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分物游戲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版二年級(上)數學第七章《分物游戲》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1
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P58、59頁
《分物游戲》教學設計
【教材簡析】
《分物游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七單元P58、59頁的內容。第七單元,分一分與除法,是學生第一次學習除法,且除法是比較難理解的數學概念,所以,除法的學習應該像學習加、減、乘一樣,需要加強數學活動經驗的積累。本節課的教學通過具體情境分桃子、分蘿卜、分骨頭,從具體情境中獲取數學信息,3次分物活動,讓學生通過把小數目實物進行平均分的操作過程,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積累平均分物的活動經驗。 【學情簡析】
學生在前面學習第三章《數一數與乘法》第一節《有多少塊糖》的學習過程中,已經掌握了在數數的過程中,可以幾個幾個的數;此外,本節課中出現的具體情境分桃子、分蘿卜、分骨頭又是學生在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素材,這對學生在探索學習本節課“平均分”這一問題上均有很大幫助。 【設計理念】
注重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全班交流的過程中,能有效提取相關的數學信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配合教材所提供的生動素材,按以下層次組織教學活動。
第一層次:激趣導入。該環節能喚起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順
2
利進入對新知識的探究。
第二層次:探究新知。這是本節課的主體環節,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第三層次:鞏固練習。通過3次分物活動,學生在具體操作中解決生活中平均分問題,在積累了豐富分物活動經驗的基礎上,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實際生活問題,體會平均分的意義,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第四層次:歸納小結。不僅是對知識的簡單回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從知識、方法、經驗等方面進行總結。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生初步體驗平均分的過程,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一分”的活動,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思考問
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
操作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通過一系列活動,初步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分”的含義,感受平均分的過程。 【教學難點】
發現、經歷多種分法的操作過程。 【教學課時】 1課時。
3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儀、2個小猴子圖片紙、4個桃子圖片紙、12個蘿卜圖片紙、3個小兔子圖片紙。 學生:3個圓片,15個正方形卡片。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今天是小熊貓盼盼的生日,它邀請了它的好朋友來家里慶祝,看看都有誰來了?(出示情境圖)盼盼專門給他們準備了各自喜愛的食物。作為主人,盼盼要把食物分給大家。盼盼希望大家可以幫幫它,你們愿意嗎?由此引出課題------分物游戲。(板書:分物游戲) 【設計意圖:創設小熊貓過生日聚會情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分桃子。(感知“分”的含義,初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1、教師先利用課件出示2只小猴和4個桃子的圖片,來了兩只猴子,有4個桃子。教師邊說邊在黑板上貼出2只小猴和4個桃子的圖片。
2、教師提問:可以怎么分呢?誰愿意上來分一分? 學生在黑板上用圖片貼出不同的分法。 學生出現了平均分或不平均分的不同分法。
3、教師追問:觀察我們給小猴子分桃子的這幾種方法中,你覺得哪種分法是最公平的,會讓每一只猴子都滿意?為什么?
4
生觀察后回答:每只猴子分2個桃子最公平,因為兩只猴子分到的桃子的數量一樣多。
4、教師介紹:像這樣,每只小猴子都分到2個桃子,也就是每份一樣多。(板書:一樣多)
【設計意圖:對比平均分和不平均分的方法,引出“每份一樣多”,初步體會“平均分”的含義。】
活動二:分蘿卜。(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我們幫盼盼給小猴子分了桃子,小兔子也想趕緊吃到胡蘿卜。我們趕緊幫幫盼盼吧。
1.課件出示12個蘿卜、3只兔子的圖,學生看圖,教師提問:從情境圖上能看到的什么信息?
2.盼盼希望把12根胡蘿卜公平地分給3只兔子,該怎樣分呢?請大家用你們手里的圓片代替兔子,用正方形小卡片代替胡蘿卜,自己動手分一分。
3.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于學困生加以指導。
4.同桌交流自己的分法。
5.個別學生利用貼圖到黑板前演示、說明自己分的過程。 學生展示完幾種不同的分法后,教師引導學生:我們來看看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幾根蘿卜?
生看圖回答:最后每只兔子分到了4根蘿卜。 教師提問:也就是說每只兔子都分得怎么樣? 學生回答:同樣多。
5
教師提問:有沒有做到公平分配?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與交流,感受到平均分物活動中方法的多樣性與結果的一致性。注重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7.小結,引出“平均分”。
教師問:剛才我們給小猴和小兔子分了好吃的食物,誰能完整的說一說分的過程呢?
學生答:把4個桃子分給了2只猴子,每只猴子得到2個桃子;把12根蘿卜分給了3只小兔,每只分到4根蘿卜。
教師再問:我們給小猴子分了桃子,又給小兔子分了蘿卜,雖然大家分的過程不一樣,但是最后每只小猴子和每只小兔子都特別滿意,這是為什么呀?
生答:因為每只小猴子分的桃子一樣多,每只兔子分的蘿卜一樣多。
教師介紹:像這種分得一樣多,同樣多的分法,在數學中我們把它叫做“平均分”。(板書副標題:平均分)
【設計意圖:在兩次分物活動基礎上,揭示“平均分”概念。】 活動三、分骨頭。(嘗試用畫圖方式表示平均分)
小狗都著急了,口水都要流出來了,他讓大家動作都快點。 1.出示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讓學生自己讀題,并說明白“平均分”的意思。
小狗這么著急,老師希望大家想想你的分法,然后用畫圖的方法畫出自己分骨頭的過程。想一想可以怎么畫,用簡單的圖形代替小狗
6
和骨頭。
學生在作業紙上動手畫。教師巡視。
3.拿學生畫好的圖,在投影儀上展示,并讓學生口頭匯報分骨頭的過程。
4.教師發現學生中沒有出現圈一圈,連一連的畫法,于是利用課件出示圈一圈,連一連的畫法。
問:你們能看懂嗎?
有個別學生看懂了,但是語言表述不精煉,別的學生還是不大明白,由于這種畫法是本節課的難點,通過實物直觀演示,學生頓時明白了這種畫法的意義。
5.小結:恭喜你們!你們說的和我想的一樣!剛才我們用了“平均分”的方法幫盼盼給小動物們分了食物,雖然我們分的方法不一樣,但是最后每個小動物分的數量都一樣,大家都很滿意。淘淘看到大家這么厲害,想了幾道難題,大家想挑戰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嘗試用畫圖方式表示平均分物的過程,發展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再次感知 (一) 第一關(基本練習) 1、插花
把9枝花插在3個花瓶里。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完成,并展示學生的做題過程。
2、分鉛筆
把14支鉛筆平均放在2個文具盒里。
7
(二)第二關(變式練習) 分杯子
把分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記錄下來。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創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平均分”的意義。】
四、聯系生活,拓展延伸
今天我們開展了哪些數學活動?你有什么收獲?誰能用今天學的知識舉例?
【設計意圖:檢測學生對“平均分”的理解情況。】 五、作業設計
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會用到“平均分”? 【設計意圖:讓學生找找生活與身邊存在"平均分"的事物與現象,體驗“數學就在身邊”。】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