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昆明的雨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昆明的雨》河北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16《昆明的雨》河北省級優課
課題
《昆明的雨》
課型 自讀 課時 1
教 學 目 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自讀課文,把握情感線索,了解昆明的雨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品析語句,從內容、語言、結構等方面體會作者筆下的詩情畫意之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感受作者對昆明的獨特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生活態度。
2.引導學生善于在凡人小事中發現生活的溫暖與美好,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教學重點 通過品析語句,從內容、語言、結構等方面體會作者筆下的詩情畫意之美。
教學
難點
感受作者對昆明的獨特情感,深入理解作者的生活態度。
教法學法 1.引導點撥法 2.誦讀品味法
課前準備 1.預習課文,文,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作者、寫作背景及散文風格。 板 書 設 計
(板書設計見最后一頁)
2
教 學 過 程
教 師 活 動
學 生
活 動
一、創設情境,深情導入課文
有人說,雨是大海的女兒,是天使的眼淚。它自然也成為了文人墨客筆下的寵兒。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這是朱自清筆下連綿細密的江南春雨;“風過去了,只剩下直的雨道,扯天扯地地垂落,看不清一條條的,只是那么一片,一陣,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屋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這是老舍筆下來勢洶洶的北京暴雨。而昆明,這個四季如春的城市,它下起雨來又會是怎樣的呢?(投影:圖片)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昆明的雨》(板書:題目、作者)
二、檢查預習,讀準文中字詞
師:課前大家預習了課文,看看這些字詞能否讀準。 投影字詞:
辟邪(bì) 鮮腴(xiān yú) 擇凈(zhái) 密匝匝(zā) 菌子(jùn) 中看(zhōng) 熾紅(chì) 雞樅(zōng) 綠釉(yòu) 黃燜(mèn) 三、整體感知,把握情感線索
1.提問:
在預習的過程中,你讀出文中哪句話最能集中體現作者對昆明的雨的感情?——“我想念昆明的雨。”(投影) 2.過渡: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回?——兩回。可見,作者對昆明的雨想念之深。(板書:想念)
昆明的雨與別處的雨有何不同,讓作者如此念念不忘?
下面,我們就來細細品讀作者筆下富有詩情畫意的昆明的雨。
(投影下一環節)
四、細讀課文,品味詩情畫意 (一)初步了解昆明雨季的特點:
傾聽入課
一組大聲朗讀,糾正讀
音,全班齊讀。
找出句子,齊答 并讀出
感情
3
提問: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讀課文,找一找文中哪句話概括了昆明雨季的特點。——“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投影) (板書:明亮 豐滿 動情)
(二)細讀品味昆明雨季的詩情畫意: ★引導提問:
作者為什么說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豐滿的,使人動情的?選擇自己感觸最深的一個特點,結合具體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品一品其中的妙處。(投影) 1.內容上的詩情畫意: (1)明亮:
可從下雨的時長、人的感受、雨中植物的顏色等方面做解答。 (2)豐滿:
“草木的枝葉里……旺盛”。(5段)
“仙人掌多,且極肥大……倒掛著還能開花”。(6段) “雨季逛菜市場,隨時可以看到各種菌子。” (7段) “雨季的果子是楊梅。……” (8段) 雨季的花(9段:緬桂花;10段:木香) (分析不到位時可引導:寫這些跟雨有何關系?) ★小結過渡:
雨滋潤了這些花草樹木,這些花草樹木又滋潤了人的生活,讓生活 “明亮、豐滿”起來。作者用看似不經意的筆觸,勾勒(投影圖片)出一幅幅雨潤美景圖,展現了平實文字下的畫意美。
昆明的雨為什么會使人動情呢?作者寫了哪些富有情趣的人和事?選擇你喜歡的語句有感情地讀一讀,試著與作者產生共鳴。
(3)使人動情:
第7段:笑話中跳下火車去撿雞樅的人(更多讀出了撿雞樅人的悠
然)。對牛肝菌、干巴菌的美味的描寫(注意對標點符號的品析)。 ★小結過渡: 簡簡單單的標點,平平常常的詞語,在作者筆下煥發出了獨特魅力,字字可謂生花妙筆。
第8段: “賣楊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更加柔和了。”(寫出女孩的嬌美情態,襯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引導讀出感情:聲音延長,語調高低起伏,語氣輕柔,產生宛轉悠揚的效果。) ★小結過渡:
聽著同學們甜美的朗讀,老師仿佛置身于一幅充滿詩情畫意的生活畫卷中。文中還有使人動情的畫面嗎?
