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愚公移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山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初中語文部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22愚公移山-山東省優課
教師寄語:好習慣是成功的一半,學習好文言文主要靠積累,知識積累的好方法是自我整理。 22.《愚公移山》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積累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能夠疏通文意。 2.品讀課文,體會對比、襯托手法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3.悟讀課文,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學習愚公精神。 重點:積累重點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學習愚公精神 難點:體會對比、襯托手法對塑造人物的作用。 補充資料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凈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學著作的匯編。《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全書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則,如《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 2.文體鏈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課前預習
①自由朗熟課文三遍,注意讀準字音、讀好節奏。 ②根據注釋疏通文意,記錄疑難。 ③梳理重點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 ④初步感知故事內容。
教學活動設計
導入:(放歌曲《愚公移山》創設情境導入)
“聽起來是奇聞,講起來是笑談,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任憑那扁擔把脊背壓彎,任憑那腳板把木屐磨穿 面對著滿堂兒孫,了卻了心中祈愿。 面對著王屋與太行,憑著是一身肝膽, 望望頭上天外天,走走腳下一馬平川, 講起來不是那奇聞,談起來不是笑談。 無路難呀開路更難,所以后來人為你感嘆。……”
這是一個怎樣的奇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來感受其中的奧妙。首先我們來看一下補充資料: 1.列子和《列子》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鄭國人,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隱居鄭國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凈修道。主張循名責實,無為而治。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列子后學著作的匯編。《列子》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史上著名的典籍,是一部智慧之書,它能開啟人們心智,給人以啟示,給人以智慧。全書八篇,一百四十章,由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組成。其中寓言故事百余則,如《夸父逐日》《杞人憂天》等,篇篇珠玉,讀來妙趣橫生。 2.文體鏈接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種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達到勸誡、教育或諷刺目的。大量的寓言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保存下來,成為我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 再來看我們這節課的學習目標。(齊讀學習目標)
過渡語:上節課已經預習過,要求讀準字音,讀好節奏,下面我們就來檢查一下。 板塊一:預習展示我最棒。
1. 兩人一組互聽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好節奏,初步感受人物的語氣。 檢查學生讀課文,放音頻朗讀,感受人物語氣。
2. 四人一組討論預習的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及用法,并記錄疑難。 注意這些詞: 詞類活用
面山而居 面:名詞用作動詞,面朝。 帝感其誠 感:被……感動,被動用法。
畢力平險 險:形容詞活用為名詞,險峻的大山。
箕畚運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裝土石 文言虛詞
之:代詞,指代人、事、物;
動詞,去、往;
助詞,的;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補足音節;倒裝句的標志 而:連詞,表承接、表轉折、表并列表修飾 焉:兼詞,相當于“于之” “于此”
代詞,相當于“之”. 哪里
句末語氣詞,可譯為了、啊、呢.、也 板塊二、疏通文意知故事。 (一)通文意
1.借助注釋譯讀課文,圈出疑難,組內探討。 注意這些句子:(1)甚矣,汝之不惠!
(2)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3)投諸渤海之尾。
(4)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5)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翻譯譯課文。兩個學生一組互說翻譯。 (二)知故事
1.這則寓言敘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敘述了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 2.故事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對待移山的態度有什么不同? 家人:雜然相許 妻子:獻疑 遺男:助之 智叟:笑而止之
看主要人物的對話,讀出合適的語氣。
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讀出關切語氣)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余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讀出嘲諷語氣)
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讀出堅定語氣) 方法點撥:對比、襯托讓人物形象更突出。 板塊三、品析手法悟精神 (一)析手法
1.作者把歌頌的人物稱為“愚公”,把批判的人物稱為“智叟”,對此你有什么看法?
這是對比。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稱愚公是貶詞褒用,稱智叟帶有諷刺意味。
2.文中寫移山遇到的困難,結尾又寫到操蛇之神的“懼”和天帝的“感其誠”對表現人物有何作用?
寫山的高大,路程的遙遠,運土石的人數少,工具的簡陋,說明移山任務的艱巨,襯托了愚公的要移山的堅定決心和不凡的氣魄。
操蛇之神“懼”和天帝“感其誠”從側面襯托了愚公移山的決心,肯定了愚公的精神 。 (二)悟精神
3.愚公移山的成功說明了什么?(這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也說明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堅持不懈奮斗的道理。
4.愚公移山的精神是什么呢?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意義? 有遠大目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奮斗 當代的愚公:
“當代愚公”黃大發,一輩子修一條渠
黃大發的家鄉,位于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一個叫團結村的村子。在這里曾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如今,潺潺渠水,涓涓流過,潤澤了當地1200多人,使曾經閉塞的貧困村面貌一新。 “愚公支書”王光國 懸崖上鑿出路 絕境中闖坦途
“成為黨的十九大代表,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會繼續發揚不等不靠、艱苦奮斗的新愚公精神,讓家鄉越變越美,老百姓越來越富。”說起王光國,地處武陵山腹地的店子坪村村民,無人不豎起大拇指。
“要想富,先修路。” “5年修不完,就修10年。10年修不完,就修15年、20年。”面對村民的質疑,王光國堅定地說。
過渡語:可見,愚公精神已經很好的傳承下來,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 反思升華
1.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住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傻,為什么還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開山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對此,你怎么看?
學生自由談看法。
2.請用思維導圖整理本節課的收獲。(提示:可以從重點實詞、虛詞、句式、內容、手法、精神等方面整理)學生整理思維導圖,在班級展示。
結束語:讓我們繼承并發揚愚公精神,正視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做一個有遠大目標,不怕困難,堅持不懈,頑強奮斗的新時代中學生。我們用幾句對愚公的頒獎詞結束今天的課。
“你,是山腳下普通的百姓;
你,為了子孫和別人的方便而決心移山; 你,不懼怕山高路遠,不輕信別人的嘲笑,更
不相信不能戰勝自然;
你,象征著堅持不懈,矢志不渝的堅定精神,
這正是中華民族永久的傳承!
愚公,我們敬你!”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