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標簽:智取生辰綱
所屬欄目:初中語文優質課視頻
視頻課題: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智取生辰綱》陜西省 - 西安
本視頻配套資料的教學設計、課件 /課堂實錄及教案下載可聯本站系客服
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
年 級 初三年級 課 題 21.智取生辰
課 時 劃 分
共3課時
本節課時
第 2 課時
教 材 分 析
《智取生辰綱》是部編教材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也是本單元重點講讀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都是我國古代長篇小說中的有名片段,目的是引發學生閱讀此類小說的興趣,培養學生對古典文學的熱愛。《水滸傳》是四大名著之一,是施耐庵的代表作,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全過程的長篇小說,在創作上體現了我國古典小說突出的藝術成就。而《智取生辰綱》一文,選自《水滸傳》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吳用智取生辰綱”的后半部分,寫了晁蓋、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的經過。故事圍繞“智取”展開,引人入勝。《語文課程標準》對本課的要求是:了解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揭示主題內涵。
教學目
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水滸》的主題“官逼民反”及作者的思想傾向。 2.探究智取生辰綱的“智”與“不智”。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主閱讀探究故事情節,學會復述課文。
2.通過探究、合作意識分析人物言行,結合具體環境,把握楊志的思想性格。
情感與態度
引導學生走進古典文學名著,主動閱讀古代優秀作品,在歷史文化土
壤中汲取營養,提高文學修養和審美能力。 教學要點
教學重點 分析“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概括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楊志相關的故事情節的熟悉和理解。
學 法 指 導
因為初三學生具有較強的學習欲望和探索協作精神,平時上課積極思考、相互交流、發言大膽,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采用:1、自主學習法,學生課前自主完成對課文節選部分的故事情節的熟悉和理解,化解教學的難點;2、合作探究法,在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下,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對“楊志的智送,吳用的智取”的分析及人物形象的概括,實現學習重點的落實。
教 學 內 容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學生以說書的方式演繹《水滸傳》。
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
2
師總結:感謝同學的精彩表演。相信大家的掌聲不僅是為他活靈活現的表演,更是被
這一段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精彩情節所吸引。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這部記錄英雄傳奇的古典小說《水滸傳》,品析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綱”。
二、回顧課文主要內容
利用思維導圖,對課文主要情節進行復述。
三、知題解事
1.出示《水滸傳》第十三回文段,了解生辰綱。
2.再看課題中的“取”字,明明是吳用他們劫走了生辰綱,是明目張膽的搶劫行為,作者卻用了一個“取”字,好像是吳用取走自家存款一樣,這是為什么?有什么深意?
討論明確:①一個取字表明了作者的情感態度:生辰綱是不義之財,人皆可取之。吳用不取,張用要取,李用也可去取。吳用等人是英勇行為,體現出“忠義”二字。
②一個取字表明了小說主題:貪官污吏逼迫人民采取造反的行為打擊社會不公平現象,“官逼民反”。楊志押送生辰綱的行為是助紂為虐,不得民心,定遭失敗。
四、精讀課文,探究文中的“智”與“不智”
1.吳用的“智”
