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觀察物體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課時《觀察物體》甘肅省 - 蘭州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教 學 設 計
執教科目 數學
執教年級 四年級 教學內容 觀察物體(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立體圖形,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位觀察到的三個小立方體拼成的幾何形體的形狀和相對位置。
2.借助用正方體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經歷觀察、想象及驗證的過程,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認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模型的形狀,會用正方體拼搭。 教學準備 課件、正方體模型、正方形模型若干。 課 時 第1課時
教 學 過 程
教 學 設 計
一、情境導入
1.出示同學背面照,猜猜他是誰? 2.出示同學正面照,揭曉答案。
談話:我們從背面能確定一個人嗎?從正面觀察能不能掌握一個人的外貌特征?)——我們在生活中觀察萬事萬物時需要做到全面,導入課題:觀察物體。
二、操作探究
(一)前置性小研究交流。 研究一:
1.觀察生活中的一個物體,最多能同時看到它的( )個面,能不能同時看到前面和后面?上面和下面?左面和右面?
2.那么我們在觀察物體時主要從哪些角度來觀察? 3.觀察物體時你給大家的溫馨提示是什么?
(設計意圖:因為他們二年級就已經有了觀察物體的認知基礎,所以研究一對他們來說是比較簡單的,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實物來讓孩子們知道一般我們觀察物體的三個角度,同時通過課上的互相交流確定觀察物體時應該將視線與被觀察的物體保持水平,為后續觀察幾何體做好鋪墊)
研究二:
同學們,請先認真地看書P13,再完成下面的小研究,相信你一定行! 擺一擺,看一看,說一說,連一連
拿出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例1 出示的幾何體,再分別從前面、上面、左面看一看,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從每個面看到的形狀。 然后完成課本例1的“連一連”(在課本上完成,用直尺哦!)。 (設計意圖:通過給出層層遞進的問題對課本例1有目標的自學,使孩子們初步體會這一節課的根本:即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物體,得到的結果往往不同。) 研究三:
擺一擺,看一看,拼一拼,畫一畫
前面 上面 左面
拿出4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一個你喜歡的幾何體,再從前面、上面、左畫觀察,你能把看到的平面圖形用小正方形拼出來嗎?并試著把觀察到的形狀畫出來。(水彩筆)
通過拼出來和畫出來的圖形,你發現了什么?
(設計意圖: 出于開放性的考慮,設計了前置研究三,讓孩子們用四個大小相同的小正方體擺出自己喜歡的幾何體,然后去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平面圖形,從而進一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同一個物體,所得到的結果可能是不同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畫圖能力。) (二)看一看 擺一擺 想一想
用4個正方體擺一個符合要求的幾何體 從前面看 有幾種擺法?
從左面看
有幾種擺法?
從上面看 有幾種擺法?——只有一種。
你得出了什么結論?
(設計意圖:當孩子們交流匯報前置作業,解決了從立體到平面,整體到局部的問題后,我結合教參建議,又呈現了一個拓展性問題,讓孩子們現
場動手試驗,只看到幾何體的一個面,去擺一擺,想一想有多少種擺法,看到兩個面,有多少種擺法?看到三個面呢?這樣讓孩子們就有了從平面圖形到立體圖形,從局部到整體去考慮空間圖形問題的潛意識,也就是拉通立體和平面的互相關聯,整體與局部的相互關系,這對于他們后續學習空間圖形相關問題會有更大的幫助。)
三、鞏固應用 課本第15頁的第1題。 (1)明確要求。
(2)學生上臺當小老師,與臺下同學互動交流 。 (3)小結。 四、拓展升華
1.出示《題西林壁》,體會古代文學中蘊含的今天所學的道理。 2.出示一組從“不開心”到“開心”的圖片,感悟觀察角度的重要性。 (設計意圖:我們的數學和其他學科之間肯定是有必然的聯系,所以我出示了題西林壁這首古詩,那數學和生活哲學其實也是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歷史上很多優秀的數學家其實他們同時都還有一重身份就是哲學家,比如笛卡爾,解析幾何的創始人,他同時又是很著名的哲學家,再比如微積分的創始人萊布尼茨,他同時也是很有名望的哲學家,所以我讓孩子們觀察了一組關于從不同角度觀察人的心情變化的圖片,想的是把數學可以升華到哲學的層面,讓他們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轉變和提升。)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