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昆明的雨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昆明的雨》安徽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昆明的雨》安徽省級優課
昆明的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作者筆下昆明雨的特點。
2.體會汪曾祺平淡自然的語言風格。
3.學習作者通過拾取生活中的瑣細事物表情達意的寫作手法。
過程與方法:通過多種朗讀方式來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作者對往昔的一種懷念之情。
【教學重點】
1.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了解作者筆下昆明雨的特點。
2.品味作品的內涵及作者的情感。
【教學難點】
1.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韻味十足的語言。
2. 品讀文本內在的韻味,感受作者獨特的情趣。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準備】 老師:
制作課件,制作微課。
學生:
1. 了解汪曾祺的生平。 2. 完成學習任務單。
教學過程
一、憶雨前之事
師:我國的云南省有一個美麗的城市,它四季如春被稱為“春城”,大家知道是
那一座城市嗎?學生回答:昆明。
1937年,日本侵華,平津淪陷,北大,清華,南開被迫南遷,組合一個大學,最后遷至云南昆明,改名“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39年汪曾祺考入西南聯大,在那里渡過他人生中重要的七年,遇見了恩師,完成了學業,結交了朋友。昆明的一山一水都令作者難以忘懷,在他73生日時,曾作詩一首表達對昆明的懷念“往事回思如細雨,舊書重讀似春潮。白發無情侵老境,青燈有味憶兒時。”今天我們就跟作者走進昆明,一起品味昆明的雨。
師:首先大家拿出你們的學習任務單,把完成預習檢測的第一題,拍照上傳。 二、識雨中之詞(預習檢測)
1.讀準字音,記準字形,給加點的字注音。
青頭菌(jùn) 鮮腴(yú) 籬笆(lí bɑ) 黃燜雞(mèn)
扳尖(bān) 熾紅(chì) 緬桂(miǎn) 綠釉(yòu) 密匝匝(zā) 師:第二題為重點詞語釋義,搶答。 2.記住重點詞語的詞義。
鮮腴:新鮮肥美。
孟夏:夏季的第一個月。
方比:比較、對比。
扳尖:一種鞋子式樣,呈船形,鞋頭尖小而上翹。
密匝匝:非常濃密的樣子。
三、觀雨中之景
師:汪曾祺的散文寫風俗,談文化,憶舊聞,述掌故,寄鄉情,花鳥魚蟲,瓜果食物,無所不涉。 給大家5分鐘的時間,自由朗讀課文,一起欣賞昆明的雨,看雨中寫了那些景物。 通過大家對課文的初步朗讀,請根據課文內容填空。之后和學生一起讀一讀。
我想念昆明的雨,
它明亮、豐滿、使人動情,
你看誰家門頭上倒掛一片濃綠的仙人掌,末端開出一朵金黃色的小花。
我想念昆明的雨,
雨后可以品嘗色如牛肝,滑,嫩,鮮,香的牛肝菌, 格調較高的青頭菌, 中吃不中看的干巴菌,
還有味美無比的雞樅、火炭梅。
我想念昆明的雨,
可以觀賞帶著雨珠的緬桂花, 雨中我可以“濁酒一杯天過午”, 盡情品味“木香花濕雨沉沉”的情味。
通過我們對文章的初步感知,我們可以看出汪曾祺想念的不僅是昆明的雨,還想念雨中的什么呢?(完成板書設計) 四、品雨中之味
師:1.讀汪老之文,文中有畫,品汪老之言,言中有味。找出文中你認為有趣味的地方加以旁批。
插入:微視頻《如何欣賞散文的語言》。(不放微視頻,提問學生關于微視頻的內容,從哪幾方面賞析散文的語言)
(以下問題屬于預設)
(1)青頭菌比牛肝菌略貴。這種菌子炒熟了也還是淺綠色的,格調比牛肝菌高。
【交流點撥】“格調”原指“人或藝術品的品格或風格”,此指炒熟后的青頭菌的誘人色澤,鮮香口味。
(2)可是下點功夫,把草莖松毛擇凈,撕成蟹腿肉粗細的絲,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會使你張目結舌:這東西這么好吃?!
