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隔離與物種的形成》山東省 - 淄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隔離與物種的形成》山東省 - 淄博
《隔離與物種的形成》教學設計
一、課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
1、解釋物種、隔離等相關概念; 2、闡明物種形成的過程;
3、分析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及三個基本環節。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例分析生殖隔離和地理隔離的區別與聯系。
2、通過探究“達爾文雀”的進化過程,闡明物種形成的過程。
3、通過對比“達爾文雀”和“四倍體西瓜”的形成,概況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和三個基本環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對“達爾文雀”的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和總結的思維能力,加強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
2、從科學家對地雀的持續性研究中,體會科學研究的嚴謹性和長期性,從而培養不斷探索、勇于創新的科學素養。
3、加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第7章第2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第二部分內容,是在從分子水平研究進化原因的基礎上,對生物進化的進一步研究,在生物進化理論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表示,本節內容對于學生理解生命的延續和發展,認識生物界及生物多樣性,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有重要意義。教學方面建議從生命進化觀的視角,分析人類活動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從而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和社會責任感。 三、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與生物進化基礎上學習的。學生已經掌握了生物進化的實質及基因頻率改變與生物進化的關系,這對建立物種形成過程的模型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學生在還學習了染色體變異和多倍體育種,對理解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奠定了基礎。 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學互動設計 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歡迎同學們來到生物課堂,感悟生命之美,我們先來欣賞一個短片。
剛才的視頻像我們展示了加拉帕戈斯群島各個小島之間截然不同的地理風貌以及生活在島上的13種地雀。
早在1835年,年輕的達爾文隨著“貝格爾號”來到加拉帕戈斯群島,發現了這13種地雀,并把他們制成標本帶回英國研究,最后將他們寫進了《物種起源》。后人為了紀念達爾文,就將這些地雀稱為“達爾文雀”。
這13種達爾文雀是如何形成的呢?這節課
觀看視頻,介紹加拉帕戈斯群島和“達爾文雀”,引導學生思考物種是如何產生的。
激發學習興趣,引出課題,并為后續探究“達爾文雀”的進化做好鋪墊。
我們就來探討一下《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主要內容的第二部分:隔離與物種的形成》。 (二)前知回顧,扎實基礎
首先,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第一部分學習的主要內容。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1. 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2. 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 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 是進化的實質。 只要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就意味著生物進化了,那么,進化了是否就意味著形成了新物種呢?我們就需要先知道什么是物種。
教師引導學生復習第一部分學習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 拋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進化與物種形成的關系。
回顧進化的相關知識,為物種的學習做鋪墊。
(三)層層遞進,剖析概念
1、物種的概念:能夠在自然狀態下相互交配,并且產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稱為一個物種,簡稱“種”。
實例:
(1)孔雀和巨嘴鳥是否同一物種? (2)馬和驢是否為同一物種?
2、生殖隔離:不同物種之間一般不能交配或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產生可育后代的現象叫生殖隔離
例子:
(1)兩個池塘的鯉魚是否同一物種嗎? (2)假想的情境:山谷中有一群老鼠快樂的生活著,有一天,山洪暴發,一條大河將他們分成了兩部分。 思考:
(1)被大河分開后的鼠群是一個種群還是兩個?
(2)幾千年后大河干涸了,兩個鼠群又會合到一起,發現彼此大不相同,他們還是一個物種嗎?
結論:物種形成的標志是生殖隔離。
3、地理隔離:(像這樣)同一種生物由于地理上的障礙而分成不同的種群,使種群間不能發生基因交換的現象,叫做地理隔離。
對比生殖隔離和地理隔離的概念,生殖隔離是發生在不同物種之間,地理隔離是發生在同一物種之間,二者都和物種的形成有關,那么它們起到了什么作用呢?
