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DNA分子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3章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內蒙古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3章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DNA分子的結構
一、課程分析: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之一—生物都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而生物的遺傳和變異的發生及其規律的研究離不開對DNA分子結構和復制過程的研究。結構決定功能,DNA分子獨特的雙螺旋結構和堿基互補配對能力與DNA分子的復制有密切關系。本課的內容與有絲分裂、減數分裂、生物的生殖等知識有關系,同時也是學生學習遺傳規律的基礎。現在,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在分子水平上實現了對遺傳物質的重新組合,解決了許多與人類的生產和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學習這一節內容,能幫助學生理解這些熱門技術的原理。
二、學情分析:核酸的知識點比較多和零碎,學生對其認知比較模糊,故借助課本對DNA分子的詳細描述,讓學生自行歸納,完整記憶。DNA分子是學生無法用肉眼看
見的物質,故這一物質對他們來說是很難想象的,此時就可以借助圖形來予以學生直觀認識。而堿基計算的難點,用層層遞進的問題,降低難題的難度,使學生隨著提問的順序學會計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理解DNA雙螺旋結構特點 (2)弄清楚核酸的分類 (3)學會堿基的簡易計算 2.能力目標:
通過學生自行作圖理解DNA分子的平面結構,培養學生觀察力、想象力、空間抽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通過對DNA分子分子結構的學習,使學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同時樹立對學習的興趣與信心。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DNA分子的結構
(2)學會堿基的簡易計算 2.教學難點:
學會堿基的簡易計算 五、課時安排:1課時
六、教學思路:DNA分子的結構很多是學生可以自己看懂的內容,所以在設計學案時,引導學生通過“復習——自學——動手繪圖——總結——練習”這些環節掌握DNA分子的結構特點,為后面學習DNA分子的復制做準備。而堿基涉及的計算題,利用學案這個平臺,通過圖形、簡易小問題作“臺階”,引導學生學會計算。
七、教學過程:
學習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疑,
明確
學習目標
提問: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已
經認識到DNA是生物的主要遺傳物質,那么DNA為什么能夠起遺傳作用呢?
回答:結構決定
功能
聯系之前所學知識,通過設置疑問,引起學生注意力
溫故知新 1.出示學案:要求學生閱讀課本
9頁,完成學案:1.核酸、核苷
酸、DNA、RNA之間的關系
(學案見附表)
2.教師巡堂,指導學生完成比較
3.提示堿基名稱的記憶方法
1.閱讀,填寫,
明確核酸的分
類。
2.請2位同學
作答。
3.其他同學點
評。
將學習過程還給學生,釋放學生的學習能力
提問:DNA的基本單位是脫氧核苷酸,那么脫氧核苷酸是如何構成DNA分子呢?
自主學習
1.出示學案:要求學生閱讀課本9頁,完成學案:2.DNA分子的結構。 (學案見附表)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1. 開始認真閱讀,繪圖。 2. 與周圍同
學交換自己所繪圖形、并傾聽、討論,辨析
后得到結果。 3.一位代表上講臺繪制DNA
分子結構示意圖。其他同學點評。
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討論,感知知識的形成,突出重點
突破難點
1.思考學案中3.有關計算的問題,可討論完成填空:
(1)在圖中填出此DNA片段的2鏈中應有的堿基。 (2)數一數:在這段DNA片段中,有 個A, 個T, 個C, 個G。其中, 和 相等, 和 相等,為什么? (3)由于 原則,可得出結論:在互補的DNA分子中, = ,= 。 若A+T+C+G=100%,求證:G+T=50%。 (4)某DNA的堿基中,鳥嘌呤的分子數占22%,那么胸腺嘧啶的分子數占多少?
(5)DNA的一條單鏈中A+G/T+C =0.4, 上述比例在互補單鏈和整
1.開始討論、交流。 2.聽教師提示后再次思
考、討論 3.3位同學作答,其他學生點評。 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將難題簡單化,讓學生獲得學習的成就感和信心
個DNA分子中分別是多少?
(6)DNA的一條單鏈中A+T/G+C =0.4,上述比例在其互補單鏈和整個DNA分子中分別是多少? 2.提示(5)(6)的解題方法 3.組織學生交流,出示正確答案 小結,反
饋和糾正
1.DNA分子結構特點:(1)反向平行。 (2)外側:脫氧核糖與磷酸交替連接。 內側:堿基通過氫鍵連接成堿基對,堿基互補配對的原則:A與T配,C與G配。 2.總結堿基計算的公式 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1.明確DNA分子結構特點以及結構示意圖。 2.學會計算堿基 3.一位同學作答。 礬固強化,同時了
解學生學習情況,
及時調整教學
八、課后反思: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教師在課堂中只是起到引導者的作用,但是更多時候是教師在講在思考在書寫,那么我們在課堂上如何解放學生的學習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一篇文章:《解放“學習力”——蔡林森“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背后》里,我略有領悟。永威人說:不教才是教,永遠堅信學生學的自覺和能力,時刻警惕老師的教變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2]
盡管我可能還無法領悟其中的精髓,但是在解放學習力方面,永威中學的教學實踐確實給我指出了一條明確的道路,故我對自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精心設計,開始探究與嘗試解放學生學習力。
在上第一個班時,由于學案設計得不夠完善,一些導向性信息并沒有明確的給學生,造成部分學生自學時不知道看哪里,;在做計算題時,設計的題目難度跨度大了,沒有修好“臺階”幫助學生一步步跨過難題。但是在課堂組織、交流方面出現了閃光點,就DNA結構的學習這個環節,學生討論得很積極,基本能較流暢的完成填空和練習。針對這些問題,我對學案進行了修改,并在計算部分加了圖形和很多小問題,讓學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同時計劃允許學生二次討論、思考。
到真正上公開課時,學生時刻都在看書、書寫,交流時很積極的把自己的思路說出來且言之有物,果然,我們要永遠堅信學生學的自覺和能力。一節課下來我覺得很輕松,而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知識,其實還獲得了成功的成就感以及信心。在將來的上課過程中,我會堅持解放學生學習力這一理念,組織合理、有效的課堂教學,時刻警惕不能讓老師的教變成越俎代庖。
參考資料:
1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生物 第二冊 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2解放“學習力”——蔡林森“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背后 《人民教育》2009.21 賴配根
附表:DNA分子的結構學案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