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星光恰恰恰
所屬欄目:小學音樂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音版小學音樂一年級上冊第4課《星光恰恰恰》北京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一)指導思想
感受與欣賞是音樂學習的重要領域,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欣賞能力的形成,對于學生豐富情感、提高文化素養、增進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本課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是:應用“參與-體驗理論”,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進行聲勢訓練及器樂表現,達成教學目標。
(二)理論依據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表現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要重視課程內容中對學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綜合性藝術表演能力的培養。通過音樂實踐活動促進學生能夠用音樂的形式表達個人的情感。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 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音樂課程標準》中,不僅將 器樂“演奏”與“演唱”等并列,作為表現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而且在感受與 欣賞、創造等領域都滲透了器樂演奏的教學因素。音樂教學中器樂演奏占據著重 要的地位。器樂教學可以在增強學生的美感、樂感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接近音樂、 理解音樂,以達到陶冶情操、開發智力以及提高鑒賞能力的目的。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習內容分析
《星光恰恰恰》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上冊)五線譜版的欣賞曲,是一首活潑歡快的舞曲,旋律只有8小節,4/4拍D大調,旋律級進與跳進相結合,旋律與節奏相配合。適合低年級學生走跳相結合進行律動。
本課我將歌曲《閃爍的小星星》做為導入,讓學生在聽聽-拍拍-唱唱-動動的環節中,通過身體的律動感受音樂的活潑、歡快。通過體驗、模仿、探究等方法,在實踐中獲得音樂知識,在快樂中學習。并將聲勢律動和演唱引入課堂,不僅豐富樂曲的表現形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了學生對學習音樂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音樂感受與欣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充分體現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
(二)學生情況分析
(1)一年級的孩子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形體靈巧,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比較適合采用歌曲與律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進行直觀的教學,讓學生在歌唱和形體表演中積極愉快的進行音樂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同時利用不同形式,培養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意識。
(2) 一年級的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四分、八分、二分等常用音符及節奏,本課學習過程中只需
采取劃拍與拍擊的方法進一步鞏固
的節奏即可。
(3) 聲勢訓練是表現音樂的一種工具和手段,不僅培養學生的感知反應能力、領悟能力、身體各部或心腦的協調能力、記憶力、創造力、交流溝通能力等,并通過親自說、唱、奏、動、聽、游戲等去探究、發現、表現和創造音樂。本課教學中,我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來掌握“恰恰恰”的節奏,為欣賞樂曲打
下了良好的基礎。
(4) 器樂演奏是學生喜歡的形式,本課學習中我把串鈴和沙錘引進課堂,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更能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教學方式:體驗、探究、模仿 合作
(四) 技術準備:多媒體課件、計算機、鋼琴、口琴等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引導學生學習并掌握節奏。
2.初步了解恰恰恰
3.利用旋律線的形式,培養學生感受旋律的起伏。
4.利用不同形式,培養學生表現音樂的能力及相互合作的意識。 (二) 過程與方法:
1.采取聆聽--感悟--實踐—合作的方法,使學生學習并掌握“恰恰恰”的節奏。
2.利用旋律線,感受旋律的起伏。
3.指導學生用不同形式(旋律線、歌唱、律動)來表現音樂。 4.通過歌曲《木瓜恰恰恰》,復習鞏固“恰恰恰”的節奏。
(三)情感、價值觀:
通過聆聽樂曲,采取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使學生體驗音樂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音樂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能用歡快的歌聲和簡單的動作,有節奏地表演《星光恰恰恰》 (二)教學難點:運用不同的參與表現形式來體驗音樂的情感,能跟著音樂拍子