【交流點撥】“張目結舌”原指“睜大眼睛說不出話”,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驚。
(3)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頂小花帽子,穿著扳尖的繡了滿幫花的鞋,坐在人家階石的一角,不時吆喚一聲:“賣楊梅——”,聲音嬌嬌的。她們的聲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氣更加柔和了。
【交流點撥】用“戴”“穿”“坐”“吆喚”一系列的動詞,對苗族女孩子進行了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和外貌描寫等,用賣花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發作者對昆明的喜愛,懷念之情。
(4)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嚴嚴的。
【交流點撥】“爬”“遮 ”等動詞,把木香擬人化,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主動形象地表現出 木香的茂盛,表達作者的喜愛,贊嘆之情。
(5)題目為“昆明的雨”,文章開篇為什么要描述給寧坤的畫呢?
【交流點撥】①畫中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現象與產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②為下文作鋪墊,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讀者,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6)課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 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這
兩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點撥】第3段從內容上看點明了文章的中心,表達了作者對昆明雨季的深切懷念的感情;從結構上看,這句獨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畫面介紹,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緣由的抒寫。第12段從內容上看深化主題,表達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從結構上看,照應前方第3段內容,收束全文,使結構更加完整。 (7)《昆明的雨》能對讀者產生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對“凡人小事”的審視,用“以小見大”的視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濃烈如火的情懷,結合本文,試分析課文是如何“以小見大”的。
【交流點撥】作者對昆明的愛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載體越小,越顯得愛得醇厚,仙人掌、青頭菌、牛肝菌等各類菌子,楊梅、緬桂花等作為承載感情的載體,都具有非凡的意義,它們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類,共同彰顯著汪老對昆明對生活的熱愛, 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們身邊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們, 然后攜來入文,遂成美文。
師:2.通過我們大家共同的賞析,看一看汪老的文章,對我們的寫作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學生概括:
平淡有味的語言;絢爛繽紛的色彩;妙趣橫生的標點;精巧得當的修
辭;融情于景的寫法。
師: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我們就以《昆明的雨》為例,寫一寫《校園的秋色》。
五、學,寫雨中之技 1小練筆:“校園秋色”
要求:調動多種感官,用比喻、擬人、聯想、想象等手法。
1、秋天的校園充滿詩情畫意。…… 2、秋天的校園讓人傷感。……
例文:秋天的校園充滿詩情畫意。樹葉變黃了,也變得調皮了,它們像一只只美麗的蝴蝶,在校園里翩翩起舞。從樹下經過的同學,會情不自禁地伸出手來,試圖拈住一片黃葉。有時,黃葉會停在同學的頭發上,好像一只美麗的發夾。樹葉兒又好像故意要與樹下掃地的同學嬉戲,明明是往前掃,它偏偏往后跑。剛剛掃干凈,不一會兒樹葉又落了一地。它可真調皮呀!我愛校園秋色。
例文:秋天的校園讓人傷感。樹葉兒全變黃了,不斷地飄落下來。校園道上滿是枯葉殘片,走在上面伴著吱吱的壓碎聲,使人心生涼意。一陣風吹過,地上的殘葉隨風飛舞,讓人心眼迷離。一會兒,校園里又飄起了霏霏細雨,我不禁打了一個寒戰。秋風蕭瑟,天涼了。
師:寫作小結:通過大家筆下的《校園的秋色》我們可以看出,大家的選材從小處著筆,如汪老一樣憐取眼前之景,選擇平凡之人,然后攜來入文,遂成美文。 送給大家一句話:何來瞠目大美景,不如憐取小清新。 2、布置作業:
以“秋色”為描寫對象,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500字以上,也可以選用以下題目:1.霜葉紅于二月花 2.秋實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