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簡介:

視頻標簽: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所屬欄目: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初中生物人教版-巢湖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初中生物人教版-巢湖市第四中學
教材分析評論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五章的內容。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了解了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循環系統,知道營養物質經消化吸收后通過循環系統進入到組織細胞,在組織細胞的線粒體中與通過呼吸獲得的氧氣相結合,從而釋放能量為人體利用。人體的這一過程與工廠生產相類似,在消耗原料營養物質和氧氣的同時,也會產生廢物,這些廢物在人體的積累必將導致人體機能受損。故在消化、呼吸、循環系統之后安排了人體廢物排出相關知識,起到一個延伸和完善的作用。《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在本冊書中是一個教學的重點,也是一個難點,與前面所學知識聯系緊密,學好這節內容,有利于將前面所學的知識貫穿起來,并為以后學習《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奠定基礎。
2學情分析評論
七年級下學期的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求知欲高,好問好動,但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感性認識優于理性認識,自控能力較差,自主探究能力還不夠強,尤其是對構建知識網絡的能力比較弱。從學生的知識結構上看,他們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環的基礎知識,為學習本章內容做好了鋪墊。同時也知道了一些有關尿液的常識,但非常膚淺,如對腎的結構和功能,尿的形成對于他們來說也顯得抽象了很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有待提高,在學習時可以借助圖片、動畫演示和教師引導來幫助理解。
3教學設計思路評論
在教學過程中,先用幻燈片展示尿毒癥患者接受治療的圖片并提出相關問題,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導入新課。接著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結構到功能和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展開新課教學,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觀察與思考”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有關泌尿系統的組成、尿液的形成等基礎知識。尿液的形成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采用動畫演示、思考與討論、學以致用等活動進行突破。最后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的內容,聯系板書和課本圖片,用畫流程圖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整理。
4教學目標評論
⒈知識與技能:
⑴描述泌尿系統的組成及腎單位的結構;
⑵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過程;
⑶描述其他排泄途徑。
⒉過程與方法:
⑴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⑵能根據實驗數據進行初步的科學推測,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和根據實驗數據進行科學推測的能力。
⒊情感態度價值觀:
⑴通過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建立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⑵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意識,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5重點難點評論
教學重點:
⒈腎單位的結構;
⒉尿液的形成和排出的過程。
教學難點:
尿液的形成過程
6教學方法評論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7教學用具評論
多媒體課件
學活動
活動1【導入】引入新課評論
教師活動:
幻燈片展示:尿毒癥患者接受治療的圖片
提問:⒈圖片中的人患有什么病?
⒉關于尿毒癥,你了解多少?
⒊人體進行生命活動會產生哪些廢物?
學生活動:
仔細觀察圖片、聯系生活實際思考解決問題
活動2【活動】新課教學評論
一、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徑
教師活動:
引導學生自學課本P72的1、2自然段和P75-76的其他排泄途徑,明確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徑。
提問:排便屬于排泄嗎?
學生活動:
自主學習,說出排泄的概念及其途徑,在老師的引導下明確排泄和排遺的區別。引導:排泄和排遺的區別在于前者是通過血液循環系統排出了人體內的代謝廢物。
教師演示:汗腺的結構及汗液的排出
師生共同小結:人體可以通過呼吸、排汗、排尿等排泄方式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排便是通過肛門排出食物殘渣,屬于排遺。
過渡:人體通過泌尿系統排尿將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代謝廢物排出體外,是最主要的排泄方式。那么泌尿系統是如何組成的呢?
二、泌尿系統的組成
教師活動:
幻燈片展示:泌尿系統的組成
提問:⒈注意觀察標注的腎動脈和腎靜脈以及腎的顏色,根據你所學過的知識,推測一下血液是怎樣進出腎臟的?
⒉你認為尿液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什么關系?
⒊從功能上看,哪個器官是泌尿系統最重要的器官?
學生活動:
聯系前面所學知識,觀察泌尿系統組成,思考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師生共同小結:泌尿系統由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器官組成,尿的形成與血液循環有密切關系。
過渡:腎臟是泌尿系統最主要的器官,那么組成它的基本單位是什么呢?
