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古詩二首,早發白帝城
所屬欄目:小學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三年級《古詩二首(二)》之《早發白帝城》-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附課件)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三年級《古詩二首(二)》之《早發白帝城》-第二屆小學青年教師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
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6冊
《早發白帝城》
教學設計
《早發白帝城》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清人劉熙載在《藝概.詩概》中說:“太白詩雖若升天乘云,無所不之,然自不離本位。故放言實是法言。”
李白是唐朝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豪邁奔放,想象豐富,意境奇妙,他善于憑借想象,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象夸張,并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夸張得那么自然,不露痕跡;那么大膽,又真實可信,達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效果。
《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中年段的古詩文閱讀有這樣的要求:“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教學李白的詩,特別適合引導學生在誦讀中想象舉象,入境悟情,同時感受他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和夸張、豪放的寫作風格。
【教學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李白一生坎坷,屢遭貶謫。他的這首《早發白帝城》不僅是一首家喻戶曉,千百年來為人們不斷傳頌的杰作,而且也是他度盡劫波精神爽的生動寫照。這首詩不論從哪一個角度去欣賞, 都離不開一個“ 快” 字, 而這個字在詩中卻不見蹤影。詩人把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壯麗多姿、順水行舟的流暢輕快融為一體來表達,充滿夸張和奇想。
。
學情分析:學生對詩仙李白并不陌生,曾學過他的許多首詩。對于本詩的表面意思也能大致理解。但對“白帝城”、“江陵”兩個地方的有關地理知識欠缺,對于 “彩云”“猿聲”等意象的文化內涵不理解,對于李白被流放的經歷也知之甚少。
我的思考: 怎樣幫助學生通過一首詩來了解一段歷史,更多地認識一個詩人,領會一種寫法,從而更愛讀古詩、讀經典,是我這節課要努力去達成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誦讀本詩,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體會詩人流放途中遇赦的暢快心情。
2、初步感受本詩中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嘗試在語境中運用所學詩句。
3、工整地抄寫《早發白帝城》。
一、初讀會意——船行飛快
1、讀詩題,學寫“帝”字。
2、讀正確,指導讀出詩的節奏。
3、理解本詩大意。
(1)自學理解,同桌交流。
(2)通過提問,建立聯系,理解前兩句詩,感受行船之快。
(3)想象詩中景象,理解后兩句詩,再次感受行船之快。
4、有感而發,讀出船行之快。
【設計意圖】在初讀會意這一板塊,先用幾個問題幫助學生理清李白是從哪兒出發去哪兒,路程多遠,時間多長,從時空對比中感受到行船之快,教給學生理解詩句方法的同時發展了語文思維的能力。后兩句用想象的的方法來幫助學生感受猿啼回蕩的同時,小船已過萬重山這種很少有過的經歷,進一步體會船行之快。
二、入境悟情——歸心暢快
1、小結引發探究興趣:你們知道嗎,其實李白寫這首詩不光是為了寫小船速度快的,他更想告訴我們的是什么呢?
2、補充資料,了解本詩背景:
李白生活在唐朝,他有一個遠大的志向,就是幫助君王治理國家,雖然他一直都沒有受到重用,但是他始終堅信,總有一天,他會乘風破浪,克服所有的困難,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像他在詩中寫的:“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58歲那年,李白終于有機會施展才華、為國效力了,卻被誣陷成是謀反的罪臣,流放到一千多公里以外的那個叫夜郎的地方,永生不得與家人朋友相見。
3、吟誦詩句,人同此情。
(1)吟誦詩句,體會流放途中的愁苦和渴望。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酈道元 《水經注·江水》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李白 《上三峽》
“我愁遠謫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還?”
——李白 《流夜郎贈辛判官》
(2)誦讀詩句,感懷李白渴望的自由、抱負。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
4、想象流放之苦,引出遇赦之喜。
5、再讀感受:藏在景中之情。
6、齊讀全詩,體會詩人遇赦后心情的暢快。
【設計意圖】在入境悟情這一板塊,如果單純出示相關歷史資料,學生很難真正走入詩人內心。整合李白在流放途中所作的兩首詩,體會他的愁苦心情以及內心深處被放赦還的渴望。而渴望放赦還的背后又是李白對自由的渴望,更是他安社稷、濟蒼生的報國情懷,所以第二次整合學生們較為熟悉的李白另三首詩中的詩句,來逐層豐富學生的情感和理解。
三、積累運用——借景抒情
1、小組交流,填讀詩句。
(插課件里那頁)
告辭了,三峽!
來時 ,回時 ;
告辭了,白帝城!
來時 ,回時 。
告辭了,三峽!告辭了,白帝城!
①我愁遠謫(zhé)夜郎去,何日金雞放赦(shè)還?
②巴東三峽巫(w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chánɡ)。
③三朝(zhāo)又三暮,不覺鬢(bìn)成絲。
④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⑤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2、全班共讀,再次體會李白流放與遇赦不同的心情。
3、齊讀全詩,熟讀而成誦。
【設計意圖】詩句的整合,不僅是為了入境悟情,還能豐富學生的積累,學習恰當地在語境中來運用。在第三板塊,請學生嘗試運用本課中讀過的詩句來分別表達詩人在流放途中和回江陵時的不同感受,進一步感受借景抒情的寫法。
四、恭敬抄錄——靜心習文
1、小結學詩方法,引出古人學詩文另一法——抄錄。
2、展示教師抄錄作品,觀察行文格式,提示生字書寫要點。
(插書法)
3、認真恭敬抄錄《早發白帝城》。
4、總結:景——情——歷史——詩人
【設計意圖】學習古人抄錄詩文的方法,使我們傳統文化中的書法與古詩相結合,使學生再一次得到文化的浸潤。
作業:
1、學了《早發白帝城》,你對李白有了哪些新的了解?講給爸爸媽媽聽。
2、詩仙李白一生作了上千首詩,感興趣的同學課后讀讀他的其他詩,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板書:
早發白帝城
李白
辭 千 里 還
白 一日 江
帝 快 陵
景 情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