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紅星照耀中國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課-重慶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名著導讀《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課-重慶市璧山中學校
《紅星照耀中國》閱讀指導課教案
教學目標: 1、 通過解題、瀏覽目錄等方法了解整本書主要內容。 2、 通過教師閱讀分享交給學生專題研究的方法。
3、
通過學生選讀自己喜愛的篇章,初嘗閱讀的喜悅,激發閱讀興趣。
教學重點
閱讀分享交給方法。 淺嘗閱讀激發興趣。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熱:播放黑鴨子樂隊的歌曲《紅星閃閃》 二、導入:
1、視頻播放朗誦毛澤東的《七律·長征》
2、背景介紹。這是毛澤東在紅軍長征勝利結束時寫下的一首詩,全詩概述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艱難歷程,贊頌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可是在當時這支創造舉世無雙“軍事壯舉”的軍隊并不被世界所知。有人否認紅軍的存在,有人說他們只不過是幾千名饑餓的土匪罷了,他們的領導人只不過是為活命而盲目戰斗的無知的農民。直到有這樣一個人,沖破國民黨嚴密的新聞封鎖線,四個多月的實地考察,第一個向世界報道了紅軍長征的消息,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中國和中國工農紅軍以及許多紅軍領袖、紅軍將領的情況。高度贊揚中國革命青年們不可征服的精神、力量、欲望和熱情。并對大膽預測了中國革命的勝利,這個人就是埃德加·斯諾,這本書便是《紅星照耀中國》。
3、作者簡介。埃德加·斯諾,美國人,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陜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 三、該書評價及影響
人民網: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著作《紅星照耀中國》,真實記錄了上世紀30年代的中國革命、紅軍長征,近80年來幾近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報告文學作品。
重慶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評價:這本書從誕生之時,就激勵了一大批有志青年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紅色革命中,時至今日,書中所記載的人物和故事
任然閃爍著勇敢、自信、樂觀、奉獻的冠輝,激勵著千百萬讀者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積極投入到生活、工作、學習中去。
環球網:«紅星照耀中國»不僅在政治意義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功,而且在報告文學創作的藝術手法上也成為同類作品的典范。 四、閱讀指導 1、整本書閱讀方法
讀題目 ——讀序言——讀目錄——讀正文 2、讀題目,猜其內容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中國工農革命軍成立,其紅色軍旗上印有一枚嵌有鐮刀錘子的白色五角星,紅軍的帽子帶有一枚紅色的五角星。之后,紅星由紅軍擴展,逐漸成為共產黨的象征。 • 紅星照耀中國,即共產主義之光照耀中國。 3、讀序言,觀其大略
“序言”又名“前言”“引言”,可以在文的前面,也可以附后,主要說明作品書籍的創作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也可以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或者對其中有關問題的研究和闡發。閱讀序言,閱讀序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本書內容概要、寫作緣由和過程。 4、
讀目錄,抓其精要
猜讀這本書的寫作順序和寫作內容
作品是按照“探尋紅色中國”的時間順序來記錄見聞的。 5、 讀正文,探其究竟 6、
專題研究,分享交流。 關于毛澤東
(1)學生說毛澤東印象。
(2)教師分享毛澤東印象。
文章節選: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對偉人毛澤東的描述:他面容瘦削,個子高出一般中國人,雙目炯炯有神,鼻梁很高,給人的印象是一個非常精明的知識分子。
