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內戰爆發
所屬欄目:初中歷史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3課 內戰爆發》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人教版初中歷史八年級上冊《第23課 內戰爆發》廣東省優課
《第23課 內戰爆發》教學設計
一、 課標要求
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
二、教材分析
本單元題目為“解放戰爭”,雖戰役比較多,但“戰爭”不是關鍵詞,軍事謀略也不是教學重點,“人民”才是教學的落腳點。國共雙方軍事較量的背后,實則政治較量、經濟較量,歸根到底是民心的較量。因此,“為什么國民黨會失敗,為什么共產黨最終贏得勝利”是本單元的中心。重慶談判中,中共中央“和平、民主、團結”三大口號的提出以及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努力,贏得了全國民眾對中共的認可,但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悍然挑起內戰,違背了人民的意愿,所以國民黨最終失敗。
三、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經對歷史知識有一定的儲備,也具備初步的史料分析能力和歷史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適當使用歷史史料、歷史圖片配以層次遞進的問題進行教學,進一步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的思維。同時結合地圖和時間軸,幫助學生形成歷史的時空觀。以史為鑒,結合時事,反思歷史,有利于培養家國情懷。
四、學習目標
1.知道重慶談判的史實,了解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本質,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努力的經過。
2.知道國民黨為了獨裁蓄意挑起內戰和中共轉戰陜北的史實,理解民心向背、戰略戰術、軍隊士氣等因素都會影響戰爭的結局,掌握只有順應人民意愿和歷史發展趨勢才會被歷史所選擇的道理。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重慶談判的目的和結果。
難點:明白只有順應人民愿望和歷史發展趨勢才會被歷史所選擇。 六、教學方法:電子書包教學 七、教學過程 (一)人民的期盼
情景導入:播放南京大屠殺公祭日圖片,感受戰爭的傷害,銘記歷史,悼念同胞。 聆聽日本裕仁天皇宣讀《終戰詔書》的聲音,如果你是戰后中國民眾的一員,你最渴望什么?(和平)
設計意圖:通過介紹國家公祭日,創設情境引入話題,通過聆聽聲音,感受二戰戰爭帶來的危害,理解和平是民眾的期盼。
(二)國民黨的陰謀
過渡:1945年9月3日蔣介石又一次成為美國刊物《時代》的封面,蔣介石的一生曾經十次成為《時代》的封面人物,這是第八次。封面的底部有這樣一段話:“After eight years of war,the challenges of peace”為什么這樣說?(挑起內戰)有話為證, 1945年國民黨六大蔣介石說:“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滅共產黨,剿匪乃是我們革命成敗與國家安危之所關,而且亦是大家各人生死禍福之所系。”(說明國民黨既定了內戰政策)
然而,我們再聽,這又是什么聲音?(電報聲)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發三次電報。(齊讀)“倭寇投降,世界永保和平局面,可其實現,舉凡國際國內各種重要問題,亟待解決,特請先生克日惠臨陪都,共同商討,事關國家大計,幸勿吝駕,臨電不勝迫切懸盼之至。蔣中正末寒 1945年8月24日”他給誰電報?他究竟意欲何為?(假和談真備戰)
設計意圖:通過思考電報背后的陰謀,認清國民黨假和談真內戰的本質。 (三)中共的抉擇
既然知道是陰謀,如果你是中共的一員,你會建議身處延安的毛澤東深入重慶談判嗎?為什么?(展示投票結果并談談個人看法)
展示毛澤東親筆書寫的電報,為什么毛澤東明知是陰謀還提而走險?(可見中共領導人為了民族大義勇敢擔當)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思辨毛澤東是否應該去重慶,理解中共為了民族大義不顧個人安危的崇高精神。
(四)重慶之談判
1945年8月28日,18年沒有來過大城市的毛澤東在國民黨代表張治中、美國大使赫爾利、中共代表周恩來和王若飛的陪同下登上了飛往重慶的飛機。對于毛澤東的到來,重慶《大公報》評價為“中國的一件大喜事”,為什么?(見到和平曙光)
如果你是重慶的一名記者,請你報道重慶談判的概況。時間?地點?代表?結果? 我們把目光轉移到重慶談判現場,從會談記錄,你看到什么?中共為什么要一再讓步?(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努力)
經過43天的談判,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它帶給了民眾什么信息?(雙方同意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但在軍令統一和政令統一上等方面還存在分歧,1946年1月重慶政協會議對此進行
3
了討論,重申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方針。可見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的已經成為全國人民的共識,誰違反誰失信于民。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重慶談判的過程,幫助學生明白中共為了實現和平民主不惜讓步,不斷努力。
(五)國民黨的背叛
然而,大家看看蔣介石寫給閻錫山的信,時間什么時候?信中還附上什么?“匪”指什么人?可見蔣介石的既定政策是什么?
與此同時,一場被盟軍中國戰區總司令魏德邁譽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空中軍隊調動”正密鑼緊鼓進行。哪個國家在幫助國民黨調動軍隊?為什么幫?
歷史的一頁翻開。內戰爆發的標志是什么?戰況怎么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戰況?大家帶著這三個問題認真觀看數字故事《國共內戰爆發及轉戰陜北》。
分享討論區的觀點。
設計意圖:通過分析戰況出現的原因,明白民心向背、戰略戰術、軍隊士氣是影響戰爭結果的因素。
(六)總結提升
共產黨:赴重慶談判,為爭取民主和平統一努力。內戰初期,通過運動戰術先后粉碎敵人的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從弱變強,扭轉戰局。
國民黨:假和平,真備戰,為了獨裁蓄意挑起內戰,但從強變弱,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均遭到人民解放軍的粉碎。
回顧國共兩黨1945-1947年的發展歷程,影響兩黨不同發展結局的因素是什么?(民心)由此不難看出,戰爭,表面上是軍事力量的較量,實際上是民心的較量,政治力量的較量。
設計意圖:通過時間軸回顧歷史事件,形成時間觀念;通過思考國共兩黨的不同發展變化,明白只有順應人民的意愿和歷史的趨勢才會被歷史選擇的道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