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敕勒歌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二首《敕勒歌》江蘇省 - 泗陽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18課古詩二首 《敕勒歌》江蘇省 - 泗陽
《敕勒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正確認讀“似、廬、籠、蓋、蒼、茫”6個生字。 2. 學寫漢字“陰、似、野、蒼、茫”。 3. 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4. 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古詩內容,借助畫面想象,感悟詩的意境之美。 教學重點: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理解古詩內容,借助畫面想象,感受草原遼闊壯美風光。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字卡、課前板書整首詩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我們的祖國風光秀美,煙雨的江南蓮葉何田田,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北國風光,愿意嗎?(火車動畫圖,師生齊唱《郊游》)
前方到站敕勒川,生認讀“敕勒川”。這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仔細看(課件展示草原美景圖),你看到了什么(生初談感受)?在這個美麗的大草原上曾居住著一個游牧名族——敕勒族,關于這個大草原,關于敕勒族,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想聽嗎?相傳1500多年前的北朝,東魏和西魏之間爆發了一場大戰,東魏的將士死傷慘重!大將軍斛律金想鼓舞士氣,于是就深情地唱了一首本族的民歌,將士們聽完都熱淚盈眶,軍中頓時群情激奮、士氣大振!想知道斛律金當年到底唱了一首怎樣的民歌嗎?這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1.讀課題。
2.讀懂課題,引讀課文。 這首詩也出自《樂府詩集》,你知道它是哪個朝代的嗎?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北朝離我們現在有1500多年的時間了,是北方的少數名族建立的朝代。這首詩就是北朝的老百姓傳唱的民歌。經典永流傳,時至今日,它出現在我們的課本里里。下面,請大家打開課本—— 二、初讀古詩
1.初讀詩歌,自由認讀。
自由讀讀這首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來幫忙,開始吧。ㄗ⒁饧m正讀書姿勢)
2.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學生讀課文并正音。誰愿意給大家讀讀整首詩? (2)糾正重點字詞讀音。
詩中要求會寫的字有5個(課前板書整首詩,“陰、似、野、蒼、茫”已經用田字格貼在黑板上)誰會讀?請他做小老師帶讀。
兩條藍線內要求能認讀的字有6個(出示字卡“似、廬、蒼、茫”)?伎即蠹,誰敢挑戰?獎勵學生送上黑板,圈出詩中的生字并認讀。
(3)指導多音字“籠”、“似”
這個后鼻音的字寶寶你來讀讀看——字卡“籠”,什么是籠蓋,誰能說說你的理解?(籠罩、包圍、覆蓋)籠,平時好像不讀這個音,你還在哪里見過這個字嗎?生分享識字方法:聯系生活識字、字源字理識字等。預設:早上吃的小小
的包子叫什么?(小籠包)用竹子編的器具叫籠子,引出:木籠,鐵籠、燈籠等。總結:表示籠子的時候讀第二聲;表示罩下來,遮蓋下來時,讀第三聲。
在田字格里的幾個生字中,還有一個多音字呢——似。認讀多音字似。把“似”放進句子中理解意思,語境運用:敕勒族人又唱又跳,開心極了!真是熱情似( ) 。
3.再請讀整首詩。
把這些字寶寶再送回到整首詩中,誰還愿意讀? 三、把握特點,朗讀古詩
1.學生自主發現該如何讀好這首詩?
2.師生賽讀,你知道該怎么讀好這首詩了嗎?