吳用、晁蓋等人劫取生辰綱,其“智”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請同學們細讀課文8-12自然段。
討論后明確:
吳用等人劫取生辰綱,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們使用的“智”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智用天時。楊志押送生辰綱正趕上酷熱的季節,“此時正是五月半天氣”,過了十四五日后(六月初四)“天氣未及晌午,一輪紅日當天,沒半點云彩,其實十分大熱”“眾軍人看那天時,四下里無半點云彩,其實那熱不可當”。在短短幾行文字中便出現兩次“熱”,天氣的特征已得到極其鮮明的表現。所以軍漢們一見到迎面的土岡子,便“都去松樹下睡倒了”。暑熱加上一路疲憊使楊志的隨從幾乎沒有還擊之力。
而晁蓋、吳用等人卻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勞,可以說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二智用地利。晁蓋等人選擇了山岡和樹林作為劫取生辰綱的最佳地點,自然有其中原因。黃泥岡可以作為掩護,松林既可引誘急欲避暑歇息的楊志一行人進入,又可模糊敵人的視線,使他們看不清松林內的真切情況。小說中“只見松林里影著一個人”一句中的“影著”足以說明問題。這前兩"智"充分說明晁蓋、吳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調查研究了楊志一行人的行進時間、速度和路線。他們斷定在近正午時分,楊志一行人將抵達黃泥岡,而且軍漢們將急于進人松林避暑歇息。晁蓋、吳用等人為楊志一行人畫好了他們情愿也好,不情愿也好都將進入的“伏擊圈”。
三智用矛盾。同樣通過仔細的觀察和分析,晁蓋等人發現了楊志一行人內部的矛盾并且
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
3
利用了這一矛盾。楊志擔心生辰綱出事,推遲每天動身時間,讓軍漢們擔著百余斤擔子在烈日下行走,還時常用藤條鞭打他們,唯恐在休息時會發生意外,軍漢們早已怒忿在胸。虞侯、老都管同樣對楊志有強烈不滿,楊志一行內部矛盾已達激化。這就注定在松林中休息,無人再去理會楊志的打罵。矛盾致使內部分裂,給了晁蓋等人可乘之機。此智更能說明晁蓋等入運用一二兩智的高明、得當,此智亦與前兩智密切相關。
四智用計謀。吳用的奸計總共分四步:第一,麻痹。晁蓋等人喬裝販棗客,麻痹楊志一行;第二,誘惑。白勝挑酒故意不賣,讓販棗客買下一桶,當眾吃盡,以顯示酒中無藥,欲擒故縱,迷惑楊志一行;第三,欺瞞。借付酒錢饒一瓢,在另一桶中舀酒,一人搶吃,另一人再來舀酒,麻藥,蒙騙楊志一行,可謂“瞞天過海;第四,蒙蔽。白勝賭氣不賣,販棗客好心調解,再次欲擒故縱,徹底麻痹楊志的警惕心理。一環套一環的妙計,讓楊志防不勝防。
在雙方眾目睽睽之下,晁蓋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楊志、眾人得的是藥酒,劉唐與白勝
的表演天衣無縫,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前面所有“智”的最終實現靠的就是“半瓢酒”。楊志等人在“倒也”聲中眼睜睜地看著生辰綱被劫持而去就是動彈不得不能不說是吳用的計謀用到了家。
2.小練習 吳用施用的計謀,采用了三十六計中的哪些計? 劉唐偷酒 瞞天過海 吳用下藥 以逸待勞 林中休息 笑里藏刀 偽裝客商 聲東擊西 不肯賣酒 混水摸魚 送與棗子 欲擒故縱
3.楊志身上的“智”與“不智”
吳用智取了楊志押運的生辰綱,智多星吳用戰勝了青面獸楊志。吳用固然是智多星,賽諸葛,那么楊志是否是徹底的大笨蛋,嚴重的“大草包”呢?當然不是。如果楊志真是大笨蛋,生辰綱就不用智取,戰勝他就不須要技術含量,從而也就不能彰顯吳用賽諸葛般的智慧。楊志除了武藝超群之外,還有很多過人之處。但聰明的楊志最終失陷生辰綱從而“貽誤”終身,是否在他身上確實無“智”可言呢?
討論后明確:
A.楊志的“智”。從以下幾方面可以看出楊志是個十分精細、警覺且有智謀的“押解官”。 (1)變更時間、路線。楊志在“人家漸少”之后,推遲每天動身時間且提前休息(由原來的"五更起身日中歇息"改為"辰牌起身申時便歇")。他寧可逼迫軍漢冒酷熱前行而落得怨聲載道,也要保全生辰綱,無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襲。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動。
(2)提醒眾軍漢,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楊志也盡量減少中途休息,唯恐軍漢們心生懶怠,一旦有情況難以應敵。 楊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選擇了連強盜也不愿行走的艱難路徑,以此來保護生辰綱。
