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竹鄉之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竹鄉之歌》甘肅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竹鄉之歌》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竹鄉之歌》是北師大版一年級下冊一首兒歌,編排在第十四單元《丁丁冬冬學識字》中,為的幫助學生更好地集中學習帶有竹字頭的字詞,避免了以往歸類識字時只有圖、字的單調性,使識字教學更有趣味性和直觀性。結合開放性語文學習的課題,以多樣識字、趣味識字和自主識字為目的。
學情分析
孩子們經過一學期多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教學時結合多種識字方法以及教師的朗讀指導幫助學生學習帶有竹字頭的字并學會遷移,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理解與感情朗誦全文,進而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內化為自己的經驗。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簡單了解傣家人的生活。
2. 認識“墻、筐”等8個生字,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積累“竹字頭”這個常用偏旁,體會漢字表意的特點。
3.指導規范書寫“竹、笛、爸、起”這4個字,練習運用學過的偏旁推知字義,繼續培養學生揣摩字形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認識“墻、筐”等8個生字,繼續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積累“竹字頭”這個常用偏旁,體會漢字表意的特點。
教學流程
活動一:出示圖片,導入新課 1. 出示圖片,簡單介紹傣族和竹鄉。
2. 出示“竹”字的演變過程,指導書寫“竹”。 3.板書課題并齊讀。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竹字的演變過程,介紹傣族和竹鄉,并指導規范書寫“竹”字,讓學生對竹鄉有初步的認識,為學習詩歌奠定
基礎。】
活動二:初讀詩歌,引導識字
1.自由讀詩歌,邊讀邊圈出不認識的字,借助生字條和田字格中的拼音多讀幾遍。
2.老師范讀,學生聽讀。 3.師生合作讀,同桌合作讀。
4.檢查讀文識字情況(開火車讀)。領讀學生讀不好的句子。 5.游戲檢測識字(勇闖蝴蝶谷)。
【設計意圖:通過自讀、范讀、合作讀等多種讀書形式,使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并在反復讀中隨機識字;再通過游戲檢測識字鞏固識字效果。】
活動三:再讀詩歌,集中識字
1.學生自己讀詩歌,圈出與竹子有關的詞語。
指名交流,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詞卡“竹樓、籬笆、風箏、籮筐、笛聲、竹筒”這些與竹子有關的詞語。
2.指名按順序交流自己喜歡的句子和詞語。
(1)指導讀第一句,借助圖片認讀并理解“竹樓、籬笆”。 (2)指名讀第二句,借助圖片認讀“風箏、籮筐”,實物展示認讀“彩筆”。并用句子中的一個詞夸一夸爸爸。用“巧手”練習說話。
(3)指名讀第三句,看圖認讀并積累“笛聲、竹筒飯”。 (4)齊讀第四句,體會傣家兒女最愛竹的原因。 3.齊讀詩歌。 4.指導背誦。
5.拓展識字:你還知道生活中哪些東西是竹子做的? 6.對比識字,區分異同。
【設計意圖:通過圈劃與竹子有關的詞語,借助圖片讓學生了解“籬笆、竹樓、竹筒飯”等詞語的意思,并引導體會漢字表意的特點。】
活動四:揣摩字形,指導寫字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字的結構和占格,培養學生揣摩字形的習慣,在此基礎上使學生能規范書寫生字。】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