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絕句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15古詩二首《絕句》河北省級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15古詩二首《絕句》河北省級優課
《絕句》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讀、想、議等方法感受詩中美麗畫面。
2、通過《絕句》的學習,發現“抓住景物,想象畫面”之學習古詩的方法。再通過其它兩首詩的遷移學習,幫助學生學以致用。
3、通過為詩配畫之小作業,激發學生對古詩中畫面的探索興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絕句》的學習,發現“抓住景物,想象畫面”之學習古詩的方法。
難點:通過讀、想、議等方法感受詩中美麗畫面。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字卡,磁扣,學習單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我們以前學習不少古詩,我也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會背很多古詩,如果哪位同學能正確、流利背誦下來,我建議我們給他來點掌聲鼓勵。
同學們會背這么多古詩,真了不起!在我國古代,有很多詩人,他們寫的很多詩,到現在還在被我們傳誦。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很有名的大詩人,他是——杜甫,一起讀出詩人的名字。杜甫是唐代偉大的詩人,被人們尊稱為“詩圣”。他一生寫了很多詩,大約有1500多首被保留下來。像今天我們要學的《絕句》就是他的作品。(田字格里板書課題)一齊讀課題——
絕句是詩的一種形式,每行五個字的叫五言絕句,每行七個字的叫七言絕句,數數看,這首詩屬于幾言絕句?對,我們又把它稱為七言詩。 二、自讀古詩,檢查字詞句
1、學生自己讀這首詩,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檢查生字和詩句: ① “黃鸝”:指名讀。
2-3位同學介紹“黃鸝”:黃色,美麗,鳥
②根據這樣的思路,誰來介紹一下這位朋友?(出示“白鷺”)
2
③這兩個字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鳥字旁。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一個帶“鳥”的字。(出示“鳴”)猜猜它是什么意思?怎么記住這個字?
④讀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提示多音字“行”)。 ⑤出示:含、嶺 指名說如何區分。
⑥讀詩句: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提示“泊”,結合圖片說說含義)。
3、復習六個生字,出示“鸝、鳴、行、含、嶺、泊”(猜字謎、加一加、減一減等)。
4、小老師領讀。 三、讀出節奏
1、指名讀 2、聽錄音讀
3、男女生配合讀:男生讀斜線前部分,女生接后半句。 四、抓住景物,想象畫面
1、一首詩就像一幅畫,讀讀看,這首詩的畫面中有哪些景物,邊讀邊把他們從詩中圈出來。(貼字卡:黃鸝、翠柳、白鷺、青天、千秋雪、萬里船)。 齊讀景物
2、古詩是需要多讀的。再讀讀看,畫面中還藏著哪些顏色?(生:黃、翠、白、青,師翻轉字卡)
3、其實,這首詩中,每一句詩也是一幅畫。不信,我們就來讀讀看。 ①出示“兩個黃鸝鳴翠柳” a.指名描述畫面 b.聽黃鸝叫聲
c.唱春天(《春天在哪里》) d.女生齊讀 你還看到了什么? ②出示“一行白鷺上青天” a. 指名描述畫面 b.讀出氣勢
3
c.帶著動作讀 d.男生齊讀
跟隨詩人的腳步,透過窗戶,你還看到了什么?(千秋雪和萬里船) ③出示“窗含西嶺千秋雪” a.指名描述畫面 b.介紹“千秋雪”
c.指導讀出“千秋雪”時代的久遠 向門外望去,此時又看到了什么? ④出示“門泊東吳萬里船” a. 指名描述畫面 b.介紹“萬里船”
c.指導讀出小船越走越遠的感覺 五、配樂誦讀
短短的四句詩,有物有色,有景有情,有動有靜,有遠有近,多么和諧的畫面呀!誰想再來讀一讀?
我們一起配合著讀,女生前兩句,男生后兩句。 大家讀得都很好!看著大屏的提示,我們再來背一背。 六、群文閱讀
抓住景物想象畫面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貼字卡)。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兩首古詩,我們也用這樣的辦法來讀一讀。 1、《江畔獨步尋花》
跟老師讀題目,師解釋題目含義。 借助拼音讀一讀。按照節奏讀一讀。 2、《惠崇春江晚景》
齊讀題目,師釋題。
借助拼音讀一讀。按照節奏讀一讀。 3、課件同時出示兩首詩和要求:
兩首詩都會讀了,現在請大家打開手中的學習單,圈出你看到的景物,邊讀邊想象,你看到了什么畫面?
4
《江畔獨步尋花》
①指名說景物:花、蝴蝶、黃鶯(課件標紅景物)
引導:再讀一讀這首詩,展開豐富的想象,你又看到了什么畫面? 花:數量,顏色,氣味 蝴蝶:跳舞 黃鶯:恰恰啼
④齊讀《江畔獨步尋花》 《惠崇春江晚景》
①指名說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鴨子、蔞蒿、蘆芽、河豚(課件標紅景物)
引導:這么多景物,我們看到的畫面一定更加豐富,美麗,誰來描述你看到的畫面?
②描述畫面
七、課堂小結,布置作業
看來大家都用已經學會了“抓住景物,想象畫面”的好方法。相信以后再讀古詩,用上這個方法,你會看到更多、更美的畫面。今天,我們還有一個有趣的課下小任務,從剛學習的這三首古詩中挑一首你最喜歡的,為它配上一幅美美的圖畫吧。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