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全國小學數學,角的度量
所屬欄目:小學數學優(yōu)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yǎng)示范課《角的度量》邵慶德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2017年全國小學數學(人教版)核心素養(yǎng)示范課《角的度量》邵慶德 福建
“角的度量”教學設計
上課教師:廈門市湖里第二實驗小學 邵慶德
指導教師:福建省普教室 羅鳴亮
廈門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馮崇和
廈門市湖里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林傳忠
[設計理念]
《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于這樣的理念,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問題為導向,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并發(fā)展學生的度量意識。
[學情與教材分析]
角是一個相對抽象的概念,在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已經對角有了初步的認識,認識了直角,并知道了角的大小與兩邊叉開的程度有關,且有一部分學生已經知道了量角器,但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用量角器來測量角幾乎沒有體驗,具體角的大小概念還沒有形成,顯得比較抽象,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抽象思維雖然說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教學時要注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40、41頁。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的計量單位,了解量角器的構造特點,掌握正確的量角方法,正確地讀寫角的度數。
2.經歷量角器的形成和量角方法的探索過程,感受量角的意義,發(fā)展度量意識,感悟量化思想。
3.通過觀察、思考、探索、反思等數學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領,了解并嘗試理解量角器的構造原理及特點。
[教學準備]
教具:自制PPT課件、小角、量角器、學習單。
學具: 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溝通聯系,提出問題
1.以游戲“憤怒的小鳥”為導入,復習角的相關知識。
2.思考:如何測量角的大小?
3.觀察量角器,引發(fā)思考,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迅速地復習舊知。尊重學生的認知基礎,以問題為導向展開教學]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帶著問題自學
分享自學成果:
(1)角的度量單位產生的必要性;(2)角的度量單位——1度的由來;(3)量角器的產生。
2.在量角器上找角
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40°角,并將它畫出來。
3.在量角器上讀角
分小組讀角,呈現反向角,理解兩圈刻度的必要性。
4.嘗試量角,小結量角方法
讓學生嘗試量角,并想一想是怎么使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
展示學生量角的過程,并辨析錯誤的測量方法。
獨立思考“用量角器測量角的方法”,再小組合作交流。
[設計意圖:以問題為導向讓學生有方向性的進行自主學習,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1度角的概念,并通過找角、讀角讓學生知道量角器上的角在哪里,意識到量角其實就是把量角器上的角去量要量的角。通過前面的鋪墊加上后面量角的實踐,學生總結得出量角的方法便是水到渠成了。]
三、學以致用,形成技能
讓學生使用量角器測量變式角。
請學生到黑板上演示。
[設計意圖:通過對變式角的測量,鞏固學生量角技能的形成,并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來源于生活。]
四、梳理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說本節(jié)課的收獲。
2.拓展延伸。
[設計意圖:通過對知識的拓展延伸,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板書設計]
角的度量
|
|
視頻來源:優(yōu)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