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中國古代,人物畫,磨課
所屬欄目:高中美術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美術《中國古代人物畫》磨課(北京八一學校張尊高)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美術《中國古代人物畫》磨課(北京八一學校張尊高)
《中國古代人物畫》磨課歷程
自2007年我擔任新課改高一年級美術鑒賞課開始,就一直在課堂教學實踐和反思中探索、了解和體會一節好課的真正含義。2007年9月我上了一節區級公開課《中國古代人物畫》,現在看來那節課其實是很不成熟的,但學校領導的高度關注和鼓勵,使我對研究高中美術鑒賞課充滿了熱情。該課不僅獲得過國家級和北京市級一等獎,而且多次在公開課、展示課和研究課中獲得好評。每一次都經歷了一些小的改動,其中艱辛使我真正感受到“為伊磨得人憔悴”,但反復磨課換來的是登上山頂后的那種心曠神怡,那是不經攀登的艱難所體會不到的淋漓酣暢。從一次次磨課經歷與一次次反思中我明白了磨教材是基礎、磨學生是關鍵的道理。我在不斷的磨課和公開課中錘煉課堂教學技巧,在長期的“摸爬滾打”中使課堂藝術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下面我就談談《中國古代人物畫》這節課的磨課歷程
《中國古代人物畫》這一講內容多,年代跨度大,在有限的課時內全面展開有一定難度,不可能面面俱到。設計時我在內容的側重點上進行了調整,選取了中國古代人物畫重要的代表作《韓熙載夜宴圖》作為切入點,以此幅畫作為重點賞析對象,目的是為了引帶出中國古代人物畫的三個重要的藝術特點,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我大學學習的專業是中國工筆人物畫,再加上我對中國古代優秀的人物畫作品非常感興趣,可以說對中國古代人物畫的歷史研究得很深,但要以怎樣的方式和方法介紹給學生呢?在《中國古代人物畫》這節課的研究上,我經歷了一個學期的鉆研,也聽取了各個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在整個磨課過程中歷經了無數苦惱、困惑,甚至是痛苦,但最后收獲到了許多的經驗和方法。我覺得美術學科的教學活動與其他學科相比優勢在于,學生沒有因考試分數而排名這一因素的心理影響,美術教師要抓住這一優勢,鉆研教材,思考合理的、邏輯性的教學設計,營造學生心理安全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那么在一節鑒賞課當中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呢?我覺得“有效的課堂引入”和“教學中提問的設計”是非常重要的。
“有效的課堂引入”
新課程高中美術鑒賞要求:“美術教學應注重創設情境教學”。良好的情境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學生主動、自覺地參與教學活動。有意識地調控和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努力開拓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路子,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課堂導入就是創設情境教學的關鍵,掌握高中美術鑒賞課堂導入的基本技巧,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鑒賞課的興趣,提高美術課堂情趣。
《中國古代人物畫》這課導入階段就經過了幾輪修改,要一開始就抓住學生,又簡潔明了,最后我用了中國畫史上的一個著名小故事故事《誤墨成蠅》來入導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國時期吳國的大畫家曹不興在作畫的時候不小心將一滴墨滴在畫上,由于無法清洗又來不及重畫,于是就著墨點畫了一只蒼蠅,由于過于逼真.以至于孫權誤以為是真的蒼蠅,這就是中國畫史上著名的典故”誤墨成蠅”。“誤墨成蠅”的典故說得是中國古代畫家高超的技藝,中國古代繪畫歷史悠久,風格獨特,從表現題材上大致可分為三大類:人物畫、山水畫和花鳥畫。其中以描繪人物活動為主的人物畫成熟最早,所以,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中國古代人物畫》。
“教學中提問的設計”
1.制造懸念,生成問題 :這幅作品的作者是誰?為什么是一份交給皇帝的答卷呢?
