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鄉愁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人教部編版初中語文九年級上冊第3課《鄉愁》浙江省 - 寧波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鄉愁》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欣賞。通過關注語音、畫面、意象,結合詩人的生平經歷等詩歌解讀路徑,感受鄉愁在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的內涵,品味小詩中的大情懷。
2.嘗試創作,通過意象和重章疊句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情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聽曲品味,觸摸鄉愁
1.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要學習的是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寫的一首現代詩,題目叫《鄉愁》。什么叫鄉愁?
2.欣賞引用這首詩直接譜曲的歌曲。(齊豫、趙照合唱的《鄉愁》)
二、學習路徑之一:關注語音,表達鄉愁 (一)語氣語調
1.學生自由朗讀,注意語氣和語調,用聲音去表達詩歌中的這份憂愁情緒 2.一學生朗讀。
3.另一位學生從語氣語調的合理性角度評價同伴的朗讀。
4.再次請學生進行朗讀嘗試。要求用舒緩的語氣、低沉的語調去表達詩歌中的愁緒,讓聲音與詩歌中的情緒相協調。 (二)字音的選擇
1.詩歌中某些文字的字音本身就有著表達情意或者情緒的作用。第一節詩中“候”、“愁”、“頭”這些文字在字音上有什么共同點? (韻母都是“ou”) 2.李白的《峨眉山月歌》、《渡荊門送別》也押了ou韻。為什么詩人在抒發思鄉思親的詩歌時會不約而同地用上“ou”這個韻? 3.“ou”的發音究竟有什么特點?
4.教師小結:在發音時,感覺聲音剛要延展嘴唇卻逐漸收攏,欲吐還休,有種濁濁、厚厚的感覺,這就與內心的愁緒相呼應。余光中先生《鄉愁》這首詩總共88個字,但用“ou”韻的卻有14次,這個韻的反復出現強化了憂傷情緒的表達。在詩歌學習中,我們不要忽視文字的字音本身在表達情意或情緒上的作用。 (三)重章疊句
1.詩歌中不僅“ou”韻反復出現,四節詩的結構形式也是相同的,詩歌中上
下句或者每一節詩相同位置的文字也是基本相同的,只是更換了其中的幾個字……在詩歌中,這種表現形式有個固定術語,叫“重章疊句”。“重章疊句”的形式又有怎樣的語音效果? 明確:不斷強化鄉愁,不斷強調“這頭”“那頭”的距離,有種回環往復的感覺,渲染了綿延不盡的憂傷氛圍。
詩歌是有聲音的,小到一個字本身的發音,大到重章疊句的表現形式,它們的語音效果都是值得關注的,你要通過你的聲音把它發出來。
2.再請一學生朗讀整首詩,要求讀出回環往復背后那百轉千回的愁緒。
2
三、學習路徑之二:想象畫面,描述鄉愁
1.教師范讀。要求學生一邊聽,一邊把自己想象成詩歌中的主人公,設想自己就出現在詩歌所描述的場景中,或自己手里就拿著詩歌中所出現的物件。
明確:每一節詩都是一副凄美的畫面,每一節詩都似乎在講述一段生活的經歷。 2.請同學用具體的語言描述你想象到的其中一幅畫面。 四、學習路徑之三:揣摩意象,探究鄉愁
1.教師指出:在畫面的描述中,抒情主人公的“鄉愁”具體化了:小時候,鄉愁是與母親的分離分別;長大后,鄉愁是與新婚妻子的兩地相思;后來啊,鄉愁是與母親的生死永別;而現在,鄉愁是與祖國大陸的鄉情隔斷。
但是,上面的的表述不是詩歌的表述,詩歌中,我們會把這些主觀的情感寄托在生活中一個個具體可感的物件或形象上。在《鄉愁》中,這些承載了詩人情感的具體物件或形象分別是什么?