教師活動:
幻燈片展示:腎臟的剖面圖和腎單位的結構圖
講解:組成腎臟的基本單位叫腎單位,每個腎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組成。腎小球是一個血管球,分別與入球小動脈和出球小動脈相連;腎小囊由腎小囊壁和腎小囊腔組成,形似漏斗,由腎小管盲端部分膨大形成;腎小管彎曲細長,外面包繞豐富的毛細血管。
提問:⒈腎單位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2.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變化?
學生活動:
觀察圖片,認識腎單位的結構。通過討論明確腎單位的結構特點以及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的變化
⒈腎單位的結構特點:腎小囊內壁和腎小管壁薄,在腎小球和腎小管周圍形成兩段毛細血管網。
2. 血液在流經腎單位的過程中會形成尿液。
三、尿的形成和排出
教師活動:
幻燈片展示:課本P74資料分析
提問:1.腎動脈中的血漿,腎小囊中的液體(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有何不同?
2.推測血漿和原尿在成分上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3.推測原尿和尿液在成分上產生差異的原因是什么?
巡視指導,適時評價、糾正。
學生活動:
分組討論問題,明確腎單位在尿的形成過程中的作用。
教師活動:
動畫演示:尿的形成和排出的動態過程
引導學生歸納:⒈尿的形成過程:
a.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對血液有過濾作用形成原尿。
b.腎小管對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無機鹽和大部分水有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⒉尿的排出:
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
提問:
1.人體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約180升,而排出的尿液僅約1.5升。這是為什么呢?有什么意義?
2.為什么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排尿是間斷的?
3.有些同學為了減少尿量,不愿多喝水,你認為這種做法對嗎?
4.排尿有什么意義?
學生活動:
觀看動畫在教師的引導下,歸納出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分組討論,體會腎單位結構和功能的統一,以及排尿的意義。
活動3【練習】學以致用評論
教師活動:
幻燈片展示:某人近來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醫生為他開了一張化驗單,要他檢查尿液,以下是檢查結果中的幾項指標。
紅細胞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
+ 30 1.0 2.0 0.05 9.0
提問:此人身體正常嗎?可能是腎的哪兒出了問題?
學生活動:
思考得出結論:不正常;尿液中出現紅細胞和蛋白質可能是腎小球發炎,出現葡萄糖可能是腎小管發生病變。
活動4【活動】課堂小結評論
對照板書,特別是對本節重點知識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過程引領學生用流程圖的方式歸納總結。
活動5【作業】布置作業評論
1、能力培養與測試P46課時作業
2、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腎炎、腎結石等與泌尿系統有關的疾病,你了解多少?借助網絡、書籍或是與專業人士咨詢等方式收集相關資料,了解相關致病機理和防治的方法。
活動6【活動】板書設計評論
活動7【活動】教學反思評論
由于學生對腎臟及腎單位的結構缺乏感性認識,尿液形成的生理過程也較為抽象,對此,學生需要想象和推測,因此學習本節內容有一定的難度。我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結構到功能和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展開教學,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通過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觀察與思考以及資料分析等活動,引導學生主動獲取了有關泌尿系統的組成、尿液的形成等基礎知識。尿液的形成過程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我采用了動畫演示、思考與討論、學以致用等活動進行了較好的突破。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對尿液的形成和排出過程的內容,聯系板書和課本圖片,用畫流程圖的方法,幫助學生學會歸納和整理。此外,在教學中,我還注意結合知識的教學,引導學生注意認識排尿的意義,關注泌尿系統的衛生保健,同時滲透了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相統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育。感到不足的地方是沒有在課前準備到豬的新鮮腎臟,下次要注意加強直觀教學。此外,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的充分交流過少,下次要更注意多從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方案,更好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
-----更多視頻請在本頁面頂部搜索欄輸入“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其中的單個詞或詞組,搜索以字數為3-6之間的關鍵詞為宜,切記!注意不要輸入“科目或年級等文字”。本視頻標題為“《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初中生物人教版-巢湖”,所屬分類為“初中生物優質課視頻”,如果喜歡或者認為本視頻“《人體內廢物的排出》初中生物人教版-巢湖”很給力,您可以一鍵點擊視頻下方的百度分享按鈕,以分享給更多的人觀看。優質課網 的成長和發展,離不開您的支持,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有問題請【點此聯系客服QQ:9832285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