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東莞市,種群的特征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種群的特征》陳霞(附課件及設計)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東莞市高中生物優質課《種群的特征》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陳霞(附課件及設計)
課題名稱
——課題來源:人教版必修三《穩態與環境》
所屬單元章節:第4章種群和群落第1節 種群的特征
(第1課時——模擬實驗探究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教師姓名 | 陳霞 | 所在學校 | 東莞市第七高級中學 |
聯系電話 | QQ郵箱 |
課標要求 |
1. 嘗試和模仿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2. 理解和掌握知識,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 提高對生命系統與環境關系的認識,為學生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為形成生態意識和環境保護意識奠定基礎。 |
教材分析 |
1.知識主線:本節開始從宏觀水平認識生物,在認識和理解種群概念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種群的特征,對于種群最基本的數量特征著重于科學方法的學習。讓學生嘗試理解和模仿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本節課的教學圍繞讓學生掌握和模擬操作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兩種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以解決學校實際問題為線索,讓學生掌握兩種調查方法的同時體會到科學方法的實用性。 2.內容地位:本節是人教版必修三《穩態與環境》第4章種群和群落第1節的內容。從本章開始,學生將在群體水平上探討生命系統的組成、結構和發展變化規律。種群特征的學習是為種群數量變化打基礎。本節種群密度調查的方法是本章在科學方法教育上的側重點,對于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有很好的幫助。 |
學情分析 |
1.學生的起點狀況分析: 1.1知識基礎;教學對象是高二的學生,學生對密度的概念不陌生,要引導學生從生活實例構建概念。種群密度調查方法學生應該只知道逐個計數法,感性認識上知道可以通過估算的方法來調查種群密度,具體的操作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則需要通過學習去獲取。 1.2能力基礎;高二的學生已經具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具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問題及實際操作的能力,具有學習這節課的相關能力基礎。 1.3情感態度(學習態度);高二的學生經過一年多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具有一定愛校情感,渴望將已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為解決實際困難提供幫助。 2. 學生的潛在狀況分析: 2.1學習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狀況。 第一由于本校是C類生源,學生基礎較差,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可能較差,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不一定跟得上;第二,由于表達能力也較薄弱,可能會出現學生回答問題時出現詞不達意的情況。所以需要安排學生先提前進行預習,才能保證課堂能夠順利高效的進行。 2.2學習過程中可能發展的狀況。 由于本校生源的實際情況,創設情境問題時更應考慮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深刻的體會,引導學生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讓學生感受到學以致用。學生適宜先采用問題串引導法構建種群密度概念,拋出需要學生解決的問題,再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相互交流達到理解相應調查方法的操作流程,再通過模擬實驗操作讓學生從操作中掌握具體的調查方法。再讓學生通過對實驗記錄數據的分析,深刻理解估算法可能存在的誤差及如何做可以盡量避免誤差的產生。讓學生從實踐操作中內化知識并掌握方法。 |
教學重點、難點 |
教學重點:1、掌握種群密度的概念。 2、理解和認可種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種群特征。 3、嘗試模仿用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 教學難點:1、理解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的數學邏輯關系。 2、兩種估算法的誤差分析及如何操作可盡量減少誤差。 3、落實運用所學的科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及愛校的情感目標。 |
教學策略 |
在本節的教學中,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主要應用了拋錨式教學策略: 首先利用校園中的事情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解決調查學校草坪中雜草蒲公英種群密度的問題和解決調查魚塘中羅非魚的數量的問題,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及小組模擬實踐操作的協作學習,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學習,憑借自己的主動學習、生成學習及親身體壇,在討論、交流及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加深每個學生對兩種調查方法的理解。該方法可以使學生適應日常生活,學會獨立識別問題,提出問題,解決真實問題一個十分重要且有效的策略。 |
