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種群的特征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節種群的特征_福建省 - 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1節種群的特征_福建省 - 漳州
第四章第1節 種群的特征
一、設計理念:
從本節課開始學生將在群體水平上探討生態系統的組成、結構和發展變化規律。本節課我著重的引導學生掌握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在設計時主要突出以下幾點原則:1.系統性原則,借鑒大學課題研究模式,利用高中知識初步解決大學課題研究,讓學生現在就接觸到課題研究的系統性,拓寬思路構建思維模型。2.各個擊破原則,在討論和參考已有資料的情況下,總結調查方法,合理套用進行同化吸收,這種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了其提取信息,思辨,進行合理應用的能力。3.生活化原則,任何科學研究最終都是服務于社會的,當學生已經掌握了大學課題的研究思路后,我將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將所學應用于生活,這也是任何科學研究的最終落腳點。整節課我主要采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任務驅動型的教學方式進行,力求通過多樣化的小組合作活動,模擬現實調查,培養學生的興趣和合作學習能力。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種群密度的概念 (2)說出調查種群密度常用的方法 2能力目標:
(1)嘗試掌握 “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步驟
(2)能夠提取信息,總結出“標志重捕法”調查種群密度的一般步驟并進行合理運用。 (3)通過小組間的合作討論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組織合作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嚴謹態度及勇于實踐的能力和意識。 三、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學生是理科重點班學生,他們思維活躍,抽象思維能力好,經過教師引導,能夠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學生在必修1生命系統的結構層次及必修2生物的進化部分對種群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本節課直接從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來探究,學生思維可以跟進,本節尤其注重科學研究方法的掌握,讓學生通過模擬實驗活動和布置實地調查種群密度的作業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重點難點: 1、 種群和種群密度的概念; 2、調查種群密度的方法。 五、教學方法:
1、 課內活動導學案貫穿全課、小組討論、嘗試誘思,采用講解與討論相結合的任務驅動型
教學方式進行。
2、 模擬實驗法:通過小組合作完成種群密度調查的實驗活動。 六、課前準備:
1、 學生準備:
(1) 完成預習課內活動導學案,了解課堂活動程序,并且在預習時獨立完成學生活
動二的內容,總結出疑難問題帶問題去上課。
(2) 課代表完成合作小組的分劃,并指定出各小組的負責人。 2、 教師準備:
(1) 備課及教案、課內活動導學案的準備。 七、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觀看圖片,提問圖片主人公是誰?引出孫悟空的形象是參考了秦嶺金絲猴的外貌。金絲猴體態優美,貌似金黃,是金絲猴物種中最漂亮的一個種群。什么叫種群?我們把一定自然區域內同種生物的全部個體叫種群。既然是全部個體,就應該包括了所有的幼猴和成年猴。
金絲猴一生以野果、樹葉、嫩枝芽為食,它們食性特殊,脫離了原本的環境就很難生存,因此果樹的數量直接影響了金絲猴種群的發展。現在假設在秦嶺周至自然保護區每100平方米,桃樹20棵,李樹8棵,櫻桃15棵,怎樣描述這些數量特征呢? 引出種群密度 【講授】講授新課
種群密度: 種群在單位面積或單位體積中的個體數量。展示計算公式并進行解釋。 現在有一個課題“調查秦嶺某區域內A果樹的種群密度和金絲猴的種群密度是否存在相關性 ”問題:調查區域應相同還是不同?調查的都有什么種群? 生回答:相同;調查種群有A果樹和秦嶺金絲猴種群 【講授】樣方法
展示圖片,假如有一區域的果樹,我們如何統計?步步引導,最終得出樣方法。 師生共同討論以下問題:
①何選取樣方?②樣方面積如何確定? ③樣方的數量是不是越多越好? 教師介紹兩種取樣方法:
五點取樣法: 在正方形或近于正方形的環境中,在對角線的交點和中點處各取一個樣方 等距取樣法:調查總體為長條形時,由抽樣比例決定樣方數量
【活動】學生活動一:模擬調查秦嶺周至自然保護區內A果樹的種群密度
第一項任務:全組同學利用蘑菇丁隨機在蘑菇丁插板上進行安裝,蘑菇丁代表A果樹種群,插板代表秦嶺某區域,小木棒和皮筋用來劃取樣方,請先選取取樣方法劃取樣方。 教師挑選兩組不同的取樣方法進行展示。并引導同學思考接下來如何調查種群密度的思路。師生共同探討計數時遇到的困難,教師講解計數原則:方框內+相鄰兩邊(左、上)及其夾角上的個體。
第二項任務:請計算出自然保護區的A果樹種群密度,將調查結果記錄到下表中,并同時完成相關問題。
學生運用計數原則計算模型中樣方中種群個數并記入下表,進行種群密度計算。
用樣方法模擬調查A果樹種群的密度
樣方 樣方面積m2
樣方內個體數
種群密度
1
2 3 4 5
注: 蘑菇丁插板面積比例1個孔距為1米
【過渡】設疑:樣方法適用范圍?
