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丁丁冬冬學識字,竹鄉之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丁丁冬冬學識字——竹鄉之歌》河南省 - 新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丁丁冬冬學識字——竹鄉之歌》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竹鄉之歌》是一年級下冊14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中為了配合學習竹字頭的字編寫的詩歌。這是一首熱情贊美傣家竹鄉美好風景與生活的詩歌,富有童趣的語句讀起來朗朗上口,因此孩子們很容易理解及背誦。重點在于結合多種識字法以及教師的朗讀指導幫助學生學習帶有竹字頭的字并學會學習遷移。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理解與感情朗誦全文,進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教學目標:
1.認字8個,積累竹字頭這個常用偏旁,體會漢字形旁表意的特點,利用該特點拓展性識字。
2.學會寫7個字。練習運用學過的偏旁推知字義,繼續培養學生揣摩字形的習慣。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學情分析:
學生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識字基礎,對文中所描寫的傣家人的生活也比較感興趣。但是學生注意力不持久,不善于發現識字規律。因此,教學中要運用多種識字方法,調動學生感官,讓識字寫字變得趣味多多,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 教學重難點:
重點:運用適當的方法識字、寫字。
難點:體會漢字表意的特點,利用該特點拓展性識字。 教學方法:
創設情境 自主探究 感悟朗讀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生詞卡片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談話
猜字游戲水、果、茶、竹,引申水鄉、果鄉、茶鄉、竹鄉。 (設計理念:課前通過猜字并相機理解了竹鄉的含義,不但引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消除了緊張感而且為導入新課做了很好的鋪墊。) 一、導入新課,激趣書寫課題
傣族是我國眾多少數民族中的一個,他們能歌善舞,勤勞勇敢。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傣族兒女世代生活的竹鄉,去聆聽竹鄉小朋友心中的歌。
1.板書課題。
強調:“竹”一個豎無鉤,一個豎帶鉤,合在一起,筆直清瘦。“之”字最后一筆一波三折,“歌”字左右結構,欠字旁。齊讀課題。
2.指導“竹”字的書寫。
(設計理念:開門見山直接導入新課,滲透了解傣族習俗并進行
寫字指導)
二、初讀課文,感知認讀生字 1.教師范讀,聽讀識字。 2.同桌互讀,讀準字音。 3.出示詞語,指導讀音。
(1)出示詞語“圍墻 巧手;傍晚 最愛;籬笆 風箏。 (2)指名讀,齊讀。 (3)認識“竹字頭”。
①出示生詞“籬笆 風箏”,比較發現相同處。
②學習“竹字頭”,指導書寫:竹字頭要寫正,左右兩邊要勻稱。下面‘由’字要注意,筆順占位都要對。
4.認識帶有竹字頭的字。 (1)圈畫文中帶有竹字頭的字。
(2)通過觀察發現帶有竹字頭的字多與竹子有關這一特點。 (3)字形小魔術,認讀帶有竹字頭的字。 (4)找規律,滲透識字方法。 5.生字回歸文本。
(設計理念:讀準字音是識字的第一要義,在本環節中有層次地使學生讀準字音,對于一些難讀準的音著重強調。通過觀察發現,引出漢字形旁表意這一特點。)
三、再讀課文,隨文學字學詞 (一)朗讀第一句,學習相關生詞。
1.指名朗讀。
2.結合圖片學習“竹樓”。
3.結合圖片理解“青竹籬笆,花圍墻”。 4.指導朗讀。
(二)朗讀第二句,學習相關生詞。 1.指名朗讀,學習“風箏,籮筐”。 2.學習“金鑰匙”。 3.學以致用,看圖猜字。 4.指導朗讀。
(三)朗讀第三句,學習相關字詞。
1.指名朗讀,指導朗讀。 2.學習“笛聲,竹筒飯”。 3.學習“笛”字。 4.指導書寫“笛”字。
(四)朗讀第四句,學習相關生字。 1.朗讀理解詩句。
2.結合課件,指導空書“傳”字。
(設計理念:在閱讀中識字學詞,隨文釋義,利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的意思。適時使用識字教學平臺突破識字、寫字難點。) 四、積累字詞,拓展延伸識字 1.感情朗讀。
學有余力的學生看著黑板上的詞語提示嘗試著背誦小詩。
2.回顧詞語、生字。
3.總結:帶有竹字頭的字都和竹子有關,掌握了這個規律相信我們一定能夠認識更多的生字。
4.布置作業。
課下請同學們在生活中找一找還有哪些帶有竹字頭的字,做成識字簡報,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
(設計理念:不斷復現所學過的生字進行復習鞏固,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是一條提高識字效果的捷徑,多次的生詞復現夯實了識字教學。利用形旁表意的特點拓展性識字將學習延伸到生活之中。)
板書設計:
鄉之歌
竹樓 籬笆
風箏 籮筐
笛聲 竹筒飯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