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端午粽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小學語文人教版部編一年級下冊10 端午粽-廣東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小學語文人教版(部編)一年級下冊10 端午粽-廣東省優課
《端午粽》教學設計(詳案)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真”字,認識立字旁、米字旁。
2、有感情朗讀課文,讀好長句子。積累“又—又—”、“ABB”的詞。
3、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習慣。
重點:
1、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
2、理解課文,積累“又—又—”、“ABB”的詞。
難點:
1、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
2、識寫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還記得你們畫的端午節繪本嗎?請看,這是——
生:劃龍舟、包粽子、放鞭炮……
師:同學們的端午節節目真是豐富多彩呀,其中,端午節必不可少的就是要吃——
生:粽子!
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去外婆家嘗一嘗端午粽到底好不好吃!請齊讀課題——
生:端午粽
(師板書課題,師強調立字旁和米字旁)
師:端是端端正正地站著,所以端字是立字旁。粽子是用大米做的,所以粽字是米字旁。
師:今天,張老師還帶來了粽字的一對兄弟(出示“棕”和“蹤”的涂色生字卡片),請看,我給三兄弟一樣的部分——右邊的宗都涂上了黑色,而左邊的部分則涂上了特別的顏色。蹤是跟蹤的蹤,順著腳印就能找到蹤跡,所以張老師給“蹤”的足字旁涂了肉色,那是腳部皮膚的顏色,猜猜看,另外兩個字張老師為什么要這樣涂?
生:粽子是用白色的糯米做的,所以它的米字旁要涂成白色。
生:棕是棕色的棕,所以左邊的木字旁要涂成樹木的棕色。
師:同學們真厲害,一下子就把三胞胎都分清了。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課文,看看這端午粽到底好不好吃吧!
二、感知課文,理解內容
(一)跟讀課文,初步感知。
聽錄音,跟讀課文。
師:請同學們伸出你的小手指,跟著課文小聲朗讀,看誰的小手指能跟得上錄音。
學生跟讀。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生齊讀第一自然段,教師通過提問與學生合作讀。
師:一到什么時候?
生:一到端午節
師:誰總會煮好一鍋粽子?
生: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
師:盼著我們……
生:盼著我們回去
師:連起來讀一讀。
生:一到端午節,外婆總會煮好一鍋粽子,盼著我們回去。
過渡:教師出示粽子。
教師:看!這就是外婆包的粽子,究竟這粽子是什么餡的呢?味道如何?你們想不想一起去嘗一嘗?
生:想
(三)實物教學,品味端午粽(第二、三自然段)
1、觀端午粽之“色”
教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用你喜歡的顏色筆圈出包粽子要用的材料,看誰能找的最齊全。
生:自由讀,圈出相關內容。(教師巡視,檢查學生從課文找答案的能力。)
教師:請圈好的同學一起告訴我,粽子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生:箬竹葉、糯米、紅棗
師:是的,請看,這就是箬竹葉、糯米和紅棗。先把白白的糯米放進箬竹葉里,再放入一顆紅棗,最后用繩子把箬竹葉捆好,我們的粽子就包好了。
教師:(出示文段,師生合作讀)現在請同學們跟著一邊讀課文一邊包粽子吧:
師:“粽子是用·······”、(帶領孩子做箬竹葉捧的動作)
生:青青的箬竹葉包的
師:“里面裹著····”(帶領孩子做裹的動作)
生:白白的糯米
師:“中間有一顆······” (帶領孩子做放紅棗的動作)
生:紅紅的棗。
師:箬竹葉的顏色是?
生:青青的
師:糯米的顏色是?
生:白白的
師:棗的顏色是?
生:紅紅的
師:那剛剛你們說的這些詞語就叫“疊詞”。誰還可以想出一些這樣的詞語來說一說?
