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河北省初中歷史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中華民國的創建》保定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河北省初中歷史優質課公開課比賽視頻八年級《中華民國的創建》保定
《孫中山的中國夢——中華民國的創建》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實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認識辛亥革命對中國社會的影響。探討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原因。學會用口頭、書面等方式陳述歷史,提高表達與交流的能力。
2.通過探究中華民國建立后中國政治制度、社會生活的變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偉大意義,通過分析辛亥革命的勝利與失敗,訓練歷史思維能力。
3.通過學習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前后反專制的斗爭,體會中國民主革命的艱巨性和曲折性;能正確認識近代中國國情,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徹底勝利。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三課,本課共三個子目: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主要講述了中華民國的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三部分內容。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這標志著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的誕生。南京臨時政府建立之后頒布了《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肯定了資產階級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則。但很快辛亥革命的勝利成果被袁世凱竊取,中國從此開始了北洋政府統治時期。
《2022年歷史課程標準》要求:通過了解中華民國成立的史事,認識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及局限性。
三、學情分析
1、初二學生經過一年的歷史課程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歷史學科基礎和知識儲備,并達成了基本的學科學習素養。
2、經過本單元兩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了解了孫中山早期投身革命和辛亥革命的基本史實。但是,對于中華民國的創建,孫中山為實現共和努力奔走以及辛亥革命帶給中國社會的變化還知之甚少,對于孫中山為實現中國獨立和發展振興而嘔心瀝血的偉大精神并未形成深刻的認知。
3、需要通過學習和教師的引導,構建出歷史與現實之間的聯系,學習孫中山為實現偉大夢想而不斷努力的堅韌不拔,愈挫愈奮的精神,對比近代與當代追逐夢想的不同結局,達到堅定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深層次要求。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中華民國的建立;《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
【教學難點】
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意義。
五、教學過程(不能是課堂實錄)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設計意圖 |
【導入新課】 為什么每年的五一勞動節,十一國慶節,北京天安門廣場都會擺放孫中山先生的巨幅畫像?(展示圖片和習近平主席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節選) 【講授新課】 一.孫中山的獨立夢 1、出示《武昌起義和全國各省獨立形勢圖》結合課本,引導學生概括辛亥革命后的國內形勢。 2.展示各省代表在南京集會選舉孫中山為總統,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展示圖片:國旗的變化,紀年方式的轉變。
4.出示材料,依據材料提出問題:為實現民族獨立的夢想,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進行了哪些努力? 5.出示教材第47頁《材料研讀》,小組討論:根據材料,評價南京臨時政府的對外政策。(溫馨提示:一分為二) 二.孫中山的共和夢 1、出示圖片和文字資料,提出問題:現象的出現說明了什么問題? 2、出示時間軸,提出問題:袁世凱是如何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的? 3、①出示材料,思考探究:結合所給材料分析,孫中山該不該讓位于袁世凱? ②指出思考的方向,表述的方法(溫馨提示:按照“提出觀點—史論結合—總結觀點”三個環節展開論述)。③給出互評的標準。④組織學生回答和互評,及時給予評價和指導。⑤出示要點,指導歸納。 4、結合課本,提出問題:孫中山追求民主共和的夢想因為袁世凱的上臺而遭遇了挫折,為了維護來之不易的共和成果,又進行了哪些努力? 5、出示圖片《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提出問題:結合《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內容,概括其體現的原則頒布的目的。 6、適當解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 三、孫中山的實業夢 1、出示材料,提出問題:閱讀材料分析:孫中山的夢想是什么? 2、出示南京臨時政府頒布的對內措施,提出問題:結合表格和材料分析,為了實現實業夢,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采取的措施和成效。 【新課總結】 1、教師利用板書將本課進行梳理,用史實得出孫中山的中國夢即為:民族獨立和發展振興。 【情感升華】
(3)孫中山的“未竟之功”主要指什么? (4)教師闡述重大節日天安門廣場擺放孫中山先生巨幅畫像的原因
