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第三屆全國自主教育聯盟高峰論壇課堂教學展示古詩二首《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北京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第三屆全國自主教育聯盟高峰論壇課堂教學展示古詩二首《游園不值》《宿新市徐公店》北京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第八冊
21 古詩三首
【課程說明】
1. 課程名稱:小學語文《古詩三首》 2. 課程類型: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
3. 教學材料: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 4. 授課教師:北京市順義區李橋小學 肖啟榮
【教學背景】
《宿新市徐公店》描寫了詩人在徐公店所看到的情景:菜花開放,遍地金黃,彩蝶飛舞的自然景色以及兒童嬉戲的天真活潑都在詩人筆下娓娓道來。全詩有動有靜,人景交融,是著名的田園佳作。在《夏日田園雜興》這首詩中,前兩句寫鄉村男耕女織,日夜辛勞,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后兩句生動地描寫了農村兒童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的情景,流露出對熱愛勞動的農村兒童的贊揚。詩中兒童形象天真純樸,令人喜愛。全詩有概述,有特寫,從不同側面反映出鄉村男女老少參加勞動的情景,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
五年級學生基本掌握學習古詩的一般方法:能借助生字表、工具書讀正確;能借助注釋、工具書或插圖理解詩文的大概意思,提出不懂的問題。但難于體會到詩文獨到的韻味,尤其難于體會詩人寓情于詩的豐富情感。
《課標》要求中年級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而第二學段側重在閱讀全文基礎上對重點語句的細致閱讀,具體感受作品的形象和語言。這兩首優秀的古詩皆描繪了充滿童趣的意境,體會這種意境美最好的方式,是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使詩情畫意盡在學生腦海中。教師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詩中的詞句,既鍛煉了想象力,也內化了古詩的語言,更產生了使自己的語言變得美麗起來的意識。這種意識將帶給學生持續學習語文的激情和動力。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抓住景物想畫面等方法繼續深入學習《宿新市徐公店》、《夏日田園雜興》兩首古詩。
2.在誦讀中體悟兩首古詩所描繪的畫面,以及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能夠根據生活中有趣的片段,初步創作古詩。
【教學重點】
運用看注釋,查閱資料,想象畫面等方法學習古詩,體悟情感。
【教學難點】
選取有趣場景創編詩歌。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交流開心事:同學們今天能來到霍營小學,和孩子們一起上課,我感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第八冊
到很開心。誰愿意說說最近一件另自己開心的事呢?希望同學們能夠帶著這樣愉快的心情來上課。
一、激趣導入——猜古詩 導語:
1.看圖猜文:古語有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在正式學習之前我們先來玩這樣一個游戲——看畫猜詩
1.出示兒童放風箏的圖畫:
《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這幅畫描寫是哪首古詩呢?若有很多人舉手,則大家一起背。 關注字音是否正確,背誦是否通順。
2.出示《夜書所見》的圖畫,接著往下看,這幅畫讓你想起了哪首古詩?(評價:關注是否注意句逗停頓。
《夜書所見》葉紹翁——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出示《所見》的圖畫: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評價:同學們,你們太讓我意外了,三首竟然全猜對了。。
4.并列出示這三首“童詩”——同學們,讓我們再仔細地看一看這三首詩,有沒有發現點什么呀?指名說——都是描寫兒童生活的。 過渡:是呀,兒童就像冬日里的一抹色彩,映入了詩人的眼中,來到了詩人筆下。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穿越到南宋,走進詩中世界,去聽一聽,看一看。 二、感受童趣——學古詩
(一)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1.讀古詩,想象畫面。(出示古詩)
導語:據我了解,這首詩我們已經讀過,不少同學還可以背下來呢!誰愿意讀一讀或者背給大家聽? ——注意評價字音,句逗停頓,語氣等。
在他讀的過程中,我的腦海里不知不覺就出現了一幅畫,你呢?現在就讓我們靜下心來再讀古詩,一邊讀一邊在腦海中畫畫,看誰讀出的畫面最豐富。板書:詩中畫
交流畫面:誰愿意說一說你腦海中的畫面是什么樣子的。
預設:學生根據古詩的景物和追蝶的活動展開說。若學生說得好則評:一下子就抓住了詩中所描繪的景物和事。在它的這幅畫中有籬、徑、樹、花、兒童追蝴蝶等。(板書)
總結:詩人用精煉的語言向我們描述了一幅畫,同學們又用自己的語言把這幅畫給描述了出來,又給古詩增添了一份意蘊,但詩中的畫僅限于此么? 2..展開聯想,豐富畫面,感受情感
入境:孩子們,現在讓我們輕輕閉上眼睛,穿越時空隧道,和楊萬里一起來到新市,徐公開的客店前。——師讀
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啟發聯想:此時可是暮春時節呀,這條彎彎曲曲的,伸向遠方的小路上,還可能看到怎樣景象呢?用四字詞語或者詩句說說。
預設:楊柳依依,小草青青,百花爭艷。 預設:綠柳才黃半未勻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第八冊
映入你眼簾的不僅有這樣的美景,還有————?