那么多人想讀,老師也想跟大家來比一比。如果我讀得還可以,大家可以送我表揚的掌聲。師范讀。小評委們,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好在哪里?生說理由并嘗試朗讀。
你想超過老師嗎?都說:三分詩,七分讀。還記得老師教給大家朗讀的法寶嗎?看,這道斜線表示停頓,它的前一個字要讀得略微長一點,誰愿意讀?生讀不到位,師再范讀。(指導學生讀好停頓,要能讀出韻味就更好了) 四、展開想象,感悟意境
小朋友們讀得那么好,都讀明白了嗎?誰來說說,小眼睛都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預設:陰山、大草原、天、草、牛羊、風聲、牛羊的聲音。生隨意分享。
1.生如果說陰山,師簡筆畫山:這座山高聳入云、綿延千里、高大巍峨,誰能讀出它的高來?指導朗讀第一行。
2.生如果說天,師白粉筆簡筆畫蒙古包。解釋蒙古包:用氈布搭成的帳篷,敕勒族人,以游牧為主,住隨時可以搬動的 “蒙古包”,詩中用2個字表示——“穹廬”。
認讀“穹廬”,分享識字方法。穴寶蓋的字一般和洞穴有關,廣字頭的字一般跟建筑物有關系的。擴詞“草廬”“茅廬”等。大帳篷,是圓頂的,東西南北都是天空。天空像什么呢?天像穹廬 。天蓋住的大草原有多大?這四面八方的原野都被這個大帳篷蓋在了下面。指導朗讀第二行。
3.生如果說看到了草原,師追問那是怎樣的大草原?遼闊、無邊無際。用詩里邊的話講,這個大草原是怎樣的?三個字“野茫茫”,到底有多大?
(1)站在大草原上,往前面看是“野茫茫”,轉身往后看還是“野茫茫”,往左邊看是“野茫茫”,往右邊看還是“野茫茫”。所以這個“茫”就是一望無際遼闊的意思。指導認讀回顧生字“茫”。
(2)往上面看是“天蒼蒼”,生字“蒼”,注意平舌音。表示很老很老——蒼老,表示白色,毫無血色——蒼白。有時候還表示天的顏色,藍藍的天。
(3)所以這句話連起來可有意思了,藍藍的天空很高遠,遼闊無邊,草原也是無邊無際的。指導朗讀第三行。
4.是如果說看到了草、牛羊,師相應簡筆畫草。牛羊在哪兒呢?經?吹靡妴?風一吹,高高的草伏下來了,牛羊就看出現了!有一個字“見”,同現:出現。注釋能幫助我們很多!在古代,這個見和現是一樣的,就是出現的意思。想不想看看牛羊?(版貼牛羊)?梢宰尯⒆幽7屡Q虻慕新。大草原上牛羊就這么多嗎?到處都是牛羊呀,你看,遠的地方呀,到處都是牛羊?吹竭@么多牛羊啊,大草原上就有意思了。指導朗讀第四行。
5.整首詩連起來讀。
(1)想象著畫面,你能讀出這種感覺嗎? (2)還記得老師一開始講的故事嗎?誰愿意學斛律金,讀給其他小朋友聽? (3)小朋友們,坐在這里唱可不好聽,咱們站起來,面對著大草原,來放聲歌唱!可以加一些動作。
(4)老師很喜歡這個大草原,所以就帶來了這首歌,當然是現代人的唱法,卻很有味道,聽我唱,你們想象著位置、天空、草原的順序跟著我一起試著背這首詩,好不好?
五、角色扮演,回訪學生
1.角色扮演。今天來敕勒川開心嗎?回去當個小導游,說服爸爸媽媽帶你們真去敕勒川好嗎?我來當家長,誰來說服我?
生:媽媽,我想去敕勒川玩,可以嗎?
師:敕勒川在哪兒呀?這個地方到底怎么樣兒呀?…… 孩子們,今天回家就給家人當一次導游,好嗎?
2.再讀整首詩。孩子們,今天來敕勒川旅游,欣賞了草原遼闊的景色,讓我們再次美美的讀這首詩吧。 六、抓住特點,學寫漢字
1.小朋友們的讀書聲可真動聽,生字寶寶們還記得嗎?出示“陰、似、野、蒼、茫”認讀。觀察這5個字,有什么特點?歸類:左右結構、上下結構。 2.指導書寫“蒼”、“茫”。
(1)怎樣寫好這兩個上下結構的字?
(2)師示范書寫。要點:讓學生比較草字頭的寬窄。“蒼”字撇捺要寫的舒展;“茫”的下面要寫的緊湊。編小兒歌:草字頭,遇伸展,橫變短,撇捺展。無伸展,橫拉長,像帽子,蓋下方。 3.學生臨寫,交流展示。
作業設計:拓展閱讀老舍的《草原》(節選)
板書設計:(配簡筆畫)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