生總結樣方法適用范圍:__植物__的種群密度調查,昆蟲卵、蚜蟲和跳蝻的密度調查等(這些生物運動能力__弱__,活動范圍___小__)。 師:要調查秦嶺金絲猴的種群密度可以用樣方法嗎? 師:如何調查秦嶺金絲猴的種群密度呢? 學生回答:標志重捕法
【活動】學生活動二:根據案例總結標志重捕法的調查程序
案例:某生態學家欲調查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一藏羚羊種群數量,第一次給其中100只(M)藏羚羊耳朵戴上項圈,放回,一段時間后,待種群內個體混合均勻,隨機抽取其中80只(n)藏羚羊,發現戴有項圈的藏羚羊5只(m),在不考慮種群有出生和死亡,遷出和遷入的情況下,這位生態學家根據公式 M / N = m / n 估算出該藏羚羊種群數量N大約為1600只。 這部分作為預習提前讓同學們完成,上課時小組內討論答案,派代表回答以下四個問題。 (1)標志重捕法的調查程序應該是:
請根據給出的相關概念排序:①捕獲并標記部分個體:捕獲一部分個體進行標志后,再在原地將其放回,并記錄個體數量(M);②計算種群密度:利用公式M/N=m/n 計算出N,即為該種群數量估算數,再根據環境的面積可以進一步計算出其種群密度的估算數;③重捕,計數:一段時間后,再次捕獲一部分并記錄數量(n)及其中被標志的個體數(m);④確定調查對象
(2)請補充完整以下公式的文字敘述:
個體數(M) 重捕的標記個體數(m)
=
種群數量(N) 個體數(n)
(3)公式 M / N = m / n 成立的數學原理是:
(4)標志重捕法適用范圍:________的種群密度調查 (這些生物運動能力________,活動范圍________)。
生:1、2小題派學生上黑板貼自己小組總結好的答案,全班核對。3,4小題學生總結回答。師:3小題學生回答可能存在不容易理解,由老師舉例講解,解惑。
【活動】學生活動三:模擬調查秦嶺周至自然保護區內秦嶺金絲猴的種群密度
給的材料有:蘑菇丁(代表金絲猴) ,蘑菇丁盒子(代表調查區域) ,記號筆或者其他顏色蘑菇丁(任選一種做標記)
師提問:如何用記號筆做標記模擬標志重捕法過程? 如何用另一個顏色蘑菇丁做標記模擬標志重捕法?
生回答后,教師引導補充,再讓各組任選一種標記方法模擬調查秦嶺金絲猴的種群數量,并將本組答案填入下表。
用標志重捕法模擬調查秦嶺金絲猴的種群密度
分類 標記個體數M
重捕個體數n
重捕中標記個體
數m 總個體數N
全部
師:將各組計算的種群數量進行展示,并設疑為什么各組都和真實值存在誤差,尤其一些誤差較大的組,可能哪個環節出錯? 生:學生各抒己見回答。
【活動】學生活動四:小組討論:標志物對標志重捕法的影響 (分析以下情況計算的種群密度與實際種群密度的偏差) 1、標志物易脫落
2、標志物影響動物的活動導致其容易被捕捉 3、標志物過于醒目,容易被天敵發現
生:利用標志重捕法的公式進行討論,得出結果,再根據標志物對標志重捕法準確性的影響得出標志物應該具有的特點。
【課后任務】師:介紹加拿大一枝黃花,惡性雜草,被稱為生態殺手。在江浙泛濫成災,福建也遭到入侵,請全班同學們利用暑假時間調查漳州市郊野公園西溪親水公園示范段南岸加拿大一枝黃花的種群密度,可以將結果上報環保部門,為漳州市創辦“田園都市,生態之城”貢獻一份力量。
樣方 | 樣方面積m2 | 樣方內個體數 | 種群密度 |
1 | |||
2 | |||
3 | |||
4 | |||
5 |
分類 | 標記個體數M | 重捕個體數n | 重捕中標記個體數m | 總個體數N |
全部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