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
4
⑶審察棗販客、賣酒漢子
(4)謹慎買酒、喝酒。楊志在黃泥岡提發現劉唐頓生疑心,唯恐白勝酒中有蒙汗藥…… 以上諸多方面表現楊志用心、用智良苦,實非常人可比。 B. 楊志的“不智”。
(1)楊志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2)內部不團結,矛盾激化。都管和虞候本來是梁中書的心腹,是監督楊志的,和楊志是同等重要,至少也應該是這個押送隊伍的班子成員。但是,楊志在工作過程中沒有對本來鄙視自己的都管和虞候良好溝通,造成班子不和,導致隊伍不穩。
(3)管理屬下時,楊志又不講究方式方法,輕則痛罵,重則藤條便打,軍漢們苦不堪言,怨聲載道。加上老都管的公開抵制,造成矛盾激化。
由此可見,楊志的“智”敗于晁蓋、吳用的“智”下,有諸多的外在因素。
四、品讀情節中的暗示,帶著問題出課堂
1. 吳用計謀的漏洞。
我們感受了吳用賽諸葛般的智慧,現在我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富有挑戰性的問題:吳用的計謀真的完美無缺,沒有任何破綻嗎?世上沒有完美的事物,任何計謀都是有漏洞的,吳用的計謀自然也是如此。如果我們細細讀小說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作者在情節的敘述中暗示了吳用計謀的漏洞。請細讀課文,找一找作者的暗示。
(學生自讀課文,獨立思考。)
A.白勝出現得太巧合了。偏偏在楊志一行人疲憊不堪,干渴難耐的時候,出現賣酒的白勝,這有點蹊蹺。那么熱的天,他不熱嗎?他有力氣唱歌嗎?如果他是個正經賣酒人,大中午的時候,應該在某個地方休息,躲避酷暑。就算他沒有休息,挑著酒經過黃泥崗時,也應該是難耐酷暑,而無力唱歌的。
B.如果吳用等真是普通客商,當其他客商懷疑酒有毒時,他們通常也是不敢賣酒的。這就好比,有人懷疑面包里有毒,另一個人卻說:“我不懷疑有毒,我來吃。”如果不是演雙簧的話,這個人也太不正常了。如果楊志的心再細一些,他應該能發現這個破綻。可是,為什么精明而謹慎的楊志看不出這些破綻呢?
2.精明而謹慎的楊志看不出吳用計謀漏洞的原因。
“楊志也把樸刀插在地上,自去一邊樹下坐了歇涼”,什么叫“自去一邊”?這表明了什么,暗示了什么?
“自去一邊”說明楊志被部下孤立了,他們不團結,不是一條心。楊志的精力被酷暑和內部矛盾消耗得差不多了,當他遇到吳用等人時,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所以精疲力盡的楊志發現不了這些破綻。
心理學家說對人身心最大的折磨是人際沖突,人際關系的失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遇到吳用等人之前,楊志的心力已經耗盡在這一路上的吵吵鬧鬧中了。吳用等人出現了,在這個最須要楊志振作精神的時候,他已經無精神可振作了。
五、歸納人物形象
通過對文章情節的分析,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兩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請同學們自己總結。學生上黑板板書。
板書:楊志:精明能干、小心謹慎、粗暴蠻橫、急功近利
部編教材九年級上冊21課 《智取生辰綱》 教學設計
5
吳用:智慧超群、團結一致、沉著冷靜
六、 品析寫法,體味妙處
無論是眾軍護送生辰綱,還是七雄劫取生辰綱,作者都是站在楊志的角度和視角去描寫的,看似文章濃墨重筆寫的是楊志,實則重點突出的是吳用等人。這一點我們從文章的題目中便可以感受到。楊志已經百般小心,百般謹慎,卻還是掉進吳用的連環計謀當中,所以作者是用楊志的急燥與吳用的沉穩作對比,最終凸顯吳用的智慧。
板書:楊志____對比襯托______吳用
七、品讀課后《水滸傳》中與楊志相關的情節暗示。
楊志,做事高度負責,品德好;精明謹慎,智商高;武藝超群,體育好。用今天的話來說楊志是一個全面發展的三好學生。這個三好學生還名如其人,有志氣,有理想,整天念叨著要給祖宗爭口氣。這樣一個三好學生、有為青年卻最終因為失掉生辰綱而做了強盜。作者這樣寫楊志的命運又是在暗示什么呢?
楊志的命運暗示了這是一個好人難以生存的社會;這是一個逼上梁山的社會。這是《水滸傳》這部長篇小說的主旨。不是楊志無能,而是社會可悲;不是楊志錯了,而是社會錯了。落草為寇是楊志的悲哀,更是社會的悲哀。在這一點上,楊志與《駱駝祥子》中的祥子沒有本質的區別。梁山好漢們的落草為寇是社會的必然。
板書:官逼民反 八、總結全文
通過“智”的“決斗”,我們既清楚地看到了不同類型的矛盾,又較準確地把握了楊志個體形象和英雄群像的特征,課外請閱讀《水滸》中有關楊志的其他章節,衷心祝愿同學們走進古典文學殿堂,收獲知識寶藏!
板書設計:
生辰綱
精明能干
小心謹慎 護送 智取 團結一致
粗暴蠻橫 楊志 吳用 智慧超群
急功近利 沉著冷靜
視頻來源:優質課網 www.jixiangsibao.com