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森林的歌聲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湘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上冊第四課欣賞課《森林的歌聲》貴州省 - 黔南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學內容: 欣賞《森林的歌聲》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森林的歌聲》,熟悉樂曲各部分的主題旋律,感受音樂的不同情緒與音樂形象,了解樂曲的結構。
2.了解民族樂器,進一步了解小提琴、陶笛、吉他音色,感受樂器音色的豐富表現力。 3.通過對《森林的歌聲》欣賞,感受動物和諧相處“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歡樂心情。并能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樹立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樂于主動、探究、聆聽樂曲,并了解樂曲的結構,感受樂曲的情緒。 教學難點:
學生能夠聽辨A段和B段的音樂旋律,并能夠在C段音樂中使用打擊樂器配合表演。
教學用具:
鋼琴、打擊樂器、有關圖片、多媒體課件等。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板書設計:
教材分析:
一、 樂曲的創作背景:
《森林的歌聲》又叫《森林狂想曲》,它是荒野探險家徐仁修、音樂制作人吳金黛等人用了5年共同創作,共收集鳥類、蛙類、蟲類、溪流……等近100種自然聲音,自然音源與音樂的節奏、調性相合無間。音樂淋漓盡致的展現了森林里一段段優美的畫面,以及小動物們愉快生活的場景,受到廣大聽眾的喜愛。 二、 樂曲的教材分析:
樂曲演奏的樂器主要是陶笛、吉他、小提琴。每種樂器的音色各有特點:小陶笛的音色清脆嘹亮;吉他的音色,清澈透明、甜美圓潤;小提琴的音色,悠揚婉轉、柔美動聽。師需引導學生區分三種樂器的音色,了解各個樂器的外形特點和演奏方式。
樂曲由A、B、C三個不同的主題旋律組成,A段情緒活潑歡快,B段情緒輕快明朗,C段激情盎然。樂曲最難聽辨的是A、B部分的旋律,兩段都比較的歡快,因此我采用的聽、畫、跳等多種方式來引導學生區分旋律的走向。A段音樂旋律活潑歡快,表現小兔們歡快地向前跳的喜悅心情,旋律的走向是向前跳。B段音樂旋律輕快明朗,表現松鼠們上樹摘果子的靈活機敏,旋律的走向是向上跳。C部分主要采用打擊樂配奏方式,讓學生記住旋律。樂曲由兩個部分組成,第一個部分的樂曲結構是:A+A+B+A+B+C+A,第二部分的樂曲結構是:A+B+A+B+C+A。兩個部分一起聽,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難,所以我將分為兩個部分來聽,第一個部分由一個學生貼,分組來跳A、B、C段,第二部分教師貼,學生說出聽到的樂段和使用的樂器。這樣樂曲的整個結構圖就呈現在黑板上,來幫助學生記住樂曲的結構圖。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一些最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認識了音的高低、長短、強弱,學習了很多兒童歌曲,感受了音樂的美,具備了一定的聽賞能力。愿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開朗活潑,但又缺乏耐心,本課是一節音樂欣賞課,整首樂曲聽賞需要4分07秒,聽賞的時間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些過長,我主要采用了先分后總的方式。采取情境導入法,先分聽三段音樂, 為讓學生更好地抓住音樂的情緒和音樂形象,調動學生主動傾聽的積極性,因此將用三種動物代表三段音樂:A段,地上會跳的動物(小兔隊長);B段,樹上愛跳的動物(松鼠隊長);C段,森林里高個子的動物(長頸鹿隊長)。讓學生哼唱主題旋律,激起學生聽賞的興趣,以及游戲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最后總的感受樂曲中愉快的音樂氛圍,喚起學生保護森林,愛護環境的意識。 設計理念:
本課以情境導入,主線是A、B、C三段音樂貫穿始終,通過音樂的欣賞,感受到三段音樂的情緒和意境有何不同?讓學生隨著音樂,走進美麗的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神秘與寧靜,體會到動物們和大自然和睦相處的一段段動人場景。感受到中國的傳統樂器和自然糅合后帶
給我們一種清涼而又純凈的空間。副線是人文文化的傳遞,在當今四處被污染,一切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我們都渴望那份清新和寧靜,通過音樂欣賞,喚起學生保護森林,愛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分段傾聽和學唱A、B段旋律——簡介樂曲中使用樂器——傾聽C段旋律,并用打擊樂為樂曲伴奏——分析樂曲的結構圖——拓展延伸——課堂小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時間安排
情境導入 談話導入,引導學生傾聽樂曲的引子部分。(各種動物的叫聲)
1.聆聽音樂
2.思考樂曲中有哪些動
物在說話? 情境導入,激起學生對音樂傾聽的欲望
2分鐘
分段欣賞 1.介紹A部分(小兔隊長)
(1) 老師在黑板上畫
出A段旋律圖。 (2)教師范唱旋律。
2.欣賞B部分(松鼠隊) (1)教師畫B段的旋律圖。
(2)教師范唱旋律。
1.聽賞A段 (1)初聽音樂。 (2)說說小兔的心情怎樣?