明確: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就是抽象的鄉愁的具體對應物。而這些承載了詩人情感的具體可感的物件或形象,我們稱之為“意象”。
2.詩人為什么不選擇用“長長的書信”或“大大的信封”來承載鄉愁呢?為什么不用大大的輪船來承載鄉愁?卻用“窄窄的船票”?……
明確:小——反襯愁之大,窄——反襯愁之寬,矮————反襯愁之高,淺——反襯愁之深,無形的愁在這里有了一種立體感。當你加重語氣讀這些詞時,你就會感到其中的分量是那么巨大深重。
3.這四個意象從形式上看都是并列的,為什么一首詩要把四個意象進行組合,能不能刪去其中一個或兩個呢?
4.教師小結:意象的組合,有種時間上的循序漸進的推進感,從小時候直到現在;在感情上也是層層推進的,寫信可以寄相思,乘船可以寄相思,陰陽相隔,又用什么寄相思?由于歷史的原因,海峽兩岸還未能統一,又要到何時才能團圓?愁味越來越濃,個人之思、個人之戀上升到了家國之思,家國之戀。
5.朗讀詩歌,感受中時間上的漸進,感受情感上的遞進。
五、學習路徑之四:知人論世,還原鄉愁
1. 這首詩寫于1972年,據詩人說,是他在臺灣自己的一個寓所里僅僅用了20分鐘的時間寫成的。那么,詩人的靈感來自哪里呢?讓我們從余光中先生的個人經歷中去尋找答案。
2.閱讀“人物名片”,思考詩人的一生其最大的特點是什么。 明確:“掉頭一去是風吹黑發,回首再來已雪滿白頭”。如果用一個詞去概括他的一生,那就是——漂泊、流浪。
3.教師小結:這首詩的靈感來源,他來自詩人自身實實在在的感性經驗和鄉愁體驗。正如詩人自己所說:不是因為我才思敏捷,而是因為離開大陸二十多年,這種感覺在心里也就醞釀了二十多年。在余光中先生的另一首詩里,他這樣寫道:一片大陸,算不算你的國?一個島,算不算你的家?一眨眼,算不算少年?一輩子,算不算永遠?在《鄉愁》這首詩中,鄉愁不僅僅是詩人一個人的鄉愁,也是千千萬萬個海外游子的共同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海外游子的共同呼聲。鄉愁已經不僅僅是地理的鄉愁,而且是歷史的鄉愁,詩人把個人的悲歡與巨大的祖國之愛、民族之戀交融在一起, 今天,詩人已逝,可鄉愁依然是一灣淺淺的海峽,兩岸的人民依然不能自由地來往。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相信,兩岸統一、人民團圓的日子并不會等太久。
4.續寫第五節詩,關注重章疊句的特點和意象的運用,用詩歌的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期盼或信心。
3
六、學習路徑之五:追根溯源,讀懂鄉愁
1.要真正讀懂余光中先生的《鄉愁》,還要去了解詩人所依附的文化背景。在詩人一生的流浪漂泊中,中西方文化都曾熏陶過他,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在《鄉愁》中看到中國古典詩歌的影子。請聯系曾經讀過的古典詩歌,去尋找某一首詩或某幾首詩與《鄉愁》的聯系。
2.學生交流討論。 3.交流發現。 4.教師總結:《鄉愁》這首詩小到疊詞使用、意象運用,大到詩歌的主題和重章疊句的形式,都與中國的古典詩歌遙相呼應。余光中先生曾經說過:鄉愁,不全是地點,鄉愁還是歷史,還是文化,懷古也是一種鄉愁。《鄉愁》這是一首小詩,卻有著大情懷。鄉愁,是愁,可是因為愛,才有了愁。讀《鄉愁》。我們不僅要品出愁味,更要學會像詩人一樣去愛,愛我們的父母,愛我們的家園,愛我們的民族文化,愛我們共同的根。
5.齊讀詩歌,感受小詩中的大情懷。
七、作業
課后閱讀余光中的《民歌》、《鄉愁四韻》、《月光光》等詩歌,進一步感受詩人的鄉愁。
板書:
鄉 愁 余光中
小小 船票
重章疊句 窄窄 船票 小詩 意象組合 矮矮 墳墓 大情懷 淺淺 海峽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