教學目標 |
1、認識和理解種群密度的概念。 2、理解估算在日常生活的中的使用。 3、模仿和掌握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的種群密度調查方法。 4、學會分析估算方法數據偏差的原因。 5、體會到所學科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6、通過讓學生幫助學校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愛校熱情。 |
教學環節 | 教學目的 | 教師行為 | 學生行為 |
(一)引入新課 |
1、激發愛校情感,導入課題 2、導入拔草圖片, 構建種群密度概念 3、導出現實生活中常用估算法解決實際問題,重視掌握一定的估算方法 4、學生自主學習樣方法的操作,并表達 5、解決樣方法要注意的問題 6、學生活動,模擬用樣方法調查草坪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7、記錄數據 8、誤差分析 9、得出調查結果 10、分析科學研究數據,對比結果,得出是否需要進行拔草 11、樣方法反饋練習 12、導入標志重捕法 13、分析如何做標記 14、學生自主學習標志重捕法 15、學生模擬操作標志重捕法 16、學生代表講解并演示標志重捕法 17、標志重捕法變式應用 18、反饋練習 19、反饋總結兩種方法適用的生物 |
展示校園美麗圖片 導入課題, 師:這節課通過學習兩種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可以讓同學更加有效科學地為校園建設貢獻力量。 展示學生拔草的圖片 問1:圖片中同學們在做什么? 問2:雜草不拔除有什么危害? 展示兩張密度不同的蒲公英照片 問:哪邊草坪上的蒲公英需要拔除 導出種群密度概念 將種群密度的概念用分數形式表示 展示一張蒲公英種群密度小的草坪照片 問:應該如何調查這塊草坪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展示另一張蒲公英種群密度大的草坪照片 問:這塊呢? 是否有同學愿意是數一下? 導出 直接計數法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時候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進行估算。 教師舉例現實生活中估算方法的應用。 例如:剛進行的月考我們是電腦閱卷,可是我又急著想知道自己班的成績,把答題卡拿出來全改又不夠時間,可以從班級中抽取一部分同學的答題卡進行批改就可以大概估算出班級的考試情況。 師:如何估算這塊草坪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展示蒲公英種群密度較大的草坪照片 導出第一種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樣方法 任務1:學生閱讀教材60-61頁 任務2:請學生代表復述如何用樣方法估算 該塊草坪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 教師提出樣方法調查需要注意的三個問題: 1、樣方大小的選擇 2、樣方數量 3、取樣方法 學生活動 給學生一塊紙質的模擬草坪,五角星代表蒲公英,讓學生用樣方法調查模擬草坪上蒲公英的種群密度。一個樣方框代表實際面積1平方米。 引導學生將調查后的結果記錄到黑板上的相應位置。(用語言引導學生盡快完成活動) 和學生一起找出數據偏高和偏低的兩組,請學生自己分析可能產生的誤差的原因。 從表格中得出該塊草坪的種群密度大概是15—17株/m2。 問: 1、這樣的種群密度是否需要拔除蒲公英 2、是否需要拔除誰說了算? 展示一份論文研究的表格 引導學生從表格中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并最終給出學校建議是否需要拔草? 反饋練習 利用樣方法估算學校蟛蜞菊的種群密度 展示學校魚塘及放養錦鯉的照片 師說:學校的魚塘一開始放養了5000條錦鯉,后來有老師放了一些羅非魚到池塘中,由于羅非魚的繁殖能力非常強,沒過多久,池塘中羅非魚的數量看起來比錦鯉的數量還多,校長當時很想知道池塘里到底有多少羅非魚。有沒有同學能幫校長解決這個問題? 師問:如何給池塘中的魚做標記? 問題1:將魚鰭剪掉可以嗎? 問題2:將魚處理成會發光的魚呢? 問題3:用染料將魚涂上顏色呢? 總結做標記要注意的事項。 介紹現在給動物常用的標記方法 師問:如何用標志重捕法調查池塘中羅非魚的數量呢? 任務1:閱讀教材62頁,理論上學習標志重捕法。 任務2:利用掌握的標志重捕法,用這種方法估算信封中,每組的每位同學都估算一次,然后進行數據的對比,試著分析產生誤差的原因,并提出減少誤差的方法。 任務3:學生代表到講臺上邊講解邊演示估算容器中黃豆的數量。 教師點撥:標志重捕法的本質就是利用第一次和第二次抓到每顆黃豆的概率近似相等。 標志重捕法的變式訓練 利用已有的20顆黑豆,如何估算容器中的黃豆數量 任務:請學生代表到講臺上演示操作 反饋練習,給出數據,估算學校老鼠的種群密度 給校長幫幫忙,解決學校的實際問題 給出具體要調查的對象,讓學生回答適用哪種調查方法 歸納樣方法和標志重捕法適用的生物 結語 |
學生欣賞圖片,激發學生愛校情感,引起學生回憶起在校園勞動的情景。 學生看著同學自己拔草的照片,集體回答雜草不拔除的危害。 學生回答右邊(密度大)的需要拔除 學生齊答 生答:數一下 學生大笑(認為直接數一下多少株不可行) 學生邊聽邊回應 學生回答 (一般都很難準確的答出調查方法的名字,看書不夠仔細) 學生自主閱讀教材,領悟樣方法的操作步驟。 學生代表自愿分享自己理論上掌握的樣方法的操作。 其他學生幫忙修正完善。 學生跟著老師的引導邊回答,大家一起解決和修正。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模擬調查活動。 學生到黑板記錄數據。 學生自己分析誤差產生的原因,加深理解取樣方法及樣方數量對估算方法誤差產生的影響。 學生回答并思考 1、有的覺得需要拔除有的覺得不需要拔除。 2、學生會覺得數據說了算。 學生認真研究表格數據 學生代表分析數據信息并嘗試著給出結論 其他同學可以幫忙修正補充 最終結合調查的數據給學校建議是否需要拔草。 學生算出相應結果齊答 生答:標志重捕法 生答問題1:不行,魚會死。 生答問題2:不行,太容易被捕殺。 生答問題3:不行,會掉色。 活動1:學生閱讀教材 活動2:學生利用標志重捕法估算信封中黃豆的數量 活動3:兩名學生代表上講臺邊講解邊演示操作 學生思考后兩名學生代表到講臺操作演示 學生完成練習后齊答 學生齊答 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