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DNA,分子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河南省優課
教學設計、課堂實錄及教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河南省優課
《DNA分子的結構》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美國教育學家克萊恩曾經說過:“最佳的學習方法是先做后辨認,或是一邊做一邊辨認。”本節內容以DNA模型為依托,讓學生在分析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動手構建DNA結構模型,最后通過小組間的交流、比較和歸納,水到渠成得出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同時體會科學發展史中蘊含的科學方法和科學思想,達到在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的教學目標。 【教材分析】
《DNA分子的結構》既是對已學孟德爾遺傳定律和減數分裂知識的進一步深入,更是學習整個遺傳部分的基礎。該內容幾乎每年高考都有涉及。
課本首先用較大篇幅介紹了科學家們構建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故事,旨在使學生了解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學習和體會科學家們善于捕獲和分析信息,合作研究及鍥而不舍的科研精神。之后是DNA分子結構主要特點介紹,最后是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學生動手實驗。
本節內容在結構體系上體現了人們對科學理論的認識過程和方法,是進行探究式教學的極好素材。在教學中,通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優化課堂教學,妙用科學史實例,把知識的傳授過程優化成一個科學的探究過程,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從而滲透科學方法教育。 【學情分析】
學生已掌握核酸及脫氧核苷酸的相關知識,懂得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這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了認知基礎。我使用的班級是高一六班,學生具備一定的觀察和認知能力,但是學習的動力主要來自對相關問題的好奇與有趣水平,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所以教師的思維導向就顯得十分重要。本節課主要讓學生在探究問題的引導下進行模型構建的活動,問題的設計層層深入,使學生順利由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過渡。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了解模型構建的科學研究方法 2、能力目標
制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培養科學思維及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認同與人合作及鍥而不舍的精神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
(2)體驗模型構建的科學研究方法
(3)體驗合作學習和交流在知識、技能學習中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教學難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教學準備】
(1) 教師準備:PPT課件、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組件 (2) 學生準備:四人為一個生物小組
預習課本,完成導學案第1頁內容
【教學流程】
3
【板書設計】
第二節 DNA分子的結構 一、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
二、DNA分子的結構特點 【教學反思】
1.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素材,以導學案為依據,把DNA結構模型的構建穿插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分組構建DNA結構模型,體會科學家的探索歷程,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DNA分子的結構。
2. 在DNA分子結構模型的建構活動過程中,部分小組對于DNA雙鏈反向平行的特點理解不到位,通過現場發現、現場展示、共同討論,及時糾正了錯誤的模型。在討論中擦出火花,在理論和實踐的思維碰撞中獲得知識,得到結論,這使學生動手能力、觀察和分析模型得出理性認識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3.本節課在錄制過程中受到校外建筑工地施工的干擾,導致錄音效果不佳。
生物學課是一門集實驗性﹑實踐性及科學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學課程,在培養青少年創造性思維的開發和探究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而且獨特的作用。本節課又是一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在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盡量留給學生更多的空間,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在充滿情感的、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在老師和同學的鼓勵和欣賞中認識自我、找到自信,體驗成功的樂趣,樹立學好生物和進行探究學習的信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