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小池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2課《古詩二首》之《小池》西北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2課《古詩二首》之《小池》西北工業大學附屬小學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第12課
《古詩二首》之《小池》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 會認“泉、流、愛、柔、荷、露、角”7個生字,會寫“無、愛、樹、角、尖”5個生字。
2. 能聯系生活實際、借助語言環境、圖文結合等方法理解“小荷、晴柔、泉眼、惜”等詞語,初知古詩大意。
3.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點】
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初知古詩大意。 【教學難點】
1.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自己的理解。
2. 能較為準確地理解“晴柔”“惜”“愛”及相關詩句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詞卡、剪貼畫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1. 上節課我們在池上遇見了一個可愛淘氣的小娃,這節課,我們就跟隨南宋詩人楊萬里,去欣賞小池那晴朗柔和的初夏風光。
【設計意圖】以熟知的內容引入新的學習,學生會有親切感,同時也會產生“一探究竟”的興趣。 2. 和老師一起寫詩題。 二、初讀感知,識記字詞。
1.《小池》里有什么樣的美景呢?聽,楊萬里爺爺正在吟誦呢。 【設計意圖】規范的語音朗讀一開始就給了學生很好的示范,為后面的自由讀正確做好了鋪墊。
2.你們有信心讀好這首詩嗎?打開書68頁,先借助拼音讀一讀課后生字,,再讀一讀古詩,你就會讀得更準確更流利。
3.現在古詩中的詞語乘著荷葉小船來會會你們,你們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誰來當小老師領大家讀一讀?指導認讀“露”字。并借助詩句“小荷才露尖尖角”理解什么是“小荷”。
【設計意圖】本課的生字對學生來說,都不算難,因此,老師只在要求認讀的生字上注音,以達到正音的效果。小老師領讀、學生跟讀的方式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認讀詞語之后,再放到詩句中認讀,既鞏固了生字詞語的認讀,又為學生依據詩句來理解“小荷”“尖尖角”做好了準備。此次認圖解詞采用“比較選擇法”,不但能降低難度,還能更好地引發興趣。
4. 現它們摘掉了拼音帽,你們還認識嗎?同桌倆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瞧,他們都鉆到了荷葉底下和你們捉迷藏呢! 5. 還有兩個詞語朋友來到咱們的課堂上了,看看它是誰?
A. 晴柔 你知道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嗎?分解組合的方法來試一試。 B.泉眼 你見過泉眼嗎?根據學生理解出示圖片。你怎么記住“泉”? “泉”也有著悠久的歷史,觀察字形演變過程,你有什么發現? 【設計意圖】這兩個詞語在認讀之后,專門進行了理解。因為“晴柔”這個詞一年級學生很難用語言去描述,老師讓孩子大膽讀、大膽猜,沒想到學生竟真的能先拆分再組合地去理解,這就又滲透給孩子們一種理解詞語的方法。隨后,老師播放晴朗的風光圖片,再輔助以解說“天是藍的,云是白的,風是柔的,太陽是暖的”來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結合圖片感知“晴柔”的意思,全方位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這樣理解,其實也降低了詩句的學習難度。
而“泉眼”這個詞由于學生生活在城市,不一定留意過,因此也借用圖片以輔助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了解“泉”字的字體演變過程,使學生感受到漢字的無限魅力。
6. 把這些詞語放進古詩中,你一定能讀得又準確又流利。 三、讀出節奏,感受詩韻。 1. 老師教讀按節奏和韻律來讀。 2. 學生試讀。
四、理解古詩,感悟詩意。
1.同學們,再讀一讀古詩,想一想詩人寫了小池的哪幾種景物?用筆圈出來,咱們交流交流。指名回答,注意引導說完整,有順序。他們都那么精致小巧,柔和輕盈,組成了迷人的小池。
【設計意圖】從整體入手,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古詩,能鍛煉學生的
理解能力,這也符合小學低年級的閱讀要求:“能根據課文的信息做簡單的推斷”。老師的總結“小巧精致”則幫助學生理解了小池景物的共同特點。
2. 這些風景都是什么樣呢?看一看,想一想,哪句詩你看懂了,明白了;哪一句你不明白。 3.你們最能讀懂的是哪幾句? 預設:學生說“小荷”,引入后兩句。
A. 你先讀讀這兩句詩,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句詩的意思。 B. 考考你們,分組讀讀兩種詩句,你喜歡哪一種寫法,為什么? C. 渲染詩情:直接對話:小蜻蜓,我這嬌嫩的小荷剛剛冒出小小的尖角,你怎么就早早地立在我的頭上,你來干什么呢?引導學生說出童真童趣。
在我們眼里,蜻蜓、小荷像人一樣有感情,是那么活潑有趣,生機勃勃呀!你們多了不起,自己讀懂了詩中的千古名句!
【設計意圖】這首詩不容易理解。老師借助朗讀和畫面,讓孩子們聽一聽,看一看,想一想,找出自己能讀懂的部分。大部分孩子都會先找到后兩句。因為這兩句相較而言,看看畫面和詩句容易理解些。這樣打破常規的教學,首先考慮的是孩子們的心理感受。因為前兩句意蘊豐富,“惜”“愛”的含義不好說明,從前兩句入手,容易使孩子感到畏難。而后兩句字面意思簡單,學生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就能建立學習的自信,有助于學習興趣的培養。
4.你們都覺得不能完全理解前兩句詩,但你可能能讀懂一點點。沒關
系,你們先看看這幅圖,你準備給它配《小池》中的哪句詩?說說為什么想到這句詩,相機引導學生理解“惜”。
5.再看這幅圖,你會想到哪句詩?為什么?引導學生先看詩句,再展開想象來理解。引導學生說出樹蔭會愛什么。
6.總結:多美的小池!一眼清泉、一股細流、一片樹蔭、幾支小荷、幾只蜻蜓,晴天的陽光下,他們相親相依,無比和諧。這美麗柔和的景象就像一幅畫,和諧有愛的感覺又像一個家。
【設計意圖】此處讓學生看圖配詩,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理解。先請他們“給畫配詩”;再請他們講明原因,不知不覺中,他們就讀懂了詩句的大部分內容;最后老師可根據他們自己的理解稍作點撥,并相機訓練學生展開想象,進行說話練習,用充滿童趣的方式突破對“惜”“愛”等難點的理解。 五、書寫生字,傳遞詩情。
1.就讓我們寫出心中感受到的愛。指導書寫“愛”。 這是個上中下結構的生字,怎么寫更漂亮? 1)整體觀察:上中下結構 上窄中寬下最寬
2)重點筆畫:爪字頭,撇要平;禿寶蓋,扁而寬;友字橫在線,撇捺要舒展。這樣寫字才叫行! 3)寫字小組長給孩子們指導指導。
【設計意圖】進入一年級下學期后半部分,學生們都已具備了一定的書寫能力,而本班學生書寫水平較高,故老師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一是請他們認真觀察,給全班同學以書寫的提示;二是讓四人小組中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