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司馬光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第一課時_福建省 - 漳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第一課時_福建省 - 漳州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課程亮點】
①利用教學助手制作PPT課件,在互動試題中設計試題,錄制微課,通過互動課堂進行教授。
②在教學過程中,將平板電腦與互動課堂相聯通,并在課堂上讓學生使用平板電腦完成答題檢測。
效果:利用教學助手進行同步備課,方便資料實時上傳,不怕遺失。設計試題、錄制微課可直接在教學助手上完成。通過互動課堂進行授課,對學生進行答題檢測,可以隨時查看學生完成情況,讓全體學生充分互動,提高課堂的活躍度,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學生對本課學習知識點的理解和鞏固。 【教材簡析】
本文是小學階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通過司馬光破甕救人的故事,贊頌了司馬光遇事沉著冷靜、聰明機智肯動腦筋等品質。文章篇幅短小精悍,內容淺顯易懂,敘述形象生動,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本文是三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接觸的首篇文言文。在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如何讀通、讀懂文言文,感悟故事發生時的情況危急,體會楊司馬光的機智勇敢。
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應著重指導學生練習朗讀,邊讀邊加深對文言文的感受。借助孩子們所熟知的司馬光砸缸的故事,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多講講,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產生期待。教授學習文言文的方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去理解文章,去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教學目標】
1. 正確朗讀課文。
2. 能借助注釋了解課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話簡單說一說。 3. 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點,認識文言文學習的方法。
【教學重點】
讀準字音,讀出節奏,借助注釋簡單說一說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讀好文言文詞句間的停頓,借助注釋簡單說一說這個故事。 【教學設計】 一. 看圖談話導入。
在中國古代,有不少名人,在他們小時候就表現出了聰明才智。 【設計意圖】
通過學生耳熟能詳的名人年幼故事的圖片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共鳴,為認識本課人物司馬光做鋪墊,促使學生在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主動感受司馬光的品質。 二. 古今對比,感受差異。
1. 板書課題。介紹復姓司馬,及司馬光名字的由來。 2. 檢查預習情況,學生初講故事。 3. 介紹文言文,學生對比。 【設計意圖】
通過現代文與文言文對比,讓學生從字數的差距上直觀感受到現代文和文言文最明顯的不同,從而明白文言文的基本特點:語言精簡。 三. 反復誦讀,整體感知。 1. 師范讀,生畫節奏線。 2. 多形式反復誦讀。 【設計意圖】
文言文的學習總是讀字當頭,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更應該讀好課文。通過反復誦讀,層層漸進中讀出文言文的節奏,對課文的大意有初步的感知。 四.深入解讀,讀懂課文。
1. 教授“群兒戲于庭”,引出學習方法:借助注釋、一字一義。
2. 學生借助注釋用現代文講講第一句話。 3. 運用學習方法自學第二句話。
4. 學生提出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師相機引導解決。 5. 學生借助注釋用現代文再講故事。 【設計意圖】
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教授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并讓學生根據學習方法自學。鼓勵學生用現代文講一講這個故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去理解文章,從而促使學生不斷去對比現代文和文言文,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五. 拓展延伸,升華理解。
1. 互動課堂。郵票與文言文連一連。 2. 互動課堂:古今文章對比。
3. 再次對比古今文章,引導學生說出古今語言上的特點。 4. 再讀課文,嘗試背誦。 【設計意圖】
第一題智慧課堂的隨堂習題設計,讓學生將本課文言文所學的詞句與郵票上的內容連一連。考查了每位學生對于本課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第二題智慧課堂的隨堂習題設計,司馬光砸缸這篇故事的現代文和文言文同時出示,讓學生先通過對比,而后一一對應,從而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古今文章在語言敘述上的差異。 六. 作業布置。
1. 借助注釋,用自己的話向爸爸媽媽講一講這個故事。 2. 借助注釋,拓展閱讀《宋史 司馬光傳》的上部分。 【板書設計】 司馬光 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文言文
群兒 戲 借助注釋
一兒 跌 對照插圖 眾 棄 查閱字典 光 持 擊
兒 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司馬光》教學反思
執教者:福建省漳州市實驗小學 周舒敏 部編版三年級上冊第24課《司馬光》是小學階段的第一篇文言文。舊教材的文言文大都出現在五六年級。部編版的新教材增加了古詩文的量,把文言文學習安排在三年級上冊,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和考驗。
《司馬光》是三年級學生最先接觸到的在單元課文中正式出現的文言文,目的是要為孩子們打開一扇走進歷史先賢的文化視窗,鋪就一條汲取中國傳統文化精髓的通道,讓他們穿越時空隧道,在閱讀與思考中萌生并持續保有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初識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讓“文言文”與“現代文”在未來語文學習的歷程中巧妙相融,為學生了解祖國文化,積淀文化素養打好底色。
我先從學生耳熟能詳的名人年幼故事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情感上的共鳴,為認識司馬光做鋪墊。
俗話說“讀書百遍而義自現”,對于第一次接觸文言文的學生來說,誦讀可以加深他們對文言文的初步認知。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等反復誦讀的方式,可以讓學生建立起對這篇文言文的整體感知。
中年級的學生學習文言文,不要求逐字逐句理解字義,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教授學生借助注釋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借助注釋,鼓勵學生用現代文講
一講司馬光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引導孩子理解文章,并且促使學生在不斷對比文言文和現代文的過程中,感悟文言文的特點。
最后通過智慧課堂的試題設計,讓學生在課堂的互動環節答題中,既考查了每一位學生對于本課文言文內容的理解,又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古今文章在語言敘述上的差異。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