表現(恰恰恰),充分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聆聽《閃爍的小星星》,學生邊聽音樂邊做簡單的肢體律動進教室。 2.第一次聆聽樂曲《星光恰恰恰》 3.第二次聆聽樂曲,教師帶領學生在
處拍手。 4.第三次聆聽樂曲,請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口讀“恰恰恰”。 5.第四次聆聽樂曲,學生一邊拍手一邊口讀“恰恰恰”,教師加入沙錘伴奏。
6.板書:出示三種節奏卡,鞏固的節奏。
①手打穩定拍,口讀節奏; ②手打穩定拍,口讀“恰恰恰”)
7.簡單介紹恰恰恰,導入新課。
(二)新授:
1.帶領學生劃拍,口讀第一樂句節奏并拍擊。
2.星星位置高低的變換,學生一邊聽琴一邊用手指表示高低,感受旋律的起伏;(2遍),隨后教師帶領學生用“lu”哼唱第一句旋律。
3.分別出示四個樂句旋律線,分樂句聆聽,學生邊聽音樂邊劃旋律線,用“lu”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 (1)聽--模唱 (2)跟琴模唱
(3)學生聽音樂邊劃旋律線邊拍節奏
。
4.聆聽《星光恰恰恰》歌曲,教師帶領學生學唱歌曲。教師監控音準和節奏。 (1)跟琴分句教唱。(慢) (2)跟琴分句教唱。(稍快) (3)跟音響唱。
5.教師帶領學生跟隨音樂做律動。
(1)學生分3組進行律動,(分聲部練習拍擊,三聲部合作)。
第一組拍手 第二組拍凳子 第三組 在恰恰恰的地方打串鈴
(2)跟隨音樂做律動。
6.隨音樂完整表演。 (1)教師講解“引子”。 (2)學生隨音樂完整表現。
(三)拓展:聆聽樂曲《木瓜恰恰恰》
(四)總結:
六、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本課的學習效果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和學生自評。教師評價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學生自評安排在每個教學環節完成之后。
本堂課重點是引導學生理解音樂知識、掌握音樂要素在音樂中的作用,培養音樂表現能力,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因此,在課程上著重體現“體驗”二字,通過感受、體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尤其在樂曲分析時,同學們自主學習積極性很高,師生合作非常融洽,順利完成本課教學任務。 七、教學設計特色說明
1. 應用“參與-體驗理論”組織教學資源,教師從培養、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出發,進行學生學習參與演唱、演奏、聆聽、綜合性藝術表演等各項音樂活動。教師有效提高學生音樂素養,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2. 通過多媒體音頻、等多種手段,使學生直接的感受音樂,參與相關活動,掌握音樂知識,解決唱歌教學或欣賞教學的重難點。
3. 用聲勢律動輔助學習,培養了學生的聽覺和合作、合奏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八、教學反思
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好奇、好動、模仿力強、形體靈巧,怎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是上好一堂課的關鍵, 因此教學設計要新穎出新,教學內容要豐富多彩,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比較適合采用歌曲(樂曲 )與律動相結合的教學手段,進行直觀的教學,讓學生在歌唱和形體表演中積極愉快的進行音樂學習,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因而本課各個環節都以音樂為主線,從音樂的表現手段形式領悟;抓住“以聽為中心”的原則,把教學活動牢固建立在聽的基礎上;激發學生“興趣”來開展教學。將形體與音樂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演唱、律動、聲勢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用心體驗感悟音樂,用心表現音樂。培養學生愛好音樂的情趣,發展學
生音樂感受鑒賞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 歌曲《星光恰恰恰》是人民音樂出版社一年級(上)五線譜版的樂曲。音樂是聽覺藝術,我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動、模仿力強這一特點,從聆聽音樂開始,讓學生用簡單的肢體律動表現音樂,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濃郁、活躍,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在聆聽中動起來,找到反復出現的節奏“恰恰恰”拍拍手,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從而為后邊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教學中,我采取聽聽、拍拍、說說、敲敲、唱唱相結合的手段來感知音樂,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特點。利用旋律線的形式,培養學生感受旋律的起伏。讓學生通過體驗、模仿、探究等方法,在實踐中獲得音樂知識,在快樂中學習。聲勢訓練不僅培養學生的感知反應能力、領悟能力、身體各部或心腦的協調能力、記憶力、創造力、交流溝通能力等,并通過親自說、唱、奏、動、聽、游戲等去探究、發現、表現和創造音樂。教學中我大膽引導學生通過拍手、拍凳子、敲擊打擊樂,三個聲部進行合奏,讓學生在律動中感受音樂的情緒,在合作中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教師引導,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讓學生利用掌握的音樂基礎知識和技能自主學習,掌握樂曲的旋律和節奏。不僅激發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還存有不足:如學生在聲勢合作中個別學生的節奏不穩,還需加強練習。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