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司馬光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統編版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江蘇省 - 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
統編版三年級上冊《24司馬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詞,會寫“司、庭、登、跌、眾、棄、持”。 2.跟著老師朗讀課文,并注意恰當的停頓。能背誦課文。
3.初步掌握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4.體會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機智冷靜,助人為樂。
【教學重點】正確地朗誦文言文;初步掌握學習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司馬光的美好品質:機智冷靜,助人為樂。 【教學課時】1課時
【預習作業】1.試著讀一讀。2.采有多種方法,理解文章的意思。3.自學書后的生字。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板貼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來認識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司馬光。(生齊讀課題) 師:你們知道他姓什么嗎?(學生回答) 出示一年級時學的《姓氏歌》截圖。
預設評價一:你真棒!“司馬”和咱們在《姓氏歌》里學到的“東方”、“諸葛”一樣,都是復姓。
預設評價二:(在“司馬”下劃橫線)“司馬”和咱們在《姓氏歌》里學到的“東方”、“諸葛”一樣,都是復姓。
2.師:(出示課文)這篇課文,和我們平時所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說,師相機評價。
師相機引導:有的一個字,可以表示出比較多的意思。或字的意思比較難懂,和我們現在的語言不一樣。 師評價:是的,這就是古人寫文章時用的語言,像用這樣的語言寫成的文章,我們就稱它為文言文(板貼),俗稱:古文。 二、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停頓。
過渡:這樣的小古文,怎樣才能讀好它呢? 跟著老師一起來讀一讀吧。我讀一句,你們跟著來讀一句,注意老師的停頓的位置。 (師范讀,重點讀出句中停頓。) 2. (出示有停頓符號的課文)
2
下面,請大家學著剛才的樣子,自己也來讀一讀這篇課文吧,注意停頓的位置。(生自由讀)
請兩位同學來讀。 師評價停頓的位置。
提醒兩個后鼻音的字字音:甕、迸。
(師指著屏幕)來,咱們一起來把這篇課文讀一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得好極了,讀出了文言文誦讀的韻律美。
三、合作探討,自悟文意(引導學生借助注釋、插圖、調串、增補的方法,了解故事大意)
1.過渡:這篇課文的意思你能讀懂嗎?字詞的意思你理解嗎?咱們來交流一下:昨天預習時,你們用了哪些方法來理解這篇課文?(生自由交流)
●借助注釋——師相機引導:在這篇小古文中一些字的后面,加上了數字序號,這些序號對應著文中的解釋,這就是注釋。板書:注釋。) ●工具書 ——這是我們的無聲老師。
●向他人請教——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方法。
●網絡查詢——在互聯網+的時代,這是一種非常便捷的方法。 ……
2.過渡:下面我們就分兩步來理解這篇課文的意思吧。 (出示)第一步:自讀
(1) 默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圈畫出來。 (2) 試著講一講這個故事。 第二步:小組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交流自己覺得有困難地方,互幫互助,解決問題。 (2)組長組織組員說一說這個故事,注意傾聽和補充。
4.剛才老師在巡視的時候發現,同學們在小組內的發言特別踴躍。下面我們來交流一下,這個故事發生的地點在哪? (生答,突出出示:群兒戲于庭 )
你們是怎么知道他們在庭院里做游戲的呢?(庭: 庭院)
師:看來,借助注釋是一種很好的學習古文的方法。
讀到這兒,老師不禁要問:在庭院里嬉戲、玩耍,用古文來寫就是——群兒戲于庭。
3
那么,如果在公園中玩耍呢,就叫 “群兒戲于園”吧。 在樹林中嬉戲呢?叫“戲于林”。 在游泳池嬉戲呢?就叫“戲于池”。
這下子,你明白了吧!這“戲于什么地方”,就是在什么地方嬉戲、玩耍!“于”就是“在什么地方”的意思。(課件調順序)“戲于庭”就是“于庭戲”。我們可以用調串的方法來理解古文。板書:調。
5.這個故事中的人物有誰?生答,紅筆劃出。
師:這里的群兒指——一群兒童,一兒指——落水的兒童,眾指——除了司馬光和落水的兒童,光指——司馬光。(指名說)
6.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生答,(出示: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師: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什么? 相機指導: ●過渡:
●“甕”(出示下劃線)——誰能上來指一指?(箭頭指向插圖),指著圖說:像這樣口小肚大的缸,就是——甕”。咱們借助注釋不太清楚時,還可以借助插圖來理解文言文。板書:圖。
過渡:這位小朋友沒站好,結果一下子——跌倒了。
●“跌” (點擊出示)這個字和什么有關系?(腳)是的,你看,因為腳沒站好,失去了平衡,就跌倒了。(邊說邊寫) 板書:補。
●多音字:沒(點擊變紅變大)。這個字有兩種讀音,一個讀“méi,一個讀mò,當它讀mò時有這樣幾種解釋。你們覺得在這里應該選哪個意思呢?