學生回答概念,說出關鍵詞。通過2個實例加深理解物種的概念,讓學生知道同一物種必須滿足兩個條件:相互交配、可育后代。只要其中一個不滿足就不是同一物種,引出生殖隔離。
學生回答概念,說出關鍵詞。通過鯉魚的例子理解生殖隔離和物種的關系,通過老鼠的例子讓學生去探究如何判斷是否同一物種,分析出物種形成的標志,并引出地理隔離。
學生回答概念,說出關鍵詞。對比兩個概念,引導學生思考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明確物種的概念,加深對物種概念的理解,并引出生殖隔離。
通過現實生活的實例理解生殖隔離,再通過假想的情境引導學生探究,學會判斷物種形成的方法。
通過概念的對比進行過渡,引入下一內容。
(四)小組合作,互動探究
1、達爾文雀的進化故事
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正確
通過對達爾
我們仍以“達爾文雀”為例來進行一個探究活動。在學案上,給出了“達爾文雀”進化過程中發生的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具有內在的邏輯聯系,但呈現給你的順序卻是混亂的。
活動要求:
(1)請仔細閱讀材料,按照正確的邏輯順序重排事件;
(2)將你的排序與小組內其他同學交流,達成一致意見;
(3)小組選派代表,用自己的語言為大家講述“達爾文雀”的進化故事,并說明排序理由;
(4)其他小組質疑、提問,組間探討交流。 過渡:通過剛才小組同學對“達爾文雀”進化故事的講述,我們已經認識到各個事件背后的原理,下面就請根據這些原理構建模型,總結物種形成的過程。
2、學生活動:構建模型,總結物種形成的過程。并投影展示。
過渡:剛才兩位同學構建的模型各有特點,這個模型可以有多種構建方法,我也給大家帶來了一個。
引導學生思考:圖中a、b、c、d分別代表什么?
排序。
小組派代表展示排序,講述故事,并說明理由,教師引導學生說出每個事件背后的原理。
A事件代表發生變異,B代表種群基因庫出現差異,C代表發生地理隔離,D代表出現環境差異,E代表發生生殖隔離、新物種形成,F代表自然選擇的作用,G是觀察總結,H是原始物種。
學生構建模型,投影展示模型并講述物種形成的過程。
教師展示一個標準模型,引導學生回答a、b、c、d代表的含義,加深對物種形成過程中各環節的理解。
文雀的進化故事進行排序,讓學生認識各個事件背后的原理以及進化過程中各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為總結物種形成的過程奠定基礎。
構建物種形成過程的解釋模型,認識各環節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3.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 過渡:“達爾文雀”的形成經過了長期的地理隔離才產生生殖隔離,物種的形成一定要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才能形成生殖隔離嗎?
實例介紹:無籽西瓜的培育過程
學生舉例,教師點撥,引導學生辨析出新物種是四倍體西瓜還是三倍體西瓜,并回顧四倍體西瓜的誘導方法、作用原理,得出結論:可以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總結出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
結合“達爾文雀”和四倍體西瓜的例子讓學生總結出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進而分析出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說明可以不經過地理隔離直接形成生殖隔離。 總結物種形成的兩種方式: (1)漸變式:經過長期的地理隔離產生生殖隔離。 (2)驟變式:不經過地理隔離產生生殖隔離。 不論地理隔離還是生殖隔離,在自然狀態下基因都不能自由交流,我們把它們統稱為隔離。 物種的形成是否必須經過隔離?得出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這就現代生物進化理論主要內容的第5點內容。 4、在學習了兩類物種形成過程的基礎上,總結出物種形成的三個環節,并說明它們分別起到的作用。 (1)突變和基因重組是生物進化的原材料; (2)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3)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引導學生思考物種的形成是否必須經過隔離?得出隔離是物種形成的必要條件。
學生嘗試從物種形成的過程中,總結出必須經過的三個環節。
使知識更系統,理論上升到更高層次。
(五)知識梳理,情感升華
1、對照概念圖,梳理本節課的知識。
2、反饋練習:
華南虎和東北虎是不是同一物種?
二者雖然經過了長期的地理隔離,產生兩位顯著的差異,但仍是同一物種。說明物種形成要
學生根據概念圖,回顧課堂內容,背誦記憶。
學生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引導學生認識物種形成的不易,意識到保護環境和保護野生動物的
梳理本節知識點,引導記憶。
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倡導保護野生動物。
經過漫長的時間,非常不容易。
然而,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態環境不斷遭到破壞,越來越多的物種已經滅絕和瀕臨滅絕,作為人類一員的我們,應該怎么做?
3、情感教育:
這里,跟大家分享一個短片。
相信此時同學們內心都五味雜陳,都有所感悟,有所反思。
4、課后作業:
班級準備開展一次以“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宣傳活動,請你為本次活動擬出一條宣傳標語(不超過20字)。 重要性。
播放宣傳片《野生動物版我曾有夢》。
完成課后作業。
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并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情懷。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