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軸對稱圖形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軸對稱圖形》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軸對稱圖形》廣東省優課
軸對稱圖形
教學內容 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二年級下冊P29軸對稱圖形 課
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
課
教學 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通過觀察、操作、想象初步認識周對稱
現象,知道對稱軸,能判斷一個圖形是否是對稱圖形。 智力能力目標:經歷操作、觀察、想象、交流等活動,
增強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發展學生空間觀念。
情感態度目標: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對稱現象,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感受物體或圖形的對稱美,激發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
重點 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對稱現象和軸對
稱圖形
教學難點:理解“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這一軸對稱圖形的本質特征。 教具 學具
多媒體課件、軸對稱圖形與非軸對稱
圖形若干個,剪刀,
卡紙
課前談話:(今天在上午的第一節課,和你們在階梯教室上課,我很開心。你感覺怎么樣、。生:……我發現……,你發現了什么?今天我們就用發現的眼光來上這節數學課)
(一)游戲引入,感受對稱現象
2
教
學 過 程
1.游戲:貼耳朵,引出對稱現象
師:喜歡玩游戲嗎?我們玩“貼耳朵” 。 師:你們為什么笑?有話要說嗎?米老鼠的另一只耳朵應該在哪里?為什么?
(蒙住學生的眼睛,讓學生給少一只耳朵的米老鼠
帖耳朵,貼歪了,引起學生大笑,學生躍躍欲試想貼到對的位置) 2.說說生活中的對稱現象,體會對稱現象的普遍性,
欣賞生活中具有對稱性質的物體,體會對稱美,感受人體因為對稱而很美。激發學生更進一步探究新知的興趣。 師:我們人體是對稱美的典范。我們人體有哪些對稱的現象?人就是因為對稱,顯得特別美。 (二)引導發現,認識軸對稱圖形 1.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1)揭示“對稱圖形”:把實物抽象成平面的對稱圖形,(板書:對稱圖形)
(2)動手操作,剪出對稱圖形(學生自主操作) 師:老師想剪一個對稱圖形,怎樣保證剪出的是對稱圖形。想玩嗎?你們也來剪一個吧。
(3)展示作品,鼓勵2-3名學生再次說出制作過程,明白要“對折”才能剪出對稱圖形,體會“兩邊一樣”,“完全重合”。從而為驗證一個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和概括出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做準備。
師:你是怎么做的?(折,畫,剪,折,畫,剪)
3
師:這些圖形形狀不一,大小不同,他們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2.合作交流,驗證圖形,突破難點
(1)動手驗證:學生用學具圖片驗證:突破“沿一條直線對折,圖形的兩邊完全重合”。
師:我們通過簡單的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就創造了數學里的對稱圖形。數學有時就這么簡單。
師:剛才是用眼睛看的,怎樣驗證呢?
(2)匯報驗證過程,再次驗證并揭示軸對稱圖形的感念?:將圖形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3)認識對稱軸,畫對稱軸:這條折痕(直線)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老師示范畫,學生選一個軸對稱圖形畫出對稱軸)
3.理解完全重合:借助杯子圖形驗證,再次理解完全重合。
4.借助課件小結。這些圖形,都是沿著一條直線對折,直線兩邊的圖形完全重合,像這樣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三)拓展運用,鞏固練習
1.看一看,說一說:哪些是軸對稱圖形,哪些不是軸對稱圖形。(其中有一個似是而非的圖形,有學生說是軸對稱圖形,有的說不是,用老師準備好的圖形,讓一學生驗證)
4
師:當我們有分歧時,怎么辦?驗證:折折看。 放松時刻:聽音樂《大王叫我來巡山》放松。
2.說一說:順次帶出尋找黑體字“大王叫我來巡山”這幾個漢子中的軸對稱圖形。 “山”的疑問是重點。
3.猜一猜:給出漢字的一半,猜出漢字。 3.字母也有軸對稱圖形。尋找字母中的軸對稱圖形,體會圖形中“橫著”畫的對稱軸。 (四)課堂總結
1.你的收獲: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感受到了軸對稱的美。 2.再次欣賞軸對稱給我們帶來的美。
師:軸對稱圖形真美,讓我們再次來欣賞對稱美,品味對稱的味道。(課件展示軸對稱現象,并展示一張圖片中的對稱,對稱,再對稱,學生很興奮,“哇”聲一片) 3.擺出屬于我們班的對稱美。
師:很震撼對不對。你知道嗎?創造軸對稱圖形有時也很簡單,你們看,用我們熟悉的一些物體,就可以擺出美麗的軸對稱。我們一起來創造屬于我們203班的對稱美吧。(老師課前準備一些圖片)老師叫到學號的圖形來擺。(擺完后學生與黑板上的軸對稱圖形合影留念) 師:讓我們留下這美好的一刻。 (五)布置作業
1.看書29頁,順手圈出軸對稱的圖形。
5
2.親子活動:教媽媽剪一個軸對稱圖形,和爸爸用手套、鞋子等物體,擺出軸對稱現象,用手機拍下來,發到微信群。
板書 設計
軸對稱圖形
對折 完全重合 學生作品 對稱軸 學生作品
教
學 反思 (后記)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