2.《韓熙載夜宴圖》這幅作品涉及了一些歷史背景和故事,教學中既要把有關的故事情節向學生作扼要的介紹,又不能以此代替對作品的藝術分析。教學中我選取了《國寶檔案》的一段視頻,學生在很短時間內獲取了關于這幅作品的大量信息,并且激起了他們進一步了解的好奇心。
3.作品的時代背景:設計有趣問題,通過回答,提高學生主動找尋答案的積極主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設計意圖】
1.學生通過帶著問題自主欣賞,教師以提出問題等形式啟發、引導,進行師生交流、互動、生成問題,學生主動建構品評古代人物畫。
2.通過賞析能自主判斷優秀的古代人物畫作品(自主建構并內化核心問題:一幅優秀的古代人物畫,不僅僅滿足于外形的肖似,而是更著重對人物性格及內心世界的揭示,即所謂“傳神”)解決教學重點,完成教學目標。
4.重點鑒賞《聽樂》
我選擇了本作品的第一部分“聽樂”作為重點鑒賞,設計了一些與他們生活經驗相聯系的問題,這樣的設問能讓學生感到不陌生、不遙遠,又由于學生不同的生活體驗,可引發他們不同的觀點。這些的問題是有層次感,由淺入深、由小漸大、由表及里,慢慢地悟出深刻的東西。
在賞析的過程中,配合有趣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演示及音樂,營造良好的欣賞情景和氛圍,引起學生的高度的關注,從而迅速地切入研究探討提升的主題。
【設計意圖】 通過啟發、引導、設問、追問、反問等方法,以賞識的心態,用激勵、喚醒、鼓舞的語言來進行師生互動,總結出中國古代人物畫藝術傳統之一:傳神。
5.《韓熙載夜宴圖》仿真品——設置情境,激發興趣。
通過實物展示,使學生直觀感受,提升課堂氣氛。
課下我精心準備了《韓熙載夜宴圖》仿真品,但在什么時候展示?也是經歷了幾次修改,最后選擇在中間這段,當學生已經大致了解了這幅作品并希望進一步研究的時候,我把這幅長達3米多的畫卷慢慢展開在他們面前,還是具有一定的震撼力的,很快就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濃厚的興趣和好奇心得到了進一步升華,使我們后面的鑒賞活動進行得非常順利。
學生情況和教學策略:
高一學生思維靈活,更加理性,有一定的歷史知識和文學素養,懂得對教師傳授的知識進行分析,辨別。他們喜歡主動思考問題,不喜歡教師照本宣科,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的思路。針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需要,主要采取啟發、提問、講授與討論的形式實施教學。這節課我主要通過設計能快速調動學生的興奮點的問題、 精美的畫面、仿真畫、音樂、視頻等等教學策略,全方位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感受、思考、分析、理解中國古代繪畫獨特的藝術傳統和表現技法與風格,同時感受中國古代繪畫和西方繪畫之間的差異,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探究和感受,學會以自己的觀點和方法并使用美術術語來描述、分析、解釋和評價中國古代人物畫。
事實證明,這節課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他們不僅學會了欣賞中國古代繪畫的一些基本方法,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美。課下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作品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研究,寫了很多有價值的賞析文章,對于中國傳統繪畫他們還有許多獨到的見解。其中王雨婷同學的《中國古代繪畫與現代動漫畫》比較有代表性,她寫到:“在思想境界上,每幅中國畫往往會表達一個很深刻的立意,并給人一種高雅安靜與莊重的感覺。通常,一幅畫還要配上題詞和章印,這使得畫中有詩詩中有畫,給人一種清靜高遠之感,很容易進入畫中所描繪的精神境界;動漫畫則更大眾化,表面化,畫面通常輕松明快,表意簡單直接,鮮艷的色彩與大膽的構圖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尤其吸引年輕人。只是動漫畫這種東西接受的快被遺忘的也快,并且不像中國畫那么禁得起琢磨。總之,這兩種畫產生于相距很遠的兩個時代,他們在各自的舞臺上演繹出不同的風采,當著自己那幕劇中的主角,只是臺下看戲的人不同罷了。”王雨婷同學很喜歡動漫畫,也很有藝術天賦和創造性,而在這之前,和現在大多數中學生一樣,她對中國傳統藝術是不太感興趣的,但通過這一講的學習,她課下主動研究了很多中國古代優秀的繪畫作品,寫了這篇很新穎的研究論文。
我想,通過一節美術鑒賞課,能讓學生改變一些觀念,從而逐漸形成熱愛本民族傳統藝術的習慣,并激起課下主動研究的興趣,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
磨課猶如蛹化為蝶一樣,只有經歷了在絲繭中堅持不懈地掙扎,完成質的嬗變才可能有振翅飛舞的一天。磨課是痛苦的,又是快樂的,痛并快樂著成長著,這就是磨課的感覺,一種幸福的感覺。我的每一節課都是在這種痛并快樂著成長著的磨課過程中得來的,希望和大家共勉!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