生:香香的、甜甜的、高高的……
2、聞端午粽之“香”
過渡:外婆把顏色鮮艷的粽子放進鍋里,粽子煮熟了,這時候外婆——
生:一掀開鍋蓋,
師:煮熟的粽子就——
生:飄出一股清香來。
教師指導長句朗讀。男女生分讀(有感情,有節奏朗讀長句子)
師:讓我們一起做動作,讀讀這個句子,注意停頓,的字要讀得快一點收起來,不拖拉。
3、品端午粽之“味”
師:這么香的粽子,老師特別想咬一口,可是粽子包著皮,我應該先怎么辦?
生:剝開粽葉。
師:剝開粽葉,咬一口粽子。那味道,真是·······
生:又黏又甜
師:誰來說說“又( )又( )”的詞語。
生:回答
師:現在請愛吃粽子的同學一起站起來,我們一邊做動作一邊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覺得外婆的粽子十分好吃。不過,外婆只做了一種粽子嗎?
生:不是。
師:接下來請同桌一起(小組合作找答案)第三自然段,用你喜歡的顏色筆在粽子的花樣下做個三角形符號。
4、分端午粽之“類”
師:(巡視檢查)現在請一對同桌來告訴我,你找到粽子的花樣有哪些呢?
生:紅棗粽、紅豆棗、鮮肉粽。
教師:外婆做的粽子好吃嗎?(十分好吃)花樣多嗎?(很多)
師:這么好吃的粽子,作者吃的開心嗎?從哪個詞語看的出來?(美滋滋地)
你還知道哪些ABB的詞?
學生:分享積累的ABB詞
師:這么好吃的粽子,不僅作者有的吃,外婆還會——
生:裝一小籃粽子要我們帶回去
師:分給——
生:鄰居吃。
師:是的,外婆希望我們能成為做一個會分享,樂于分享的好孩子。
(四)知識拓展,追憶屈原(第四自然段)
生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屈原是我們著名的愛國詩人,他寫了很多著名的詩,最后為了國家,跳進了汨羅江中自殺,當地的老百姓為了不讓河里的魚吃掉屈原的尸體,就包了很多米團,也就是粽子,扔進河里喂魚。從那以后就有了端午節要包粽子、吃粽子的習俗。
(五)小游戲:包粽子大賽
師:今天張老師也帶了很多“粽子”來,我們來場男女生PK大賽,讀對了就可以貼到黑板上的碟子里,看誰包的粽子更多!
(出示貼有生字的粽子卡片,請學生領讀,讀對了全班跟讀三遍,全部貼完再讀一遍)
三、寫字指導,學寫生字“真”
師:剛剛的包粽子大賽真是非常激烈,在那些粽子中剛好藏著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個生字,看你能不能把它從三胞胎中認出來。
1、 空心字區分三胞胎“直”“真”“具”;
師:這三胞胎長的一樣的地方,張老師已經用黑色標出來,現在就要考考你們了,給他們涂什么顏色才能分清這三胞胎呢?
生:我想給直字上面的十涂灰色,因為馬路是筆直的,而馬路是灰色的。
生:我想給具字下面的兩點涂成彩色,因為玩具是彩色的。
生:我想給真字的十字頭和八字底都涂成紅色,因為真是一顆真心的真,而心應該是紅色的。
2、 引導觀察“真”字的占格
師:同學們的火眼金睛真厲害,一下子就把三胞胎分清楚了,那我們現在就來細細觀察一下老三“真”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生:中間的橫在橫中線,豎從豎中線寫起,微微傾斜;豎中線剛好把真字分成了兩半;第一橫和最后一橫特別長。
3、教師范寫
4、學生練習
5、展示點評。
四、課外拓展。
讀一讀有關端午節的童謠。
《粽子香》等
本課亮點說明:
1、空心字幫助識字。
2、課前童謠朗讀,有效銜接《日有所誦》和課文。
3、實物展示,出示粽子,激發興趣。
4、分粽子活動識字,活躍課堂氣氛。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