(3)用lu學唱樂曲的旋律。
(4)跟著音樂進行律動。 2.聽賞B段 (1)初聽音樂。 (2)用la學唱松鼠的旋律歌。
(2)學跳松鼠的動作。
采用“聽旋律”、“畫旋律圖”、“唱旋律”等多種方法,讓學生記住AB段的旋律。而此環節運用的線條旋律圖,直觀讓學生感受到旋律的走向,有利于學生準確的演唱和記住旋律。
12分鐘
分析AB段旋律
師引導學生觀察黑板的旋律圖,進行小結。
1.觀看旋律圖,試著說出音樂旋律的規律。 2.學生聽辨AB段的音樂。
解決難點:AB的都很歡快,在聽辨上有一些難以辨別。將A
段旋律畫在草地,表
現小兔們歡快地向前跳的喜悅心情,旋律的走向是向前跳。B段旋律畫在樹上,表現松鼠們上樹摘果子的靈活機敏,旋
2分鐘
律的走向是向上跳。這樣利于學生對兩段旋律的區分。
認識樂器
吉他、陶笛和小提琴
教師簡介吉他、笛子和小提琴的外形和音色。 1. 學生聽音樂,辨三種樂器的音色,并試著表演各種樂器的演奏方式。
2. 聽辨音樂表現的是小兔隊還是松鼠隊? 1. 能夠區分三種樂器的音色,并了解它們的表演方式。 2. 鞏固學生對AB
段旋律記憶。
6分鐘
欣賞音樂C部分 1.說C段的音樂情緒。
2.教師范唱。
1.初聽音樂
2.學生聽老師唱,在樂譜上找到老師演唱的激情點,感受樂曲的情緒。 3.認識打擊樂器,能在激
情點準確的用打擊樂為
為歌曲伴奏。
三角鐵: ×
-
雙響筒: × ×搖 鈴: ×× ××
1.通過訓練學生用
打擊樂為歌曲伴奏,加強學生對C段旋律的記憶,并了解樂曲
的情緒。
2.訓練學生之間的配合能力,有利于學生將來對合唱歌曲的學習。
6分
鐘
小結ABC 師提問:在這場森林音樂
會中同學們聽到了幾段音樂,現在聽一聽,老師
給的音樂表現的是哪個隊的?
學生聽音樂,辨別三段音樂。(小兔隊、松鼠隊、長頸鹿隊) 鞏固三段旋律的記
憶,為完整聽賞打下基礎。
2分
鐘
完整聽音樂
1.引導學生完整聽賞音樂的第一部分。在黑板上貼出樂曲的第一部分的
結構圖。
2.引導學生完整聽賞音
樂的第二部分,師在黑板上貼出樂曲的第二部分
的結構圖,并引導學生說
出每段樂曲以及所使用
的樂器。 1.初聽音樂,學生分三組配合音樂進行律動,說
說小兔隊、松鼠隊、長頸
鹿隊動物出場幾次。
3.聽音樂的第二部分,
說說第二部分和第一部
分有何不同?
讓學生通過跳、唱、
聽來分辨各段音樂出場的順序,了解樂曲的結構圖。
8分鐘 拓展 1.師簡介樂曲的作者。
2.播放森林被毀的圖片。
3.師總結。
學生暢談在生活中怎樣保護大自然。 感受樂曲中愉快的
音樂氛圍,喚起學生保護森林,愛護環境的意識。
2分
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