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愁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3課《鄉愁》黑龍江省級優課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鄉愁》教學設計
一、基本信息
課名 《鄉愁》 教師姓名 顏 顏 學科 語 文 章節 第一單元 學時 第3課時
年級
九年級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誦讀吟詠,感受詩歌音樂美 2.過程與方法:拆字析意,感知詩歌情感美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文抒懷,體驗詩歌創作美 三、學習者分析
學生知識技能基礎:八年級學生經過兩年初中語文的學習和訓練,已經初步具備了詩歌鑒賞的能力。掌握了詩歌誦讀的一般技巧,可以結合詩歌的創作背景和詩人人生經歷恰當運用技巧進行朗誦。在前一節的學習中,比較系統地向學生介紹了詩人余光中的生平、詩歌創作的背景及第一、二小節詩歌蘊含的情感。特別是對詩歌意象的研讀探究,使學生更深入了解了詩歌,為本節課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學生活動經驗基礎: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主要采用了“拆字析意”的方法引導學生鑒賞詩歌。學生通過拆解詩歌中的文字,分析詩人字里行間浸潤的情感,對《鄉愁》的內涵有了更新穎、更深刻的把握。而且這種發散思維、“動手動腦”學詩歌的方法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考慮到詩歌創作的年代距今久遠,加之時代背景的更迭,部分學生因缺乏相應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所以在鑒賞詩歌時常常淺嘗輒止,很難感受和領會到詩歌的深層意境。因此本節課的教學主要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為主,加上學生對于白板環境非常喜愛并適應,愿意在白板上寫畫、操作,大量豐富又有意義的交互活動可以將其牢牢吸引在課堂上,使學生在課上所創設的情境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吟哦諷誦中提升鑒賞能力。
四、教學重難點分析及解決措施
教學重點:通過深情誦讀,把握詩歌的脈絡和意象。
教學難點:感悟詩歌,理解詩歌的內容,品味詩人思鄉愛國的感情。
解決措施:教學活動主要圍繞“賞讀理解”、“拆字析意”、“填涂意象”、“詩情梳理”、“深讀仿寫”等部分展開,結合詩歌情感引導學生朗讀、分析、思考和交流,引導學生體會詩歌情感。 1. 通過趣味試題的游戲環節,深化學生的記憶。
2. 通過拆解文字、填涂意象顏色等創新環節鍛煉學生發散思維、強化情感體驗,寓樂于教。 3. 提供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機會,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 結合時代背景,通過時空對話環節,使語文走出課堂,煥發時代光芒。 五、教學設計
教學環節
起止時間(’”- ’”) 環節目標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媒體作用 及分析
溫故知新
(01’02”-04’44”)
課堂伊始就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也會激起學生探求新知的強烈愿望。
此環節旨在 介紹詩人的人生經歷及寫作背景,引導學生知人論詩、知事論
詩。
1、 同學們,開始學習新課之前呢,我
們一起來對上節課的背誦作業進行一個檢測。哪兩位同學想來接受這項挑戰呢?
通過課堂互動,回憶前兩節詩歌的相
關知識
2、接下來,師生共同復習前兩節鄉愁
的對象、意象
3、(總結前兩節,引導學生重溫詩人人生經歷)
他大半生漂泊世界,以詩文寄托對故鄉的哀思。離家日子愈久,懷鄉之情愈濃。“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是梁實秋眼中的余光中,從郵票到船票,從少年成長為青年,這是我們眼中的余光中。
今天,讓我們繼續來學習余光中的詩歌。這兩節,我們該怎么朗讀呢?