●沒水中:是什么意思呢?(指名說:跌倒掉入缸里,沉到了水里)
師:剛才我們在理解這部分時,增補了一些字詞,幫助我們理解,這也是學習文言文的一種方法。
缸太大,水太多,水已經淹沒了孩子的頭部,會產生什么后果?(情況緊急,會淹死)補充:同學們,你們知道嗎?一個人溺水后,3分鐘就會昏迷,如果超過5分鐘,腦細胞會逐漸死亡,生存幾率就很小了,即使是搶救回來,也會成為植物人。所以此時的情況就是——十萬火急呀!我們一起把故事的起因來讀一讀。
7.誰來說一說故事接下來發生的經過。(出示: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
4
在緊急的情況下,那群嬉戲玩耍的小朋友都是怎么做的呢?
生:他們都嚇跑了,書上是怎么說的呢?——眾皆棄去。板書:眾棄去)
棄:下面表示兩個手,上面表示一個嬰兒,意思就是將幼嬰裝在筐子里送出門外等人收養。棄有扔掉、拋棄的意思。 他們會去做什么?
出示說話練習:他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提示:從神情、動作、語言等方面想象其他孩子此時的情形。
還記得剛才咱們講的此時的情況是——十萬火急,這些孩子此時的做法,還能來得及救這位落水的孩子嗎?
這篇課文的題目是《司馬光》,為什么這里還要寫其他孩子呢? 指名說。(人物的對比描寫)
8.師:但司馬光卻不同,他是怎么做的?(“光持石擊甕,破之”) 板書:光擊甕 (出示生字卡“持”)“持”是要用手拿的,所以它是“提手旁”。 讓我們一起來讀好它。(齊讀“持”)
誰能上來做一做持石擊甕的動作?(評價:力度大,速度快,說明你要迅速地把落水的孩子救上來。)誰來讀一讀這段文字?咱們一起學著他的樣子讀一讀。) 師:最后再請你說說故事的結局。(指名說:兒得活) 四、 再讀課文,體會語言美、精神美
1.讀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司馬光是個什么樣的人? 預設:
在危難時刻,給予別人莫大的幫助,真是一個“樂于助人”的孩子。(板書) 如果你是這群孩子 ,你會對司馬光說什么話?(還是你的辦法,你真機智!) 在危急之時,大家都被嚇得“眾棄去”,驚慌失措,而司馬光“光擊甕”,想到了這么好的辦法,遇事十分冷靜。真是令人佩服呀! 板書:機智冷靜
2.在題目上,司馬光的右上角有個序號1,它是告訴我們本文選自《宋史•司馬光傳》,如果你們還想知道更多的司馬光的故事,還可以再去讀一讀這本書。
在這部古書中,原文是這樣的:(出示)沒有了標點符號,豎行排列,而且還要從右向左讀。誰能來讀一讀。
評價:真了不起,還會讀古書了。
3.誰能上來,借助注釋,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
5
請推薦一生上來講。
評價:你的故事不僅講得正確,而且十分生動。這是司馬光小時候的一個故事,他在小時候還十分勤奮好學,所以長大后學識淵博,后來成為了……(出示簡介司馬光:司馬光自幼勤奮好學,學識淵博。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他主持編寫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長大后,你們還可以去讀讀他寫的書。
4.師:今天我們學習了傳統文化文言文,領略了它的韻律美,感受了它短小精妙的特點,還品讀了司馬光的品德美,讓我們再一次大聲誦讀一下吧。能背誦的同學,可以背一背。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司、跌、皆、棄、持)這五個生字,去掉拼音,你們還會讀嗎? 指名讀生字,齊讀。
2.我們重點寫好這個字: “登”。
登:最容易寫錯的是上半部分。跟老師一起大聲說:橫撇點,撇撇捺。 3.師邊范寫邊提醒,生仿寫。 4.展示學生的書寫,評價。 六、總結:
文言文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古典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今后的學習中,你們會讀到更多的文言文,希望能把今天在這節課上學到的方法用上,同時,你還會發現更多的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