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方程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shù)學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貴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lián)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貴州
《方程的意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2. 明確方各方程的概念。
3. 培養(yǎng)學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難點: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情境導入:
師:課件出示蹺蹺板圖片,問這是什么?同學們一定玩過,如果蹺蹺板兩邊重量相等,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這就是平衡。市場上有一種工具就是依照
情境導入
新知探究 探究等式、不等式、方程的含義
鞏固提高 強化訓練,加強對方程的理解
課堂小結 談學習方程的意義和重要性
以蹺蹺板引入課題 ,激發(fā)學生興趣
蹺蹺板的原理設計出來的,你們猜猜是什么?(天平)我們今天要學的知識就要利用到它。(板書課題:方程的意義)
探究新知
1.認識等式。
課件演示:天平不平衡 平衡(左邊一個30g和一個20g的物體右邊一個50g砝碼),天平保待平衡。引導學生用一個式了來表示這種平衡的現(xiàn)象: 板書:20+30=50 這是一個等式 2.引出方程
師:下面我們來演一下如何作天平稱物體的重量。 演示1:稱出一只空杯子重100g。
提問:天平平衡了嗎?這說明一只空杯子重多少克? 板書:一只空杯子=100 g
演示2:往空杯子里倒入約150 毫升水
提問:現(xiàn)在天平怎樣?如果水重Ag,杯子和水共重多少克?你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 板書:100+X>100
演示3:在右邊再放一個100g的砝碼。
提問:增加100g的砝碼,發(fā)現(xiàn)了什么?(杯子和水比200g重)用式子怎么表示?如果將水設為X g,那么用一個式子該怎么表示杯子和水比200g重這個關系呢? 板書:100+X>200
演示4:右邊再增加100克砝碼,天平往砝碼這邊傾斜。
提問:現(xiàn)在哪邊重些?怎樣用式子表示? 板書:100+ X<300
演示5:把100g砝碼換成50g,你又會發(fā)現(xiàn)什么?用式子怎樣表示? 板書:100+ X=250
師:生活中,能用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表示的現(xiàn)象很多,例如:(課件出示圖) 你能用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表示嗎?
學生先嘗試寫等式,然后小組內交流,全班匯報,師板書:3x=186 3.理解“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意義
(1)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以上板書的各式,找出它們各有什么不同,有哪些
相同的,然后小組內交流、討論。
(2) 全班匯報,教師根據(jù)匯報情況作點評,并歸納小結:用等于符號連接的
式子是等式;用大于或小于符號連接的式子是不等式,既用等于符號連接,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板書:像100+ X=250,3x=186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就是方程。 4.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組織學生在草稿紙上試寫一些方程,請學生板演。教師點評 強調:方程必具備的兩個條件:一要一定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shù)。
鞏固提高
1. 做一做。練習:下面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課件出示) ① 35-χ =12 ( ) ⑥ 0.49÷χ =7 ( ) ② Y+24 ( ) ⑦ 35+65=100 ( )
③ 5 χ+32=47 ( ) ⑧ χ-14> 72 ( ) ④ 28< 16+14 ( ) ⑨ 9b-3=60 ( ) ⑤ 6(a+2)=42 ( ) ⑩ χ +y=70 ( ) 2.看圖列出方程。
列式:
列式:
3.作業(yè):完成P66頁1、2、3題。
課堂小結:
學習了方程,對我們今后解決問題有很多幫助。有時用算術方法難以解答的問題,利用方程知識往往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板書設計:
方程的意義
20+30=50 這是一個等式 一只空杯子=100 g 100+X>100 100+X>200 不等式
100+ X<300
像100+ X=250,3x=186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就是方程。
《方程的意義》說課稿
說教材:
本節(jié)課是小學生學習代數(shù)知識的啟蒙課。在這之前已經學過簡單的數(shù)量關系,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運算定律,本節(jié)課也是后續(xù)學習簡易方程以及在中學階段進一步學習代數(shù)知識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具有重要的地位。
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 2.明確方程的概念。
3.培養(yǎng)學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學習態(tài)度。
重難點:
重點:理解方程的意義,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難點:用方程表示數(shù)量關系。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以蹺蹺板原理引入天平,創(chuàng)設天平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為后面理解方程的意義作鋪墊。
二、新知探究:教師通過課件演示,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根據(jù)天平的不同現(xiàn)象寫出相應的式子。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出來的式子,并按標準分類(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交流合作——展示匯報),教師巡視檢查, 根據(jù)分類情況,并歸納小結:用等于符號連接的式子是等式;用大于或小于符號連接的式子是不等式,既用等于符號連接,還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是方程。
所以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強調:方程必具備的兩個條件:一要一定是等式,二要含有未知數(shù)。
板書:像100+ X=250,3x=186這樣,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就是方程。 寫方程,加深對方程的認識。 三、鞏固提高
采用練習卡讓學生獨立完成、 四、課堂小結
學習了方程,對我們今后解決問題有很多幫助。有時用算術方法難以解答的問題,利用方程知識往往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解決。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