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方程的意義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重慶市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新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方程的意義》重慶市優課
方程的意義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62~63頁。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方程的意義,初步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2.經歷從具體問題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過程,在觀察、分類、抽象中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發展思維能力,增強符號意識。 3.引導學生初步體會方程的作用,為進一步學習方程做準備。 教學重點、難點:理解方程意義 教學準備:實物天平、PPT。 課前準備:復習數量關系
課前談話: 師:看完這兩段動畫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搞笑
師:確實搞笑,但是笑聲的背后也要思考。除了搞笑,你還看到了什么? 生:„„
師:第一段動畫中的蹺蹺板為什么始終不能平衡呢?第二段動畫中,小蟲子們一直都想讓蹺蹺板保持平衡,那到底在什么情況下才能保持平衡呢?(通過你的眼睛我也看到了,經你這么一說,我也明白了) 生:„„
師:從剛才的發言中,我發現了咱們班的同學很會觀察、善于思考。希望你們能把這種好的學習狀態帶到課堂中去,行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認識實物天平,通過天平建立等式的概念
生活中其實有一種東西跟我們玩的蹺蹺板原理相似,那就是——(齊答:天平) 出示天平
師:剛好,我這有一臺天平。它的指針指到正中,天平處于什么狀態?
(平衡狀態)
師:這時,在天平左邊放2個50g砝碼,右邊放1個100g砝碼。此時天平又會是什么狀態? 生:平衡
師: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老師把它展示在大屏幕上。 確實平衡,平衡意味著什么呢?
生:說明左右兩邊的質量是相等的。(大家同意嗎?) 師: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種左右兩邊相等的關系嗎? 生:50+50=100或50×2=100
小結:對,像這樣表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
2、出示第二幅圖,豐富等式的類型
師:這幅圖你還能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嗎?為什么?
3
生:能,因為天平是平衡的。(左右兩邊是相等的) 師:那好,用哪個等式?一起說說。 生:90+60=50+100
師:象這樣的等式還有很多,誰能說一個? 生:„„(2個)
小結過渡:看得出,在同學們的腦海里已浮現出了很多這樣的等式,那讓我們又回到天平上繼續認識不一樣的等式。
3、體驗天平不平衡到平衡的過程,初步感知方程 (1)稱出杯子的質量,揭示已知數
師:請看,在天平左邊放一個空杯子,右邊放100g砝碼,此時天平平衡。這說明了什么?
生1:杯子的質量等于砝碼的質量
生2:杯子的質量就是100g。(你知道杯子的質量,還有誰知道?) 師:那杯子的質量對于我們來說就是一個已知數。
(2)出現含有未知數的式子
師:接下來,我往杯子里倒一些水。咦,發生了什么變化? 生:天平傾斜了。(不平衡了) 師:此時水的質量你知道嗎? 生:不知道
師:不知道,那就是一個未知數,可以怎么表示?
4
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x、a...嗯,用上了剛學的用字母表示數。 師:好,我們就用X克來表示。整個左邊的質量又可以怎么表示呢?
生:100+x克(板書)
(3)初步感知方程
師:想要知道水的質量怎么辦? 生:添加砝碼
師:(添1個100g的砝碼)好嘛,行了嗎? 生:不行,還是輕了。 師:又怎么辦? 生:再添砝碼
師:又添了,這次行了吧? 生:不行不行,還是重了。 師:怎么還是不行呀?又該如何呢? 生:換1個比100g輕一點的試試。 師:現在可以了嗎? 生:可以了
師:那就奇怪了,為什么前面3次都不能確定水的質量,而最后這次就能夠確定呢?自己先想想,然后再和同桌討論討論。 生討論師巡視、引導
5
師:誰想先來說一說
生1:因為上面3幅是表示天平不平衡,下面1幅表示天平平衡了。
師:說得好,抓住了重點。誰結合這個問題,把話說得更完整。 生2:„„
師:他們說從平衡和不平衡來說的,誰能換個角度來說一說?(從左右兩邊相等或不等的情況來說說。)
生3:當左右兩邊相等的時候就能確定水的質量,左右兩邊不等時就不能確定水的質量。
師:由此可見,這種相等關系非常有價值,特別重要!既然如此,我們就有必要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種相等關系,誰來試試。 生:100+x=250(師板書)
師:咦,這個等式跟前面的相比,有點特別。誰知道它的名字?(方程)對,像這樣的等式就是方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方程的意義。
二、探究新知
1.他抓住了天平平衡中的相等關系寫出了方程,你們行嗎?
師:接下來,請四人一組,先找出相等關系,再寫方程。開始! 師:你寫的方程是?
小明有30元
錢,買書用了z元,還剩14元。
6
生1:x+x+x=2.4 生2:3x=2.4
師:這個方程左邊表示什么?右邊表示什么?
生:左邊表示3本書,每本書x元;右邊表示一共的價錢。 師:那這個方程你是根據哪個相等關系寫出來的呢? 生:單價×數量=總價 生3:X+y=2.5 生4: 30-z=14
2.觀察比較,揭示方程的意義
師:仔細觀察這些式子,左邊和右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他們都是等式 師:你怎么看出來的? 生2:因為都有等號
師:對,他們都是用等號連接的式子。所以都是等式。那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生:3:左邊沒有未知數,右邊的有未知數
師:的確是這樣,右邊這組等式中的x、y、z都是未知數。
師:通過剛才的觀察和比較,你認為,什么是方程?
