更多的精原細胞,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精子。
(2)精子的形成過程 播放精子形成過程動畫。
指導學生觀察教材17頁精子形成過程的示意圖,讓學生獲取有關細胞名稱及數目變化、整個過程分裂次數等信息。
問題1:染色體何時復制?
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的間期,精原細胞略微增大,染色體進行復制,這時候精原細胞就成為初級精母細胞。
問題2:染色體數目何時減半?
引導學生分析每種細胞內的染色體數量,發現在初級精母細胞分裂成次級精母細胞時染色體數目減半,說明染色體數目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
多媒體出示減數分裂各時期圖片,引導學生歸納出減數第一次分裂各時期的特征。 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染色體模型在黑板上動態演示同源染色體的來源,引導學生學習同源染色體、聯會、四分體、交叉互換的概念。
思考:減數第一分裂結束,染色體數目減半的原因是什么?引導學生答出同源染色體分離。
問題3:次級精母細胞中的染色體怎樣變化,使產生的每個精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與之相同?
引導學生觀察減數第二次分裂各時期染色體的數目和行為,得出結論:每條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姐妹染色單體分開,分別移向細胞的兩極。
從染色體的行為來看,減數第二次分裂很像有絲分裂,但并非完全相同,請指出不同點。 多媒體出示精子形成過程總圖,師生共同歸納總結。
再次播放精子形成動畫,請學生根據動畫講述每個分裂時期的特點。
教學意圖:播放動畫,對精子形成有初步認識。設置問題串,引導學生探究精子形成過程,形成對染色體變化的正確認識,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減數分裂各個時期的圖片,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
(三)動手體驗,合作交流 【模型構建】
小組合作模擬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主要行為的變化,把結果展示在桌面上。 請一個小組代表到上面來展示,其他學生進行質疑、評價。 分析一個精原細胞產生4個兩種精子的原因。
哪些組和黑板上的結果一樣?有沒有不一樣的?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模型回答。請不同結果的小組,將其結果展示到黑板上。
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體分離的同時,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教學意圖:總結鞏固精子的形成過程,加強學生對減數分裂過程各時期細胞特點的理解。 模型建構,以形象、動態的形式展現了染色體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變化,并使概念易于理解。學生自己歸納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四)鞏固提高,作業布置
1. 1個精原細胞(含n對同源染色體)在減數分裂中形成的精子 個, 種; 如果發生交叉互換呢?
2. 1個父親在減數分裂中形成的精子 ? 個, ? 種;
布置課后作業:嘗試畫出精子形成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變化曲線。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