你覺得他的身上有一種天命的力量。這并不是什么曇花一現的東西,而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根本活力。你覺得這個人身上不論有什么異乎尋常的地方,都是產生于他對中國人民大眾,特別是農民——這些占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貧窮饑餓、受剝削、不識字,但又寬厚大度、勇敢無畏、如今還敢于造反的人們——的迫切要求做了綜合表達,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假如他們的這些要求以及推動他們前進的運動是可以復興中國的動力,那么,在這個極其富有歷史性的意義上,毛澤東也許可能成為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
毛澤東的伙食也同每個人一樣,但因為是湖南人,他有著南方人“愛辣”的癖好。他甚至用辣椒夾著饅頭吃。有一次吃晚飯的時候,我聽到他發揮愛吃辣的
人都是革命者的理論。他首先舉出他的本省湖南,就是因產生革命家出名的。他又列舉了西班牙、墨西哥、俄國和法國來證明他的說法,可是后來有人提出意大利人也是愛吃紅辣椒和大蒜出名的例子來反駁他,他又只得笑著認輸了。附帶說一句,“赤匪”中間流行的一首最有趣的歌曲叫《紅辣椒》。它唱的是辣椒對自己或者供人吃食沒有意義感到不滿,它嘲笑白菜、菠菜、青豆的渾渾噩噩,沒有骨氣的生活,終于領導了一場蔬菜的起義。
然而我非常懷疑,他是否能夠博得中國上層知識分子的敬仰,也許這并不完全因為他有非凡的頭腦,而是因為他有農民的個人習慣。巴萊托的中國門徒們也許要嫌他粗魯的吧。我記得有一天我和毛澤東談話的時候,看見他心不在焉地松下了褲帶,搜尋著什么寄生物……這又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率真、可愛、真實的毛澤東。
師小結:作者以一個美國人的說話方式描述了平凡外貌的毛澤東高度評價了他的偉大。另一方面,作者又把毛澤東的個人生活的許多片段和特征(不少是缺點)也寫了出來:
這種多層次的表現,讓書中毛澤東擺脫了單一的新聞報道與政治運動的符號意味,在歷史環境和生活細節中,將一個立體的真實的人呈現了出來,人物刻畫真實親近。
關于長征
文章節選:書中詳細記載了紅軍長征的經過、困難,書中寫到:長征的統計數據是觸目驚心的。幾乎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站,發生在路上某個地方,總共有十五個整體天用在打大決戰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兩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軍上,十八天用在夜間行軍上。剩下來的一百天——其中許多天打遭遇戰——有五十六天在四川西北,因此總長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行軍七十一華里。一支大軍和它的輜重(zīzhòng表示運輸部隊攜帶的軍械)要在一個地球上最險峻的地帶保持這樣的平均速度,可以說近乎奇跡。
紅軍的西北長征,無疑是一場戰略撤退,但不能說是潰退,因為紅軍終于到達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無損,其軍心士氣和堅強意志顯然一如往昔。這幫助他們把原來可能是軍心渙散的潰退變成一場精神抖擻的勝利進軍。在某種意義上,這次大規模的轉移是歷史上最盛大的武裝巡回宣傳。紅軍經過的省份有兩億多人民。在戰斗的間隙他們每占領一個城鎮,就召開群眾大會,舉行戲劇演出,重“征”富人,解放許多“奴隸”,宣傳“自由、平等、民主”,沒收賣國賊的財產,把他們的財產分配給窮人。 (1)學生先齊讀,然后說感受。
(2)師小結:在那樣一個新聞封鎖、白色恐怖的時代,一個外國人真實的向世界報道贊賞紅軍的長征,這是一種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這些見地在今天看來,是很有預見性的。重讀長征,會對我們的內心帶來極大的精神力量。 五、學生閱讀
1、生瀏覽子目錄閱讀感興趣部分,并勾畫。 2、自由朗誦分享。 六、 布置閱讀任務
課外閱讀《紅星照耀中國》,以3—5人為單位自組研究小組,在本書第一篇第一節“一些未獲解答的問題”中,選擇你們感興趣的一個問題,進行探究,
并且按照時間表,反饋探究結果。
具體安排:
1、小組選定所要研究的問題,分享在“重慶市中小學數字圖書館”《紅星照耀中國》一書下面,用時:3天
2、小組成員圍繞所提出問題,開展閱讀,用跟帖的方式,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用時:3周
3、小組成員收集所有跟帖,整理形成研究報告,做成PPT文件;(1周) • 4、各小組在課堂上展示研究報告(每組8分鐘展示時間)。
• 各小組推舉代表組成“蘇維埃委員會”。“蘇維埃委員會”根據現場研究匯報,評選出最佳研究小組。1節 課 七、 結束語:
世界由無數的謎團組成,斯諾用不停地行走與采訪解開了心中一個又一個謎團,現階段,請大家以讀書的形式不斷去發現吧!
發現歷史指引未來 發現天地尋找真知 發現眾生洞悉世界 發現自我完善自我
請生長在紅星照耀下的新中國的我們,在這本書中去發現未知的世界吧,除了讓人驚奇的事,讓人敬仰的人之外,還有關于精神與信仰的內容,閱讀要與思考同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