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參觀花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參觀花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參觀花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沙市北京路第二小學
參觀花圃
——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充分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幫助學生溝通新舊知識間的聯系,促進學習遷移。
教學內容:北師大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69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明白用乘法口訣求商依然是“三位數除以一般兩位數除法”試商的依據,能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數看作整十數進行試商,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并在計算過程中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經歷用乘法估商的過程,歸納概括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試商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的估計意識,發展數感,培養遷移能力。
3、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與除法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掌握“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
教學過程:
一、文化導入,激趣引思 1、追根溯源,感受口訣魅力
師:同學們,邵老師休息的時候也喜歡上網看看新聞。最近我就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新聞(出示新聞),認真看,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嗎?
師:介紹乘法口訣。這一張普通的乘法口訣表,英國人為什么愿意花高價來買呢?
師:我們用其中一句來嘗試一下,(出示:五七三十五)用這句口訣可以算什么?
生:5×7=35 7×5=35
師:乘法口訣的偉大在于,從一一得一到九九八十一,這幾十句口訣不僅能算出對應著的幾十道算式,還能算出——(出示乘法題50×7= 70×5= 50×70 70×50)指(50×7=?70×5=?)你想到了哪句口訣?
師:乘法口訣能算乘法,能算除法嗎?我們剛學的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能用嗎?(出示350÷50,350÷70口算)
出示50×( )<381,你還能用乘法口訣來判斷嗎?
師:把它改一改53×( )<381 還能用口訣解決嗎?通過檢驗括號里填7。你們看,還是這句乘法口訣呀!
師:一句就口訣就可以解決這么多問題,但這還不算什么!再接下來的問題中我們還能用上它!想知道嗎?走,跟著邵老師一起到花園里去看看吧!
2、新舊對比,揭示課題
師:請看大屏幕,同桌的同學能互相說說從這幅圖中我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
指名列式。記錄算式。
師: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師:是的,今天我們要繼續研究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重點研究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理解算理 1、估一估
師:先看154÷22,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該怎么辦? 生:先觀察,商是幾位數?
師:確定了商是一位數,那商可能是多少呢?你們能估一估嗎? 師出示數軸圖,證實為什么商7,而不是商8。
師:指120÷18,它的商可能是幾,你們自己能估一估嗎?(稍停頓)把你是怎么估的說給同桌聽聽。
師:誰愿意跟大家分享你是怎么估的?全班匯報。 2、算一算
師:剛才我們先判斷,再估一估,找到了可能的商,至于是不是,還得列豎式算一算。
請大家嘗試著在練習紙上計算。 學生獨立嘗試。
(1)用“四舍法”試商,計算154÷22=
師:邵老師收集了兩位同學的作品,我們一起來看看!(展示學生作品)
請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師:20是怎么來的?你同意誰的做法?
師:把除數22看做20是為了嘗試著找到可能的商,這個過程就叫做“試商”。(板書:試商)找到商以后,20就完成了它的使命,所以算的時候,還是要用真正的除數22去算。
學生說過程,教師板書豎式
(2)用“五入法”試商,計算120÷18= 學生匯報如何計算120÷18。 師:你怎么估出6?
生:把18看成20。二六十二,三六十八就超過120了。所以是商6。 3、對比總結,歸納方法
師:你在計算120÷18和154÷22這兩道題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 師:你們看數學學習就是不斷的從新知轉化成舊知。 三、鞏固練習,熟練運用 1、練一練 ( )最大填幾? ①53×( )<381
師:同學們。還記得這道題嗎?它是誰幫的忙!老師開始玩魔術變!你們看,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知識呀!商可能是幾?你是怎樣想的?
一個乘,一個除,你找到解決這兩個問題的聯系了嗎?你有什么發現? 2、計算:273÷57
師:現在你會計算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嗎?那好,我們就用一道題來試一試?
3、出示267÷2□? 師:計算!
生:不能做?不知道除數是多少? 老師逐一出示提示信息
問題一:如果商是一位數,除數的個位數字可能是幾? 問題二:如果商是兩位數,除數的個位上的數字可能是多少?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會根據不同的條件進行分析和判斷! 四、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就要結束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師:回到剛才的新聞,現在你們明白,一張普通的乘法表為什么值3.5個億了嗎?其實,像乘法口訣這樣的智慧的瑰寶在我國古代還有很多。比如!《九章算術》、河圖、洛書、楊輝三角等等,在以后的課堂上我們還會繼續認識他們。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