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村居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二首村居-浙江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課古詩二首村居-浙江
統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下冊課文第1課
村居
(共1課時)
一、教材分析
《村居》是統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第一篇課文,由清代詩人高鼎所作的一首描寫春天的七言絕句。前兩句描寫春景,展現了江南二月“春景圖”:草長鶯飛、楊柳拂堤;后兩句描寫人物,刻畫了兒童放風箏的“樂春圖”。詩句由景及人,將明媚醉人的景和興致勃勃的人相映成趣,展現了生機勃勃的二月天,抒發了詩人對在鄉村居住,春天來臨的喜悅和贊美。
在前三冊中,學生已學習了《夜宿山寺》、《望廬山瀑布》等七言詩,對朗讀古詩正確、有節奏有一定基礎。在《村居》教學中,朗讀也是主要的學習方法。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入情入境,讀準字音、讀順詩句、讀出韻律。本課教學重難點是想象畫面,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中描寫的春景。根據低段兒童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在教學中,讓學生對照插圖,理解詩意;聯系生活,展開想象,情境延伸。
二、教學目標
1.通過隨文識字等方法識記“鶯、拂、堤、柳、醉”5個生字,能夠正確美觀書寫“童”字,并自主書寫“村、詩”兩個左右結構的字。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能正確、有韻律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想象畫面,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學習生字詞,正確朗讀、背誦古詩。 2.難點:想象畫面,說說詩句中春天的美景。 三、教學準備
《村居》課件、生詞卡片、景物貼圖。 四、教學過程
(一)聯舊知,導新課
1.聯系舊知,出示一下園地一日積月累插圖,說說描寫春天的詞語。 2.在100多年前,清代的詩人高鼎在鄉村居住時,見春色美麗,便寫下了一
首關于春天的古詩。教師板書詩題,學生跟著書空;指名生讀詩題,讀準“村”字;學生理解題目的意思,村:鄉村、農村,居:居住。并連起來說說詩題的意思。
(二)初讀詩,習誦讀 1.自讀古詩,學習“誦讀”
(1)很久很久以前,距現在大約八百多年前,宋代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學問家朱熹,早已送給大家一條讀古詩文的錦囊妙計,讓我們穿越時空,去聆聽他的聲音。語音播放,出示文字“誦讀”:要讀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
(2)學生自讀,出示要求:①讀準字音,讀順詩句。②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2.指名朗讀,教師出示詞語卡片,隨讀正音“鶯”、“拂/佛”。 3.出示“童”:
①學生觀察字的結構,跟著書空,并在紙上練寫一遍。 ②教師反饋,學生二次練寫。 4.學生齊讀,讀準字音,讀順詩句。 5.教師配樂范讀,請學生點評,感受韻律。
6.學生自主練讀,讀出節奏感,整體感受古詩的情感意緒。 7.指名配樂朗讀、齊讀,多誦數遍,自然上口。 (三)圈景物,想畫面
1.美的朗讀,給人以美的享受。在這么美的朗讀聲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默讀古詩,圈出景物和人物:草、鶯、楊柳、春煙、兒童、紙鳶。
2.教師板貼貼圖,隨文理解“紙鳶”。“紙鳶”就是“風箏”。 3.加動作,讀好重音,想象春天的美景。
①“草長”:手勢動作,偷偷地長的朗讀對比一大片一大片地長的朗讀;想象說話:小草沖破黑暗,破土而出,太陽照耀著小草,小草說( );春雨滋潤,小草說( );春風吹拂,小草說( );黃鶯飛到它身邊,唱著春天的樂曲,小草又會說( )。
②“鶯飛”:模仿動作,慢慢地飛的朗讀對比歡快地飛的朗讀。 ③入情入境,加動作讀第一句。
④這么美的二月天,還有什么?半命題補詩:( )二月天。預設:冰雪消融二月天、春暖花開二月天。
4. 抓關鍵字詞,理解第二句詩。 二月天里,還有拂堤的楊柳。
①識記“堤”:河堤、堤岸(出示圖片堤岸春煙朦朧)。
②理解“拂堤楊柳”:細長的柳條隨風擺動,它是怎樣拂著堤岸的?預設:輕輕地、柔柔地。
③理解“醉”: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說說什么是“醉”(喝醉酒),這里指“沉醉、陶醉、迷醉”。板貼“醉春煙”。
④師生合作朗讀第二句,讀出輕柔沉醉。 5. 創設情境,讀好后兩句。
①春光明媚,東風吹起,你現在最想做什么? ②“放風箏”想象:你的風箏什么圖案?想象說話。
③情境創設“放風箏”比賽,指讀后兩句,重讀“忙趁、放”。板貼“忙趁東風”。
④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渲染喜悅的心情。 (四)背古詩、編古詩
1.結合板書,先指名后齊背誦古詩。 2.小組合作,創編新《村居》。 ①小組討論,填上最佳內容。
( )二月天,( )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 )。
②小組展示,板貼學生作品。
③齊讀新《村居》,體會創作之樂,感受春景之美。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