(如果第一個學生說得很完整,誰能說說你的理解) 生1:含有未知數,有等量關系(抓住了重點,誰還能說一說)
7
生2: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怎樣的式子?)
生3:有1個未知數(如果生只說了1個,要引出多個) 生4:表示左右兩邊相等,又有未知數的就是方程。
師:大家都說出了自己的理解,咱們來看看書上又是怎么說的?翻書63頁,先勾畫出來,再讀一讀。(師板書)
師:來,一起讀一讀。(讀得很整齊)但是老師想聽到你們讀出對方程的理解。(再讀)
3.新課回顧
師:回顧剛才的學習過程,你認為寫這些方程的關鍵是什么呢?自己先想想,再和同桌說一說。
生1:是根據相等關系寫出來的(如果生回答有未知數,追問:有了未知數,還得找到什么?)
師:有沒有補充?(如果沒有就接著問)是不是有相等關系就一定能寫出方程呢?這也有相等關系,為什么不能寫出方程? 生2:因為沒有未知數
師:現在你覺得怎樣才能寫出方程?
生3:是要有未知數,并要找到相等關系才能寫出方程。 生4:是把未知數當做條件寫出來的。
師:對,你的意思就是帶著未知數,把找到的相等關系表示出來,就能寫出方程。
(你們也是這樣想的嗎?)
8
厲害!你們不僅看清了方程的外形特征,還抓住了方程的本質。
三、鞏固練習
1.判斷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45+35=80 X-14〉72 6(2+y)=42 Y+24 a÷5=35+b 62÷2=31 x÷4〈26 x-3=19+11 師:這里還有一些式子,請判斷哪些是等式? 生:„„
師:(圈)為什么其他的都不是等式? 生:因為其他的沒有等號 師:哪些又是方程呢? 生:„„
師:(圈)你們怎么都不在這里找方程呢? 生:因為方程是等式,所以一定要在等式里找。 師:那等式和方程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呢? 生1:方程包含在等式里面 生2:方程一定是等式
生3:方程是一種特殊的等式。(特殊這個詞用得好,特殊在哪?) 師:孩子們把關系說得非常清楚,為了看得更清楚,我們可以把這個圖美化一下。請看!
從這個圖上我們可以直觀的看出,等式包含方程,方程屬于等
9
式。
師:老師這還有3個式子,不小心弄花了。請判斷一下,他們是不是方程? 生判斷 6x+( )=78 85-( )〉36 36+( )=42
2.請你用方程表示下面的數量關系(書P66,做成題單) 師:剛才我們根據方程的意義進行了判斷,下面我們就自己動手來寫寫方程。
生獨立完成并匯報
師:你列出的方程是?有沒有不同的?
師:這3個方程都能表示小明的年齡和爸爸年齡之間的關系。小明到底多少歲呢?(12歲)怎么算的?40-28=12(歲)
這是我們以前用的思路,和這3個方程中的哪個思路很相似? 生:第3個
師:對,第3個方程就是用的以前的思路,寫方程時通常不采用。一般我們都要像這樣,把未知數當成條件來列方程。
10
師:這道題誰來說? 生:„„
3.拓展提高
師:剛才這些圖都能寫出方程,這幅圖你還能寫出方程嗎? 天平左邊500g,右邊xg。(不平衡) 生:不能 師:為什么? 生:因為天平不平衡
師:你能想辦法將天平變得平衡,再寫出方程嗎?(能)自己先想想,再寫一寫。如果有困難,還可以請教身邊的同學。 生討論寫方程
師:誰先來說一說你寫的方程?
生1:500-y=x (直接拿掉左邊的一部分)
生2:500-y=x+y (左邊拿一部分給右邊,使得兩邊相等) 生3:500=x+y (右邊直接加上一部分,使其和左邊相等) 生4:500+y=x+z (左邊和右邊同時加,但是加不一樣的使其相等) 生5:500-y=x-z (左邊和右邊同時減,但是減不一樣的使其相等) 生6:500-y=x+z (左邊拿走少一點,右邊拿進來多一點)
4.數學文化介紹
師:我們只用短短的幾十分鐘就創造了方程,而古人是通過幾千
11
年的漫漫征程,才形成了現在的方程。讓我一起去看一看。 (視頻短片)
四、課堂小結
師:看了這個短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
師:除此之外,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還有哪些收獲?
生:„„(可抓以下幾點:什么是方程、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方程是通過相等關系建立的、是把未知當成已知條件來參與列式的、方程的產生、方程的用處)
小結:看來,同學們收獲多多。今天我們認識了方程,為今后的解決問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相信你們會越來越感受到方程的魅力。
(1)大約3600年前,古代埃及人寫在“萊因德-紙草書”上的數學問題中就有了關于方程的記載。
(2)“方程”這個名詞,最早見于我們古代數學專著《九章算術》中。這里的方程是指由幾個方程共同組合而成的方程組。
(3)17世紀,法國數學家笛卡爾最早提出用字母表示未知數。把字母與普通數同等看待,用運算符號和等號將字母與數連接起來,就形
12
成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4)其實方程我們并不陌生,一、二年級的時候我們就曾看到過。 (5)而今天,我們正式認識了方程。
(6)到了初中我們還會進一步認識更復雜的方程。
(7)這些方程可應用到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在高科技領域中,如:火箭要把衛星運送到預定的軌道就得借助方程,方程已成為科學家的得力助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