繼續聯想:此刻可是春天呀,你耳邊聽到的是————撲鼻而來的又是——————什么呢?置身于這樣的景色中,說說你的心情————,帶著你的快樂再來讀一讀這首詩。
總結:剛才我們詩中的事物展開想象,使詩中的畫面更加豐富了。 回歸整體:讀出對田園生活的向往與熱愛
導語:同學們,關于楊萬里,老師還查閱到這樣一段資料。楊萬里因上書勸阻朝廷一項不合理的法規,得罪朝廷重臣,屢遭排擠。就在當年八月稱病辭官,回歸吉水(自己的老家),過起了鄉村生活。這樣描述了自己的田園生活:
從這段資料中,我們可以知道:在楊萬里心中這田園生活是————?指名說 而此刻假如你就是楊萬里,就在屢遭排擠,心情郁悶之時,看到了這樣美好的田園之景,兒童追蝶的樂事。你想說————
配樂吟誦:把你的這種情感帶入朗讀之中。指名讀。
總結梳理方法:這首古詩學完了,我們是怎樣學的呀?梳理方法:抓住事物展開,查閱資料,聯系生活,看注釋,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讀(貼副板書) (二)自主學習《夏日田園雜興》
就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第二首古詩《夏日田園雜興》 1.自主學習,合作交流 出示自學提示:
①小組討論、交流 ②檢測:
a.重點字詞:學完了么?老師可要考考你嘍,耘田是什么意思呢? 出示字源 漢字尋根可以更好地幫助我們理解這兩個字的意思。 講解:原來在古代耒是人們手里拿著的用木頭做的農具,用耒字有偏旁一般和農具或者耕作有關,
知道了耘田,耕織的意思懂么?(耕地、織布)
b.交流畫面:理解了意思,你的頭腦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呢?如果給這些畫面起個名字:分別是(學生板書:晝出耘田圖,夜晚績麻圖,兒童種瓜圖), 短短28個字,竟然描繪出三幅畫面,詩人真是太了不起了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第八冊
c.追問:但畫面真的就僅限于此了么?你由耘田,績麻,兒童種瓜還能想到什么呢?——引導學生具體說。
耘田績麻:李紳可曾說過: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陶淵明也曾發出過這樣的感慨: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體會農民辛苦,
你頭腦中這耘田績麻圖到底是什么樣的呢?(學生說)——追問:置身于這樣的圖畫中,你體會到的是體會——辛苦,忙碌。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同學們,由種瓜圖能想到什么呢,像這么大的孩子都在在做什么呢?——有的在《村居》、有的在《小兒垂釣》、有的在《宿新市徐公店》,這么多好玩的游戲他們不玩,卻在——也傍桑陰學種瓜。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放風箏呀?孩子,你為什么不去釣魚呀,孩子你為什么不去捉蝴蝶呀!多么懂事的孩子呀,再來讀一讀后兩句。——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2.看到如此懂事的小朋友,我想大人們再多的勞累也會煙消云散的。有感情地配樂誦讀古詩。 3.總結:通過同學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群忙碌的人們以及一群可愛好學的孩子。人們就是這樣為了自己的生活忙碌著,多么和諧的場景呀!
4.這首古詩我們又學完了,他是誰寫的呀,關于范成大,你還知道哪些資料么?同學交流資料:
范成大是著名的田園詩人,錢鐘書先生再給《宋詩選注》中是這樣說的——中國田園詩的集大成者:出示:春日,秋日
請你結合詩中所描寫的事物,想象畫面,并用文字把這幅圖畫描述出來。 機動:展示交流。 四、布置作業:
必做:1.默寫并背誦今天所學的兩首古詩。
2.繼續展開想象,把腦海中兩首古詩的圖畫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 選做:嘗試把你覺得最有意思的場面用詩的形式寫下來。 五預設板書:
耘田 績麻 夏日田園雜興 種瓜 景物 事 宿新市徐公店 籬落 小路 追蝶 樹 花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 第八冊
21古詩三首《宿新市徐公店》《夏日田園雜興》 姓名
一、古詩再現
1.村居【清】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夜書所見【宋】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東風動客情。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所見【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二、學習古詩
鄉村四月 憫 農 歸園田居 小兒垂釣 【宋】翁卷 【唐】李紳 【晉】陶淵明 【唐】胡令能 綠遍山原白滿川, 鋤禾日當午, 種豆南山下, 蓬頭稚子學垂綸, 子規聲里雨如煙。 汗滴禾下土。 草盛豆苗稀。 側坐莓苔草映身。 鄉村四月閑人少, 誰知盤中餐, 晨興理荒穢, 路人借問遙招手, 才了蠶桑又插田。 粒粒皆辛苦。 帶月荷鋤歸。 怕得魚驚不應人。
秋日 秋日 范成大 范成大
靜看檐蛛結網低, 社下燒錢鼓似雷, 無端妨礙小蟲飛。 日斜扶得醉翁回。 蜻蜒倒掛蜂兒窘, 青枝滿地花狼藉 催喚山童為解圍。 知是兒孫斗草來。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