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角的度量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北京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角的度量》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怡海分校
教學基本信息
分校
教師姓名 韓巍
課題 角的度量 學段
中段
年級
四年級
具體內容 (北京 )版教材( 四)年級( 上)冊第(39 )頁,第40頁例( 1)
相關領域 空間與圖形
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見過量角器,但都沒有用量角器量角的體驗。
以往我們只是注重教學生怎樣量角,但其實他們對量角器結
構的認識是陌生的,因此量角之前如何認識量角器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通過讓學生參與制作量角器的過程,他們才能在量各種各樣角的時候不出錯。
教學目標: 1、在測量角的活動中體驗量角器的形成過程,認識量角器和角
的度量單位。
2、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操作、嘗試、掌握用量 角器測量角的方法。
3、在現實情境中感受量角的意義,進一步形成度量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量角器,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
一、 引入: ⒈出示三張圖。 圖一:兩條線段比長短。 圖二:兩個長方形比面積。 圖三:兩個角比大小。
⒉引出課題:角的度量---量角器
感受:
1.度量要標準統一,也就是有合適的測量單位, 2.要有度量的工具。 從而引出課題:比較角的大小,也得度量。
二、小組合作,用小角測量角的大小。
1學生動手操作:提供兩種不同的角 ∠1=3個綠角,∠2=2個藍角 從而得出標準不一樣沒法比較。 2、學生討論:如何統一標準 (1)統一成綠角或藍角 (2)統一成更小的角 3、學生再次動手操作(用10度的小角) ∠1=5個紅角,∠2=6個紅角。 小結:(1)統一標準。 (2) 得用小點兒的角。 三、 改進測量方法 ⒈簡易量角器 ⑴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問題:小角分散不好擺? 學生解決問題:把小角粘起來。 ⑵把小角粘成半圓形,學生發現問題:重疊看不見?解決問題:變成透明的。 ⑶學生用半圓透明工具測量角(45°) ⑷通過測量發現問題:45°只能說是比4個角多比5個角少,不能說出它的具體大小? 解決問題:把小角變成更小的角。 ⒉認識1度角 ⑴ 每個小角平均分成10份,得出更小的角,這個小
學生通過動手、討論、
再動手、小結。從而得
出標準統一才能進行測
量。
量角器的本質是單位角
的集合,由學生悟出用
小角測量的可行性與操
作要點,讓學生理解測
量的本質就是一個個的
計量單位累加的過程。
根據學生“把小角拼起
來”的創意,及時演示
拼成的半圓工具,其實
這就是一個簡易的量角
器。
小角就是1度。
⑵介紹1度角的由來。(此處為精彩兩分鐘內容) ⑶通過1度角來認識5度,10度,從而引出刻度。出現內圈數,最后引出0刻度,從而強調0表示起點。 ⒊用自制量角器來量角 ∠1= 60°∠2= 120°
發現問題:兩個角的開口方向不同,直接讀數有時會有問題?
解決問題:引出第2圈刻度。 ⒋認識量角器
出示完整的量角器,介紹各部分名稱。 四、 用量角器量角
出示兩個一樣大的角,一個角的邊短,一個角的邊長,先讓學生猜哪個角大,然后再測量。 五、欣賞生活中的角。 ⒈欣賞:欣賞生活中的角
⒉延伸:風箏比賽時如何測量風箏的高度。 板書: 角的度量—量角器 統一標準 :1度=1°
量角器 中心點 零刻度線 ?度刻度 角 頂點 一條邊 另一條邊
由于學生經歷了量角器形成的探究過程,所以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個1度角組成的本質特征。
從開始探究到創造出量角器,學生經歷了多次量角,他們獨立量角已水到渠成。
體會自制量角器的過程獲得成功感。
1.量角的策略:邊短可以延長。
2.再次驗證角的大小和邊的長短無關。
使學生體會量角的作用,從而引發思考,繼續探究。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