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愛蓮說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初中語文人教版部編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6短文兩篇《愛蓮說》江西省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愛蓮說》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字詞,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2、學習托物言志、襯托等寫作手法及其作用。
3、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體味周敦頤的人格魅力,做一個潔身自好、品德高尚的人。 二、教學重點:
1、反復誦讀,疏通文意,背誦課文。
2、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1、從作者對蓮花的描述中理解理解作者清正廉潔、正直無私、潔身自好的人生追求。 2、托物言志和襯托手法的理解、學習。 四、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孩子剛剛進入初中,對文言文的認識和學習比較淺顯,應當引導他們通過反復誦讀的方式來學習文言文,積累文言知識,同時,引導他們對課文的主旨進行把握。 五、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1、情境導入:贛州有一條路叫濂溪路,大家知道它的來歷嗎?它是為了紀念一位歷史文化名人而以他的號濂溪先生來命名的,他就是周敦頤。他在贛州為官八年,清廉正直,深得民心。他就是——周敦頤。贛州還有一處風景名勝,叫愛蓮池,那也是為紀念周敦頤而建的,他平生酷愛蓮花,并把自己對蓮花的熱愛寫成了一篇美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篇佳作《愛蓮說》,穿越千年,與先哲對話„„
2、作者:引導學生從注解中了解,PPT補充——周敦頤(1017-1073) ,宋代哲學家,字茂叔。號濂溪。周敦頤非常博學,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為官清正,深得民心,為百姓所愛戴。 3、解題:“說”是古代議論文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敘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4、朗讀訓練,夯實基礎。 (1)教師范讀。
學生任務:注意讀音和斷句。
頤 Yí 蕃 fán 淤 Yū 濯 Zhuó 漣 lián 褻xiè 噫 yī 鮮xiǎn
2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斷句,引導學生積累常見的文言斷句方法。 ①主語和謂語之間的斷句。 ②轉折連詞前的斷句。 (3)齊讀。初步理解文意。 5、邊讀邊譯、疏通文意。
學生自主學習:結合注解口頭翻譯課文三分鐘,注意關鍵字詞。 可愛者甚蕃: 不蔓不枝: 香遠益清:
亭亭凈植: 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宜乎眾矣: 陶后鮮有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學生回答問題,朗讀,解釋和翻譯重點字詞句。 6、讀思結合、探究疑難。
學生通過四個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深刻理解文意。
(1) 文章題為“愛蓮說”也就是“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作者眼中的蓮是怎樣的? 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段直接描寫蓮花的句子,反復朗讀和品味。 (2) 這幾句話從哪幾個方面來描繪蓮花?
學生通過思考,明確,這段文字,作者從生長環境、外形香氣、精神氣質三個方面生動逼真、盡善盡美的描繪了蓮花。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由衷贊美。所以,我們在朗讀的時候要讀出什么樣的語氣呢?(喜愛、贊嘆、贊美的語氣。)(學生朗讀)很有層次感、畫面感。是一朵立體的荷花。這一點,我們在寫作中可以學習、借鑒,——從多個角度描寫景物。同學們再一次齊聲朗讀一下,嘗試背誦,再一次的進行感受和學習。
(3) 運用聯想的方式將蓮花和君子的形象結合起來,討論: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有怎
樣的品質。
(學生討論3分鐘,然后發言,展示討論結果)
從“出淤泥而不染”,聯想到君子的作風的清廉,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像蓮花一樣沒有沾染
3
一點污穢,那么清白、那么潔凈。
“濯清漣而不妖”,聯想到了君子質樸的特點,君子可能沒有華麗的外表,但是,他肯定是樸實端莊的。
也就是君子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中,污濁也好,清潔也罷,他都始終能保持自身的節操,不被影響。
從“中通外直”聯想到君子通達事理,正直無私。
從“不蔓不枝”我們聯想到君子的不攀附權貴,不趨炎附勢。
從“香遠益清”我們聯想到君子美名遠揚,他們的德行就像蓮花的芳香一樣廣泛傳播,沁人心脾。
從“亭亭凈植”聯想到君子的高潔不俗
從“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聯想到君子令人敬重,不干輕侮。
師:“人如花,花亦如人”,寫花,其實就是寫人,周敦頤從蓮身上感悟到了君子的品質,所以,他一生酷愛蓮。他在做郡守的時候,曾經在官邸挖池中連,在池中還建了賞蓮亭。“蓮如君子”,他把做人中君子當做了終身的目標。
(4) 周敦頤愛蓮,為什么還要寫菊和牡丹呢?寫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這里是襯托的寫法,因為,蓮是主角,菊和牡丹是配角。誰愛菊?——陶淵明,“晉陶淵明獨愛菊”。(因看不慣官場黑暗,“不為五斗米折腰”而歸隱山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作者把菊比作了什么?(哪一種人)隱逸者。讀出原文: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 對于這種人,作者持什么態度?(晉陶淵明獨愛菊,菊之愛,陶后鮮有聞,是一種惋惜,我們要讀出惋惜之情,)
周敦頤雖然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但是他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堅持為百姓做好事,做好官。就像蓮花,哪怕在淤泥之中,依然選擇生長,始終保持自己的高潔、清白。相比之下,蓮的境界更高。
誰愛牡丹?作者把牡丹比作了什么?——世人,富貴者,師:牡丹色彩絢麗,雍容華貴,被譽為“花中之王”歷來人們都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征。唐代劉禹錫有詩曰:"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原文那幾句話表達了世人對牡丹的愛? (原文:世人皆愛牡丹,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牡丹之愛,宜乎眾矣”一句中的“宜”和“眾”是什么意思? ——當然,多
整句話是說愛牡丹的人當然多了。作者雖然沒有明確,但他已經暗示普遍存在一種怎樣的心態呢?
4
明確:喜愛榮華富貴,追名逐利。這幾句話流露出作者什么態度?不屑,甚至是鄙夷、鄙視。所以在讀這句話時要讀出這種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反問句„„
總而言之,三種花代表了三中人不同的人生態度和追求。而作者也表達了對這幾種人的不同態度。
這種依托客觀事物來言明自己志向、志趣的方法——托物言志。它是詩歌散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用這種方法可以使文章生動形象、令人回味無窮。
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既不愿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7、能力訓練。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你喜愛哪一種? 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為它出污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________________,因為它________________。
備選(梅花、茶花、喇叭花、蘭花、松樹、向日葵、玫瑰花、仙人掌、康乃馨) 8、布置作業:
(1)、背誦并默寫全文。
(2)、將造句練習擴充為一篇200字的托物言志的小文章。 9、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周敦頤的一篇詠蓮佳作《愛蓮說》,課文從一開始的晉陶淵明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引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從而分三個方面對蓮花進行了盡善盡美的描繪和贊美。第二段中,作者點出,菊,象征著隱逸者,牡丹,象征著富貴者,蓮,象征著君子,之后,作者十分鮮明的表達出對自己對這三種人的態度。
作者運用了托物言志、襯托的藝術手法,十分鮮明的點明了文章的主旨。
課文不僅給我們以美的享受,而且給了我們一個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希望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同學們能夠志存高遠,做一個胸懷磊落、潔身自好、通達正直的蓮花式的人。 最后,我們再飽含深情地將《愛蓮說》齊聲朗誦一遍。
七、課后記及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授課中,學生能夠全程積極參與和配合,踴躍回答問題和思考討論。學生在課堂上完成了教師所涉及的所有問題,本節課基本上達到了教師的教學目標。 課堂上應該留足夠的時間給學生朗讀和思考。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