瀏覽課文找句子,師生交流,感情朗讀
自由品讀,思考 結合具體語句,談對每個特點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互相點
評、補充
交流分享閱讀
體會。
有感情地朗讀。
互相點
評、補充 指名朗讀,集體朗讀 第9段:送緬桂花的房東 ★ 提問:
這里,作者說“不是懷人,不是思鄉”,那是什么“使我的心軟軟的”?(是女房東的淳樸和善良)從哪些詞語看出?(送、擺、滿滿) ★小結過渡:
昆明的雨不僅滋潤了自然萬物,滋潤了美好的生活,更滋潤了人的心靈。這樣淳樸的民風(板書)和如此溫暖的人情(板書)怎能不使人
動情呢?
第10段:在一個積雨少住的早晨,作者和他要好的同學來到荷花池
邊小街上的小酒店喝小酒,一直喝到午后,談天、賞花。
★ 提問:
作者在這段結尾滿懷深情地說“四十年后,我還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讓作者“忘不了”呢?(引導讀結尾的詩) ★ 小結:
“那天的情味”是對寧靜、平和、愜意的生活(板書)的留戀、懷念,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那天的情味”是作者的昆明情結。 ★提問:
通過大家對課文的品析,我們還認為作者想念的僅僅是“昆明的雨”嗎? ——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風、人情和當年在那里的生活。
★小結:
作者對過往歲月中這些“凡人小事”的想念,正體現了他對人世間
寧靜生活的珍愛。
2.語言上的詩情畫意:(總結)
作者用質樸、恬淡的語言(投影),淺唱濃蘊的情感,抒寫了昆明雨季的景、物、人、事,(投影:內容)把讀者帶入昆明“詩情畫意”的生活中。
★過渡提問:
這篇文章不僅在內容、語言上體現了“詩情畫意”之美,結構上同
樣也有此特點,大家發現這一精巧之處了嗎? 3.結構上的詩情畫意:
第一段:由給寧坤的畫寫起,所畫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仙人掌、菌子,既能突出昆明多雨的特點,又可引出下文對“昆明的雨”具體描述。由畫入文,文脈相承,匠心獨運。
結尾:以詩結束,既韻味悠長,又與開頭的畫構成了結構上的詩情
畫意,構思精巧卻不著痕跡,大家風范可見一斑。
(三)總結內容、語言、結構上的詩情畫意。
思考交
流,有感情地朗讀
有感情地朗讀結尾的
詩
思考總結
回顧聆聽
思考、討論、總結
5
★過渡提問:
我們透過這篇課文充滿詩情畫意的文字,讀出了一個怎樣的作者呢?(投影下一環節)
五、走近作者,感悟生活真諦 1.說說作者是個怎樣的人
——熱愛生活、平靜豁達、和善親切、可親可敬…… 2.了解作者
(1)朗讀《人間草木》中的一段話(投影):
如果你來訪我,我不在,請和我門外的花坐一會兒,它們很溫暖,我注視它們很多很多日子了。它們開得不茂盛,想起來什么說什么,沒
有話說時,盡管長著碧葉。你說我在做夢嗎?人生如夢,我投入的卻是真情。世界先愛了我,我不能不愛它。 (2)補充介紹作者的遭遇:
這樣一個熱愛生活的人,生活卻給了他無數的苦難與挫折。 1958年,38歲的汪曾祺被打為右派,下放到我們張家口沙嶺子農科所勞動。后又奉命到設在沽源的馬鈴薯研究站畫馬鈴薯圖譜。這一時期,他的精神與生活都備受打擊,可他卻認為畫圖譜的日子是“神仙過的日子”,畫完一個整薯,還要切開來畫一個剖面,畫完了,“薯塊再無用處”,就隨手埋進牛糞火里,烤烤,吃掉。他還自豪地說:“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么多品種的馬鈴薯,全國蓋無二人。”
一個十足的樂天派!(投影照片) (3)小結啟示:
正是這種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人情世故的達觀與超脫,使他即使身處逆境,也能心境釋然,筆端永遠流淌著詩意與美好。
他讓我們明白:真正的詩情畫意,源于內心的寧靜與從容(投影)。 3.推薦閱讀:
課余時間,讓我們走進汪曾祺的散文集,在淡然有趣的文字中,相忘于時光,去體會一份喧囂世界里的寧靜與從容,去發現凡人小事中的真情與美好,描繪出真正詩情畫意的精彩人生! 談對作者的認識 齊讀、體
會
聆聽 感悟
評價
反 思 由于時間有限,課上只與部分學生進行了交流,對全體學生的了解還
不夠全面,關注還不夠到位。如何在課堂上每一個環節全面了解、反饋學
情是我是今后教學中積極探索的主題。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