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DNA分子的結構
所屬欄目:高中生物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3章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廣東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生物必修二人教版第3章第2節DNA分子的結構-廣東省級優課
第三章第二節 DNA分子的結構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概述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化學組成、空間結構、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2、能力目標:制作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歷程,感悟科學研究中蘊含的科學思想和科學態度。 二、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2、教學難點
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
制作DNA 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
三、 教學方法:模型建構法、資料分析法 四、 課時安排:1課時 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觀察到PPT的這兩幅圖代表的是什么?那DNA這樣的分子結構是如何被發現的呢?一起來探究美國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歷程。 二、模型構建
知識回顧:DNA分子是以4種脫氧核苷酸為單位連接而成的長鏈,這四種脫氧核苷酸分別含有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鳥嘌呤四種堿基。 探究一:脫氧核苷酸之間怎么連接?
資料1:一個脫氧核苷酸的脫氧核糖和另一脫氧核苷酸的磷酸發生連接。 任務一:根據資料1,將兩個脫氧核苷酸連接起來,畫出它們的平面示意圖。 任務二:1、小組合作,將六個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成一條脫氧核苷酸鏈。 2、另取六個脫氧核苷酸連接出另外一條脫氧核苷酸鏈。
探究二: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如何連接成雙鏈? (1)探究DNA兩條鏈通過什么基團連接?
資料2:堿基疏水,脫氧核糖和磷酸親水,而DNA在細胞內始終處于一個水環境中。(把不同的組合方式向全班展示。究竟哪一種方案正確?)
結論: DNA兩條鏈中通過堿基連接。
資料3: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且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互連接。(如果你是沃森或克里克,根據信息,你會預測剩下這三種配對方式,有可能是哪一種?)
任務三:根據資料3,以一條單鏈為基準,更換另一條鏈上不能配對的堿基,完成平面結構模型的建構。
資料4:他們后來讓A和T配對,G和C配對,結果發現,組成的DNA分子具有穩定的直徑,能夠解釋A、T、G、C的數量關系。當他們用制作
的模型與X射線衍射照片比較,發現兩者完全相符,從而得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補充:A與T之間形成2個氫鍵,G與C之間形成3個氫鍵及堿基對的概念。并完成【課堂反饋】P51 1、)
(2)探究或觀察DNA兩條鏈之間的關系
資料5: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思考:判斷教師展示的DNA 2條鏈之間的關系。
(3)探究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
任務四:回顧資料4,DNA分子為雙螺旋立體結構,請模擬盤旋過程。
(多數DNA分子是右手性的雙螺旋結構)
三、 小結
1、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課本49頁的思考與討論1,小組討論) (板書)
2、對比科學家的模型,體驗模型建構過程中,合作與分析資料,多學科交叉運用帶來的成果。
3、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出現過哪些錯誤?他們是如何對待和糾正這些錯誤的?(學生糾正自制模型)
第二節 DNA分子的結構
班級: 姓名: 座號:
一、 知識回顧
組成DNA的基本單位是什么?每個脫氧核苷酸的結構組成是什么?組成DNA的堿基有哪幾種?
二、 活動: 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構
1、材料:用圓形白色塑料代表磷酸基團,藍色塑料代表脫氧核糖,4種不同顏色的長方形塑料分別代表ATGC4種堿基,塑料棒代表連接各部分的化學鍵。
2、分組:六人一組
3、活動過程:
探究一:脫氧核苷酸之間怎么連接?
資料1:1951年11月,富蘭克林通過數據計算知道,是一個脫氧核苷酸的脫氧核糖和另一脫氧核苷酸的磷酸之間發生連接。
任務一:根據資料1,將兩個脫氧核苷酸連接起來,
畫出其平面示意圖。
任務二:1、小組合作,將六個的脫氧核苷酸連接成一條脫氧核苷酸鏈。
2、另取六個脫氧核苷酸連接出另外一條脫氧核苷酸鏈。
探究二:兩條脫氧核苷酸長鏈如何連接成雙鏈?
(1)探究DNA兩條鏈通過什么基團連接?
資料2:堿基疏水,脫氧核糖和磷酸親水,而DNA在細胞內始終處于一個水環境中。
思考:由資料2可知,DNA兩條鏈中通過 連接。
資料3:沃森和克里克從奧地利著名生物化學家查哥夫發現的信息中得知,在DNA分子中,腺嘌呤A的量總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鳥嘌呤G的量總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且堿基之間通過氫鍵相互連接。
思考:如果你是沃森或克里克,根據信息,你會猜想有可能是哪一種配對方式?
任務三:根據資料3,以一條單鏈為基準,更換另一條鏈上不能配對的堿基,完成平面結構模型的建構。
資料4:他們后來讓A和T配對,G和C配對,結果發現,組成的DNA分子具有穩定的直徑,能夠解釋A、T、G、C的數量關系。當他們用制作的模型與X射線衍射照片比較,發現兩者完全相符,從而得出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鞏固:完成課本P51 練習第1題
(2)探究或觀察DNA兩條鏈之間的關系
資料5:沃森和克里克以威爾金斯和富蘭克林提供的DNA衍射技術圖譜的有關數據為基礎,推算出DNA分子是由兩條鏈組成,這兩條鏈按反向平行方式盤旋成雙螺旋結構。
思考:判斷教師展示的DNA 2條鏈之間的關系: 。
(3)探究DNA雙螺旋結構的模型
任務四:回顧資料5,DNA分子為 立體結構,請模擬盤旋過程。
三、 小結
1、DNA雙螺旋結構的特點(課本P49思考與討論1,小組討論)
2、對比科學家的模型,體驗模型建構過程中,給你帶來哪些啟示?
3、沃森和克里克在構建模型的過程中,出現過哪些錯誤?他們是如何對待和糾正這些錯誤的?(糾正自制模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