學生積極的參與知識課堂互動,進行知識PK
此處以教師引導為輔,學生回答為主。同時教師出示多媒體,讓學生能更真實的感知,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
白板的課堂活動。旨在激發學生的興趣,溫故而知新。
課堂活動:選詞填空。
書寫、蒙層功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趣,增強了教學的生成性,符合知識的構建過程。
賞讀詩歌
(04’45”-10’52”) 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誦讀方法,提高
詩歌誦讀能力,在誦讀中
熟識詩歌
組織學生朗讀詩歌三四節。引導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朗讀到位,做到吟詠總關情。明確詩歌字詞的讀音、重音和節奏。
方法總結:朗讀要注意讀準字音、重音突出、讀準節奏和讀出感情。
采取不用舉手集體回答的形式,使課堂氣氛變得非常的活躍。
白板操作 板中板
拆字析意
(10’53”-19’47”)
此環節旨在不束縛學生的思維,張揚學生的個性,培養想象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并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通過拆解文字,分析情感的詩歌鑒賞形式,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大膽想象和創造。可以更身臨其境的體會詩人創作的心情,領悟詩歌主旨。
1.問1:你能找到最能概括詩歌主旨的一個字嗎?
2.教師在白板上書寫“愁”字
3.利用超鏈接功能,打開百度百科,引導學生明確愁的含義,組織學生利
用“拆字析意”的方法探究詩歌情感
4.問2:誰可以到講臺上來分享你的發現?
學生先是合作討論,教
師巡視并記錄,幫助學生明確相關
知識點,鼓
勵學生的創意想法。
白板 百度 白板操作 蒙層
3、老師總結詩歌情感,引出詩中情感的載體---意象,利用蒙層揭曉答案。
填涂意象
(19’48”-28’29”)
此環節讓學生利用手機對教師發布的資料進行梳理,篩選出
可以輔助自己理解的信息。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篩選和應用能力。學會利用顏色來詮釋情感
1.同學們,你能找出這兩節詩歌中的意象嗎?
2.選擇大家認為可以代表詩人情感的顏色給詩歌中的意象填涂上顏色吧!
方法總結:利用顏色和情感的相關性,引導學生從顏色的特點角度思考意象承載的情感,開拓學生分析問題的角度,發散思維。
同學們利用手機獲得信息后合作交流,探討研究。老師可以指點評
價,學生成
為課堂主體,促進師生互動交流。為課堂保留了生成性教學資源。
畫板功能 圖片移動 手機 新穎的知識獲取方法會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此環節使用白板技術,可以增加神秘感,知識一步步的呈現,吊起學生的胃口。
詩情梳理
(28’30”-31’21”)
師生共同概括小結,這樣會給學生一
個系統、完整的印象,不但使本節課有一個精彩的結尾,而且進一步深化了新知。
1、結合兩節課所學梳理一下這首詩的意象。
2、談談你從意象上領悟的情感
(1)
(2)
學生交流在本課學習中的體會、收獲,交流學習過程中體驗與感受,師生合作、共同評價升華。
蒙層 思維導圖
深讀仿寫(31
’22”- 37’59”) 升華總結
(38’00”-40’00”)
仿寫詩歌,旨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此環節旨在利用文字的時代義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熏陶和時代號召,增強民族認同歸感和愛國精神。
結合時代背景,致敬余光中先生。組織學生仿寫“鄉愁體”,借詩歌傾訴對先生的緬懷之情。學生從創作的同時,
白板播放余光中先生的音頻相冊,播
放背景音樂《送別》
1.同學們,教師拖動“鄉”引導學生觀察字形像什么。引出“手拉手的人”和“山水組合”,再向學生講明:只要人人團結起來,只要臺灣和祖國團結起來,終有一天,我們會消解“鄉愁”,臺灣也終將會回家不愁!
2.布置作業:課上的知識和同學們的仿寫上傳到班級QQ群,學生課后可以繼續學習,完成仿寫。 學生模仿《鄉愁》詩歌的文體,仿寫詩歌 上講臺上進行深情朗讀,展示。 利用手機記錄其他學生的答案,同屏展示并點評。
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放飛想象,逐步強化心中的愛國之情。
視頻 白板的多媒體播放功能,為學生的創作營造氛圍,帶給學生更好的情感體驗。 白板 圖片拖拽 手機拍照長傳,做好資料的收集,方便學生查看。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