【課后作業】 基礎層:請大家根據本課所學知識,按照“心懷夢想——為之努力——精神品質”這樣的結構形式,對孫中山的革命活動進行總結。 拓展提升層:假如你是申報的一位記者,請做一次穿越時空的調查:辛亥革命后的人們生活方式,風俗習慣的改變(發型,服飾,飲食等),撰寫一篇調查報告。 |
學生看圖片和史料思考回答,孫中山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更是偉大的愛國者。 思考后回答: 1.南方各省紛紛獨立 2.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需要建立統一的政權。 了解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的建立,感知中華民國建立順應了當時民眾和社會發展的要求。 知道民國紀年取代清帝的年號,了解辛亥革命轉變了人民的帝王觀念。 學生結合材料思考回答: 實現國家和民族的獨立 力求與他國建立開放平等的對外關系,和平共處 頒布對外政策“凡革命以前所有滿清政府與各國締結之條約,民國均認有效,至于條約期滿而止。” 思考、小組分析、討論后得出:南京臨時政府對外推行與友邦“益求輯睦”的外交政策,想通過承認外國在華的一切特權,保證帝國主義在華利益,來尋求帝國主義的支持和承認,這暴露出其軟弱和妥協的一面。但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爭取各國外交上的承認,創造和平的外部環境是新生政權要面臨的重要問題。南京臨時政府的“和平主義”外交是在險惡的國際環境和紛亂的國內政治條件下的無奈之舉。 學生思考后得出: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勝利果實 結合課本,了解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完成時間軸 提前查閱資料,做好準備。 課堂參與,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觀點 學生傾聽,并消化吸收相關知識點。 學生間互評 閱讀課本,得出結論: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閱讀教材,從國家性質、國民權利、政治制度三個方面回答。 學生閱讀材料和圖片,分析歸納臨時約法是為限制袁世凱。 學生閱讀和分析材料得出:發展實業。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后回答:鼓勵發展實業。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結合材料和所學,思考作答。 感悟歷史事實,靜心思考,觀看視頻,情感升華。 |
通過展示圖片和文字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培養學生時空觀念,家國情懷。 閱讀課本,結合圖片展示分析,了解武昌起義后全國革命形勢的一片大好,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核心素養。 圖片資料展示,結合課本,幫助學生掌握中華民國建立的基本史實,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 通過閱讀分析材料,并從不同角度引導學生分析其政策反應的問題,掌握“論從史出,史論結合”的歷史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獲取關鍵詞,從材料中歸納總結關鍵信息的能力。 學生分組討論,研讀史料,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提高學生表達觀點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解釋、唯物史觀的核心素養。 通過分析了解孫中山在近代中國,追求民族獨立夢想過程中的無奈,感受其奮斗的艱辛。培養家國情懷 通過閱讀文字和圖片材料,基本感知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的嚴峻局勢,為孫中山讓位袁世凱做鋪墊,同時培養學生抓關鍵詞,提取有效歷史信息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引領相結合,梳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的過程,培養學生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時空觀念的基本史學素養。 課堂微辯論會,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的熱情,推動學習方式的變革。 通過微辯論,加深對孫中山讓位于袁世凱的理解,培養學生思辨能力和家國情懷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學生的互評與師評相結合,推動課堂評價方式的變革,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歸納總結的能力。 圖片和文字史料展示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通過教師的講解和適當的引導,突破本課的重點——《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的歷史意義,發揮教師的引領作用。 文字史料展示分析,培養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總結問題能力,培養學生史料實證的核心素養。 再次加深學生對本課重點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歸納總結能力,構建思維導圖。 將本單元知識進行整體構建,體現單元教學思想。 挖掘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品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家國情懷。 課堂首尾呼應。 聯系實際,通過教師的引領,視頻資料的賞析,感受盛世成就如先生所愿,樹立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崇高理想信念,進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 落實雙減要求,鞏固新知,為后續學習辛亥革命后社會生活的變化做好鋪墊,體現大單元教學的思想和理念,培養學生的基本史學素養。 |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